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好书推荐 历史书籍 查看内容

书单 | 20位史学达人开列的200本历史书籍

2018-1-31 11:11|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3801| 评论: 0

摘要: 历史,不在教科书里。它在更新的史料里,在逼近真实的多方叙事里,在学人借助新的方法论和史观获得的洞见里,在当代人站在前人肩膀上看到的清晰风景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语),只有用当下的智识解读历 ...

十年砍柴

民间历史学者

代表作:《闲看水浒》、《晚明七十年》

1.《史记》司马迁

2.《罗马帝国衰亡史》(英)吉本

3.《陶庵梦忆》张岱

4.《文史通义》章学诚

5.《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6.《古格拉:一部历史》 (美)安妮·阿普尔鲍姆

7.《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王奇生

8.《昨天的云》、《愤怒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王鼎钧人生四部曲

9.《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10.《春秋左传》

乡村史观

对我这样年龄的中国男人来说,历史故事可以算是我们启蒙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我生长的湘中农村,历史教育几乎和农事教育一样,充斥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乡村历史教育,基本上分两种:类似评书的历史故事和家族史。我所生长的村庄聚族而居,宗族明初播迁到湘中,繁衍至今,族人对族谱和郡号格外看重。

从学术角度看,乡野人所讲的不是真实的历史。可是,影响大多数人史观人生观的,正是在酒楼茶肆、街头巷尾、戏院码头里被讲述的评书、被演绎的戏曲。

中国传统社会大多数人,也看不懂《二十四史》之类的历史著作,对他们而言,戏曲、评书中了解的历史故事以及代代相传的家族史,基本上构成了他们宏观和微观历史的全部。

我对历史的关注,第一当然是历史的本身,即探究其真实性,这是历史爱好者必须遵守的规则;其二则是关心历史的传播路径——为什么历史会变成那个样子?是什么主导普通人的历史观?比如,人们为什么乐于相信隋炀帝杨广是个无道昏君。 (文/十年砍柴)

叶克飞

媒体人、专栏作家

代表作:《金庸政治学》

1.《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 康启华

2.《银元时代生活史》陈存仁

3.《民国初年的政党》张玉法

4.《段祺瑞政权》唐德刚

5.《革命逸史》冯自由

6.《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齐锡生

7.《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杨奎松

8.《辛亥:计划外革命》雪珥

9.《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日)实藤惠秀

10.《中国留美学生史》(美)史黛西·比勒

新旧碰撞出历史

我接触的第一本与历史有关的书是《三国演义》。那年我六岁半,以看热闹的姿势读完了它。

之后,我陆续读了各种小说、评书,进而开始读真正的史书。上世纪80年代能找到的书,往往有阶级斗争残留的影子,意识形态的痕迹颇重。

比如但凡评书,前言往往要说“剔除了大量封建糟粕”,又如寻得一些旧书,上面还有旧日“好学者”的批注,遍布“此封建官僚仿似工贼×××”之类的句子。若书中涉及评价,往往也有一连串的意识形态词汇,“腐朽”与“先进”彼此穿插,并“斗争”到底。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我是被洗过脑的。我倒不以此为憾,反而觉得新旧思维的碰撞才是个人的最大收获。比如《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便写了被遮蔽的一页。

作为一个历史的业余爱好者,“贪多”和“比较”是我读书的两大模式。“贪多”是来者不拒,自己分辨观点、史料,“比较”则是几本同一主题的书比较阅读,以知细节辨真伪。(文/叶克飞)

司马戡

中国近代史军政研究民间学者

代表作:《烽火边城——华北抗战》、《一棹人千里——秋收起义人物的登场与谢幕》

1.《逆风沙——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美)芭芭拉·W.塔奇曼

2.《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荷兰)方德万

3.《剑拔弩张的盟友》齐锡生

4.《人民公敌蒋介石》陈伯达

5.《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 大陆版《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美)陶涵

6.《蒋介石的人际网络》汪朝光主编

7.《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黄道炫、陈铁健

8.《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黄仁宇

9.《找寻真正的蒋介石》杨天石

10.《蒋总统秘录》(日)古屋奎二

寻找蒋介石

在史迪威,以及芭芭拉·塔奇曼看来,蒋介石是独裁者。在其笔下,蒋及国民政府官员常是无能、腐败的混合体。1949年以后,这一点也成为大陆史家关于蒋介石的经典叙事模式。

