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曾经为了更直接地欣赏《洛丽塔》,我重新捧起了英文书。可感觉找回的不是自己的记忆和能力,而是一粒粒细小又蔽目的沙子,不但难以找回,而且在找回的同时又常常任性地从我指缝里溜走,就像水从竹篓里溜走一样。最后我告诉自己,即使读懂了一句话,也是我的成功,我的胜利。现在想来,还是很有趣。 《红高粱家族》 莫言 这是一部横空出世的奇诡之作,彻底摧毁了1949之后中国文学讲述"革命故事"一本正经的腔调和内容,其厉器是暴力和荷尔蒙。国族宏大历史被揉进"我爷爷""我奶奶"的情史性史。 不惟如此,《红高粱》充满野性、混杂、粘稠的意象和感觉硬生生造出一种全新的汉语。中国当代小说,因为莫言,因为这部小说,有了新的魅力和出路。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斯蒂芬•茨威格 这本书我早就有,而且对它满怀敬意,因为我就是读着这本书开始写小说的。 我一直默默珍爱他,把足够的敬意留给他。我相信作家是靠内心生活的人,内心寡淡的人当作家属于先天不足。茨威格却在被我们淡忘,这不是他小说也不是我们的文学能力出了问题,而是我们耐心出了问题。 《玻璃球游戏》 赫尔曼·黑塞 这是王安忆老师力荐我看的一本书,是本老书。 网上有位叫李沫来的人读了此书,给朋友写了一封长信,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其中写道:读了此书才明白人的灵魂状态不是一句空洞的话。 但是什么时候才可以清晰地感到灵魂的存在呢?捷径便是痛苦。人唯有在痛苦的时候才见得到自己的灵魂,越是痛苦,越是清晰! 我读后也有同感。读书有时是为了寻找痛苦,跟灵魂对话。这样的书现在越来越少,所以我推荐它。 《肖申克的救赎》 斯蒂芬•金 《肖克申的救赎》让我相信斯蒂芬·金也曾被灵感击中过,这电影我看过三遍,还想看。这小说只有几万字,电影几乎照搬,因为小说实在无懈可击。 《聚书的乐趣》 爱德华·纽顿 把《聚书的乐趣》这样的书挤在书柜,摊在地上,廉价甩卖,这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来势凶猛——越来越猛的潮流。 我们无法逆转这个潮流。我们能做是就是花点时间把这种地摊找到,然后尊重地(不要去便宜那几块钱)把"这样的书"买回家,用干毛巾拭尽灰尘,然后慢慢品阅。 《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加莎 · 克里斯蒂 如果说希区柯克是悬疑界的"王",那么阿加莎 · 克里斯蒂就是"后",她是这一类型小说中的大师。欧美的钱德勒,日本的那些悬疑小说家都比不上她,她的作品有固定价值观,揭露人性的恶,却带着博大的怜悯。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