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关系两千年 文庄 著 2013.6 这本《中越关系两千年》不是史籍,只是“史话”。不是全面叙述两千年来中越关系的历史,只是大致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以史话的形式简要地勾勒若干较为突出的历史事件,重温两个兄弟民族、兄弟国家之间源远流长的传统关系,从而以史为鉴,走向未来。 东亚文明论 〔韩〕赵东一 著 李丽秋 译 2013.6 本书将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四国视为一个共同体,称为“汉文文明圈”。作者对于共同宗教佛教和儒教与文学的关系、民族语言与通用书面语汉文之间关系的变化、文学创作阶层与文学体裁的交替等几方面的内容,采用多重视角,从宏观到微观,详尽地考察了这四个国家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 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 以广东省教育现代化为例 江海燕 著 2013.5 本书从两种视角探讨了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关系。一方面,全球化理论作为一种话语体系和知识谱系,提供了认识教育现代化的思维分析工具。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下,教育本身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重要内容,这就直接导致了教育全球化现象出现。 贫困与国家转型 基于中亚五国的实证研究 杨进 著 2012.10 贫困在中亚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苏联时期已有之,独立初期与新世纪又有新的发展和变化。本书以中亚五国的贫困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各国独立前后各个时期的贫困特征、性质、类型、差异及其演变过程,着重分析了导致各国不同时期贫困变化的种种因素,探讨的主要问题是贫困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及文化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 当代东亚民族主义与国家间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日民族主义的冲突与整合 赵立新 著 2012.9 20世纪90年代,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波及东亚国家,中韩日民族主义日益兴起。基于“历史情结”和现实的假设,民族主义使东亚国家陷入相互依存与安全困境的两难抉择,民族主义的“反抗”或多或少的指向美国并因此带来东北亚区域政治结构的变动。 战争与国家恐怖主义 20世纪的美国、日本与亚洲太平洋地区 〔美〕马克·赛尔登 埃尔文·Y.索 主编 张友云 译 2012.8 本书探讨了20世纪亚洲的战争中的美国与日本、国家恐怖主义与人道主义法则、1945年美国在东北亚的空中力量与核战略、宗教与战争、日本的种族主义及战俘问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黄河决口问题、美国在亚洲的战争与毒品和石油、印尼在东帝汶的在种族屠杀的研究、反越战运动、美国与日本的反核恐怖运动等十个重要问题,书中收录了美日等国知名学者所立之论,实际上包含了20世纪战争史、国际关系史的重大问题。 亚洲的自由贸易协定 企业如何应对 〔日〕河合正弘 〔英〕加乃山•维格那拉加 主编 王震宇 等译 2012.7 《亚洲的自由贸易协定》由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组织编撰,由总览、东北亚、东盟经济和结论共计9篇文章组成,是我们了解亚洲诸国学者对本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诸多观点的很重要的著作。 冷战结束前后东北亚区域社会转型 金正一 李明哲 王丽娜 著 2012.7 东北亚区域的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五国在冷战结束前后所进行的社会转型各是怎样的?与欧美老牌发达国家相对照,如何看待东北亚五国的社会转型与现代化的特点?与中国历史文化较为相近的东北亚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对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启示?本书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域和思路。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 一种区域整体视角的研究 谢桂娟 著 2012.6 作者在对温特建构主义理论重新阐释的基础上,以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东北亚区域整体的视角,试图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 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 编 2012.5 作者分析了与通过促进区域合作开发区域基础设施相关的主要事项和挑战,并提出了泛亚基础设施的合作框架。本研究的长期愿景是创建一个“无缝”的亚洲——一个由世界级环境友好型基础设施网连接的一体化区域——既有“硬件”(工程性)又有“软件”(便利化)基础设施。 布什政府的朝鲜政策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视角 王晓波 著 2011.11 本书从剖析进攻性现实主义入手,对布什政府对朝鲜的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多角度分析,主要阐发了进攻性现实主义——布什政府对朝政策理论来源、布什政府对朝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先发制人”战略与布什政府对朝“进攻性”政策、单边主义与布什政府对朝政策,以及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等相关问题。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