与此同时,在台的国民党则长期试图塑造一个天纵英明的三民主义正统继承人形象。过度的渲染,几乎将蒋介石涂抹成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伟人完人。

直到21世纪,美国学者陶涵(Jay Taylor)才将蒋介石放置于落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角度,重构蒋介石本人在困境中的选择、妥协和奋斗。美中不足的是叙事矫枉过正,几乎写成“蒋公好人好事选”。蒋介石日记公开以来,研究更加丰富,就连多年来曾为史迪威—塔奇曼模式独占的“蒋史”及中美关系研究,也被方德万、齐锡生等学者以引入新鲜史料和多元视角的著作打破。

若把“历史”比作积尘已久的壁画,恢复原貌不仅靠史料发掘这股劲风横扫,也离不开多元视角与新鲜角度的细葺精修。由各路学者高人争执辩难产生的一家之言,乃至偏激之词,不过是还原历史宏大进程的小小开端。 (文/司马戡)

吴钩

媒体人,宋史民间研究学者

代表作:《隐权力》

1.《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李启成点校

2.《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美)罗威廉

3.《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美)罗威廉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5.《潜规则》吴思

6.《朱熹的历史世界》余英时

7.《历史上的理学》(美)包弼德

8.《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

9.《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10.《宋会要辑稿》

环环相扣

我对国史的兴趣点,是一步一步向后挪移的。最早从“五四”一路读到“文革”,随后兴趣点便转移到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史上了。

要了解晚清的立宪,《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不可不读,这是我们观察清末资政院运作的第一手资料。

《汉口》是两部由美国人视角对晚清汉口的考察,为我们了解中国城市治理的自治传统及其近代化打开了一扇窗口。

晚清的政治近代化非常艰难,主要因为满清继承与施行的政制乃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政体”。《万历十五年》与吴思的《潜规则》都是可以一窥明清制度与社会某些侧面的作品。

我认为吴先生的视野也有局限,未能发现蕴含于传统政治与社会中的“自由线索”,这一线索在宋代表现明显。

于是我追寻这一线索转到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与《宋会要辑稿》毫无疑问是研究宋代的必读史料,《东京梦华录》等宋代笔记也不可放过。

而在史论方面,《朱熹的历史世界》、《历史上的理学》则是我特别推荐的,二书可以澄清我们对于宋朝及理学的诸多误会。 (文/吴钩)

赵楚

国际军事问题专家

代表作:《伊拉克战争》作者之一,《风帆战舰时代的海上作战》等译者

1.《西洋世界军事史》(英)富勒

2.《中国的兵》雷海宗

3.《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美)拉尔夫·尔·鲍威尔

4.《春秋史》童书业

5.《隋唐五代史讲义》郑天挺

6.《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拿破仑》(英)马歇尔·康华尔

7.《50年战争》(美)理查德·克罗卡特

8.《内战记》(古罗马)凯撒

9.“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英)B.H. Lidell Hart(利德尔·哈特)

10.“THE COMMAND OF THE OCEAN”(英)N.A.M.Rodger (罗杰)

经典军史阅读

经典著作不仅提供了专业学科的基本视野,无形中也对阅读者提供了规范的思维和知识方法的训练,是“知识中的知识”。

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著述传统悠久的古老国度里,在急遽转型的浪潮下,人们渴望重建自己关于历史的自我论述。

军事斗争是人类最主要的历史活动,军事活动的后果,则是塑造人类历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军史著述一直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类目。

以上十本书以军事史为主,提供给对军史有兴趣的读者。既能满足一般兴趣,又能提供入门基础观念和方法的阅读目类。

凯撒的作品不仅具有军事史的意义,其对战争和作战的准确叙事,展示了罗马版的《孙子兵法》的魅力;富勒和利德尔·哈特的作品是真正的军史经典;而关于冷战及大英海权史的著作把近代世界和现代世界的霸权斗争联系了起来。

雷海宗、郑天挺和童书业等都是具有经典性的现代学者,他们融合中国古典政治学与欧美现代的学术方法,重建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术框架,富于启迪。 (文/赵楚)

