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务虚笔记》一本需要仔细琢磨的好书
几天推荐的这本书小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具体的姓名,只用了一个英文字母来代替,甚至连他们的身份也是模糊的。每个人可以前后年龄相矛盾,可以思绪和经历相混合,可以在不同的“我”之间来回跳跃。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那个奇妙的“写作之夜”里。
今天推荐的书籍是史铁生的《务虚笔记》。
▲《务虚笔记》
为什么这本书的人物都没有名字呢?
我认为史铁生并不想创造出人物本身,他只是想用笔下的人物去充当世间每一种命运的承担者。他想展现的,是那些彼此迥异的命运,这些命运共同组成了一出幸福与苦难并存的“人间戏剧”。
《务虚笔记》里展现了史铁生对爱情、残疾、生死、命运等的思考,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叛徒”的解读。“叛徒”在他的笔下有了一条从拥有信仰到放弃信仰或从正直到卑下的完整的转变心路。叛徒也变得不再可恨。
当人不再盲从、不再为反对而反对、不再因求“特立独行”而批判一切,当人学会理解,就会明白可鄙的人也有你看不见的苦痛。
是一个人过往的所有经历才造就出一个人现在的样子,试着不怀着恶意揣测他人就会看见一个更仁慈的世界。
史铁生这个在二十岁上就注定要与轮椅终生陪伴的少年,这个不得不终日在废弃的古园中苦思冥想、质问人生的少年,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风霜,已经可以坦然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沧桑浮沉。
残疾与爱情是史铁生摆脱不了的永恒的人生命题,《务虚笔记》是作家试图破解人生密码的生命寓言。
在阅读《务虚笔记》的心灵之旅中,让人有如沉浸在一片无涯的记忆之海。载浮载沉,个人渺小得恰似风雨中的一叶孤舟。
史铁生在带领我们进入“我”的“写作之夜”的最初,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悖论:“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在我看来,《务虚笔记》本身与其作者史铁生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悖论。
编者说这是一部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在我看来未必如此。
《务虚笔记》记叙的就是史铁生的印象,按照悖论来看:
史铁生便是《务虚笔记》的一部分,而史铁生的全部印象(被记叙的和没有被记叙的)之和才是史铁生。
这之间奇妙的关系,怎会是“半自传”三个字就能概括得了的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个作家无论写什么,都是在写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