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发表于 2018-11-21 14:00:45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 1943 1991

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懋’字,自己改名为陈平,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里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最痛苦的都掺杂其中。

她是风,一生都在流浪,一直都保存着对远方未知的向往和渴望。

她是诗,丰富,鲜明。坎坷,幸福。都是诗的内容。令读者心驰神往。

她是传奇,她的人生充满绮丽的色彩,她旳离世也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迷。

这样的女子值得我们去深究,去探索,去感受那深邃眼眸下藏着的美好。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就是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推荐理由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莫一遭。这是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所写下的。

因而她奋不顾身的前往沙漠,在飞沙扬砾,一望无垠的沙海中安放她流浪自由的灵魂。

长久被封闭在这只有一条街的小镇上,就好似一个断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个没有出口的巷子里一样的寂寞,千篇一律的日子,没有过分的快乐,也谈不上什么哀愁。

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

这样来称呼自己的先生不免有排外的味道,但是因为语文和风俗在各国之间确有大不相同之处我们的婚姻生活也实在有许多无法共通的地方。

我一向对做家事十分痛恨,但对煮菜却是十分有兴趣,几只洋葱,几片肉,一炒变出一个菜来,我很欣赏这种艺术。

家中航空包裹飞来接济,我收到大批粉丝、紫菜、冬菇、生力面、猪肉干。等珍贵食品,我乐得爱不释手,加上欧洲女友寄来罐头酱油。

我的家庭“中国饭店”马上开张,可惜食客只有一个不付钱的。

-------沙漠中的饭店

我们沉默的又喝了一道茶,最后忍不住问罕地:“你不觉得姑卡还太小吗?她才十岁”。罕地很不以为然的说:“小什么,我太太嫁给我时才八岁”。

我想那是他们沙哈拉威的风俗,我不能用太主观的眼光去批评这件事,所以也不再说话了。

姑卡结婚的前一日照例是要离家,到结婚那日才让新郎将她接回来。我将一只假玉的手镯送给姑卡算礼物,那是她过去一直向我要的。

那天下午要离家之前,姑卡的大姨来了,她是一个很老的沙哈拉威女人,姑卡坐在她面前开始被打扮起来。

她的头发被放下来编成三十几条很细的小辫子,头顶上再装一个假发做的小堆,如同中国古时的宫女头一般。

-----“ 娃娃新娘 ”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穿着本地服装的沙伊达。

跟医院里明丽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风韵,坐在那儿的她,也不说话,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里去。”

这样美好的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她和她的爱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卖遇害。

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的发着抖,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

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哭泣的骆驼”

在这本书中,浪漫与美丽为撒哈拉的故事吹响序曲,带着一个向往自由的梦,她们奔向远方,这份与众不同的风景也通过这本书为世人所熟知。

书中对于风俗的探寻,对乡愁的追忆,对爱的装饰。

三毛慷慨给她能给予的一切,悲天悯人,无论人的高低,富贵与否。

撒哈拉的风沙吹不干她滋润过的土壤,那些爱在沙漠里开出花,他把生命托举在世俗之上,用勇气和智慧浇灌成长。

书中的语言是具有三毛特色的。她的散文语言自然,清新,朴素。

她能真实而具体的感受到写作对象所感受的一切,对其行为动作进行白描,或用精炼的对话来还原场景,以她细腻,敏锐,准确的感知力,准确把握住写作对象的特点并注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样,三毛的文字就有了一种令读者忘我而入境的感染力。

读撒哈拉的故事,仿佛是在与三毛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好似在听朋友讲述动人的故事,深刻的感悟,时而无羁的快乐,令人如入其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撒哈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