《平凡的世界》:感悟不平凡的精神特质
《平凡的世界》:感悟不平凡的精神特质《平凡的世界》:感悟不平凡的精神特质
作为一部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自出版以来,就成为一部始终受到读者喜爱的长销书,可谓是欢迎度持续不减。在这部倾注作家全部创作心血的人生之书中,路遥以真实细腻的笔法,融汇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等,勾勒出一幅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平凡的世界》如何成为读者心目中的经典,成为“畅销+长销”的经典案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该书责任编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王淑红。
平凡世界中凸显不平凡
到底有多少读者喜爱《平凡的世界》》或许从下列数据中就可寻求到有力的证明。199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所做的“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根据结果评选出“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排在前3位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位,并且这是唯一一部进入到这次调查的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2008年,新浪网进行的“读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支持率高居榜首;2012年,“文明中国”全民阅读调查中,《平凡的世界》甚至超过了《红楼梦》,在读者最想读的图书中排名第2……
“自2009年1月,《平凡的世界》在北京十月文艺社再版至今,一直是我社‘长销+畅销’的双效图书。”王淑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凡的世界》一书每年的发货数量一直节节攀升,“该书在过去一年里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册。截至目前,该书三卷本平装版已印刷百余次,销量超过千万册。”
王淑红到现在仍记得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读到《平凡的世界》时的情形,她用“爱不释手,非常入迷”来形容当年的阅读感受。1996年,正在上高中的她,周末从学校回家时,非常激动地将这本书推荐给自己的父亲读,“因为从小父亲都把他读到的好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分享给我。”
王淑红坦言,自己最初只是被书吸引,被人物吸引,被故事吸引,并不明白个中原因。“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慢慢理解路遥那份对于生命、对于大地、对于人的热爱之情。”在王淑红看来,只有心存美好,才能看见美好、珍惜美好、热爱美好,“感谢路遥,把这些美好描绘给我们看,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正如文学评论家贺绍俊所说:“《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读者,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读者的欢迎,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路遥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人生,写的是平凡人有不平凡的理想。”
作品从广播中娓娓道来
当年,《平凡的世界》一经出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将其搬上了小说连播节目。贺绍俊在《〈平凡的世界〉的魅力:精神价值大于文学价值》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当年读者收听《平凡的世界》广播连播时的盛况:“上世纪80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广播听众远远多于电视观众。小说播出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数千封听众来信。有一位学生在来信中说,他们学校有270人住在一幢四层楼里,约有100部收音机、录放机,在中午12点半都同时收听《平凡的世界》。”
据王淑红介绍,考虑到广播在《平凡的世界》的传播中起过特别重要的作用,北京十月文艺社作为路遥作品唯一授权的出版社,在签下路遥作品后,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投资重新录制了《平凡的世界》,节目于2009年播出。“在出版方面,北京十月文艺社于2010年出版《路遥全集》,2011年出版《平凡的世界》普及本,2013年再次推出经增补修订的新版《路遥全集》,并先后举办相关新闻发布会和研讨会。”此外,北京十月文艺社还举办了“我与《平凡的世界》”全国大型征文活动,后经统计,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寄来的征文整整装了两大箱,“其中,不少热情的来信让编辑们读之动容。”王淑红补充说道。
“在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定位上,出版社选用‘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以及‘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为图书广告腰封推荐语。”王淑红表示,《平凡的世界》的读者中不乏在公众中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家,按照常规思路,用“某某企业家特别喜欢的作品”进行推荐,肯定会有效果,“但编辑部在讨论后决定,仍从路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作品的影响力和对读者的激励等角度进行推广。同时,在该书的设计上,用朴实、简洁、大方的风格与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映衬。”在王淑红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与《平凡的世界》一书所蕴含的精神特质相吻合。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也许正是《平凡的世界》一书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