段宇宏

《凤凰周刊》主笔,共运史和冷战史民间学者

代表作:《外蒙古: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转身》等

1.《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美)詹姆斯·W.汤普逊

2.《中国土地制度史》 赵冈

3.《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荷兰)方德万

4.《西方科学史》(美)阿里奥托

5.《西洋世界军事史》(英)富勒

6.《欧洲历史上的战争》(英)迈克尔·霍华德

7.《南明史》顾诚

8.《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美)马士

9.《统治史》(又译作《政府史》)(英)费纳

10.《俄国社会史:个性、民主家庭、公民社会及法制国家的形成》(俄)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

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化

日常生活中,大众传播平台上所谈的历史和政治,存在着通识不足却爱下结论的现象,那些常见的结论煽情有余,理性不足,经不起事实检验和逻辑推敲。

譬如把一切历史的是非成败,归因于是否“有道德”,是否“得民心”,是否符合“某种价值观”,甚至归因于“国民性”。长久以来这些观念伴随教育、宣传等诸多媒介无孔不入,早已镌刻人心。

读史者应该中外兼顾,目光广阔,各种门类的经济史、科技史、军事史、社会史能给我们呈现出复杂的人类演进图表。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看到的不过是某个侧面而已。

试图正确解读中国近现代史,作出公允和客观的结论。必须把苏联、日本、美国甚至欧洲的历史吃透。事实证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演进总与欧美日的重大历史进程环环相扣,无论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思想文化,中国不能也无法自外于世界,苏美日三个国家更是牵引着上世纪中国历史演进的主要脉络。(文/段宇宏)

笑蜀

民间学者,《南方周末》前首席评论员

代表作:《历史的先声》、《大地主刘文彩》

1.《绿色年代——**民主运动25年》张富春、邱万兴

2.《黑暗中寻找星星——走过戒严的资深记者生命史》何荣幸

3.《蒋经国传》(美)陶涵

4.《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另一种历史书写》钱理群

5.《历史的先声》笑蜀主编

6.《大地主刘文彩》笑蜀

7.《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吴伟

8.《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范泓

9.《巨流河》齐邦媛

10.《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高华

打破俗见,发掘新知

以上十本书,涵盖两岸三地。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到底如何解读当代中国史?两岸三地出版物对比着读,无疑是最好的路径之一。

侧重当代中国史是必然的,因为,当代中国史是整个历史研究版图中,一直云遮雾障的最大盲区。而恰恰也是当代中国史,对现实的影响最大,跟我们的关系因而也最为密切。

当下中国史之特殊和复杂,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仅见的。这也是中国国情之特殊和复杂的一部分。只有正视这种特殊和复杂,并尽可能多元比较,才可能把握这种特殊和复杂,才可能更接近真相。

也只有更接近真相,把握中国国情之特殊和复杂,才会真正产出属于中国本土的和原创的思想,才真正有助于中国问题的解决。百年以来,中国思想界从不缺舶来品,最缺的只是本土的和原创的。事实证明,只靠舶来无助于中国问题之解决,这样的弯路是到终结的时候了。

这就是我介绍两岸三地十本史书的基本考虑。它们未必都是相关领域的顶尖之作,但它们一定对打破俗见,发掘新知有其独特的贡献。(文/笑蜀)

贾志刚

媒体人,先秦史民间学者

代表作:《说春秋》、《说论语》

1.《国语》

2.《管子》

3.《韩非子》

4.《庄子》

5.《战国策》

6.《说苑》

7.《新序》

8.《世说新语》

9.《大唐新语》

10.《三国演义》

历史太多“灭绝人性”

俗话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中国的历史,“人造的”很多,“人性的”很少。罔顾人性的历史记载,通常都是统治者愚民教育的工具。如果读者不加思考去相信伪造的故事,必然陷入历史认知陷阱中,乃至对普通事物发展规律产生错误判断。

举个春秋的例子,日前热播的“赵氏孤儿”分外感人,但为什么大家不进一步想想:一个人,是否可以牺牲自己的儿子去保护别人的儿子?进而,为什么屠岸贾能够灭了赵家?他有这实力吗?

稍微读一些春秋的历史,就会发现,作为宫廷卫队队长,屠岸贾根本没有实力对付晋国第一大家族赵家。然后研读《左传》,会进一步发现,赵家的灭亡完全是晋国权力斗争的结果,飞扬跋扈,引发几乎所有家族群起而攻之。

赵家被灭有,但赵氏孤儿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之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捏造“赵氏孤儿”的故事,完全是为了宣扬“忠君”的主旋律。

真实的历史往往发人深思,进而避免再犯前人的错误;而虚假的历史只能令人冲动、迷惘,进而一再地重复先人的错误。 (文/贾志刚)

谭伯牛

晚清史民间学者

代表作:《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等

1.《东汉前中国史纲》张荫麟

2.《三国史话》吕思勉

3.《汉代学术史略》顾颉刚

4.《国史探微》杨联陞

5.《中国经济史论丛》全汉昇

6.《战国史》杨宽

7.《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

8.《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

9.《丹尼斯·塞诺内亚研究文选》北京大学历史系民族史教研室/

10.《入山与出塞》李零

看热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说败坏;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在说成功。表面上,意思相反,其实,说的是一个道理: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搞大的。对于当事人来说,大好事与大坏事,固然有区别。而对围观者来说,一旦搞大,则事情的好与坏已经不重要,程度深不深,规模大不大,节奏爽不爽,才有趣味。

我是历史事件的围观者,我的“史观”就是看热闹。

热闹有二义。一是事情本身热闹,一是传述得很热闹。既写历史,作者必然比读者费点心机。该读的书,最好一本也不少;该证的事,最好一点也不含糊;该同的情,最好一分也不狗血。

作者以为自己看到了热闹,看清了热闹,那么,好好写出来,与读者共享。这就是不贤识小的“创作谈”。古往今来,哪一部卓越的史书,哪一篇优秀的文章,不是明明白白写一场热闹给读者看?

当然,所荐十种书的作者未必赞同小子的说法。只是,史书完稿后,读者怎么看,非要从中看到热闹,可就由不得作者的心了。(文/谭伯牛)

赫连勃勃大王,本名梅毅

国家一级作家

代表作:《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等

1.《史记》司马迁

2.《资治通鉴》司马光

3.《魏书》魏收

4.《旧唐书》刘昫等

5.《国史大纲》钱穆

6.《吕思勉读史札记》吕思勉

7.《清史讲义》孟森

8.《宅兹中国》葛兆光

9.《历史研究》(英)汤因比

10.《极权主义的起源》(德)阿伦特

读史感受古汉语之美

研究中国历史,一定要读原文,可以感受古汉语的优美和历史大家的文笔。

司马迁自不必说,开创一代文学写史的风气;司马光也是一代大家,文笔斐然,纵然他编纂的《资治通鉴》属于“拼凑”。

魏收的《魏书》,号称是带有个人倾向的“秽史”,但依旧以其优美的文笔和史观取胜,读者读之,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消除对历史个人的偏见。

刘昫等人所编的《旧唐书》,不少史学家一直认为过于芜杂。相比《新唐书》,《旧唐书》要翔实得多,且卓有文采!

钱穆、吕思勉、孟森先生都是近现代历史大家,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总结高度以及探究历史谜底的功底甚深。

读汤因比《历史研究》,一定要读英文原版(实在找不到原版就可以读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翻译版本),可以享受到世界级大历史学家对古代各个文明的高瞻远瞩以及汪洋恣肆的雄浑文风;而阿伦特的书,可以认真读取她缜密的历史思考和独特的研究切入方法。(文/梅毅)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5本关于大秦王朝的高分好书,还 5本关于大秦王朝的高分好书,还原一个真真实实的历史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个诸侯轮番登场的舞台,是战争激烈、流血千…[详细]

10本趣味历史好书,比电视剧好看 10本趣味历史好书,比电视剧好看上万倍

历史,可以从无数个角度观察,也可以用无数个视角记述。比如官方史料所呈现…[详细]

十四本书带你全方位了解古代日本 十四本书带你全方位了解古代日本

日本的历史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现代这五个时期。一般认…[详细]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3 02:07 , Processed in 0.05844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