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失控》读后感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KK说:我动故我在。我多故我在。 《失控》看了两次,第一次是2014年看的,花了两个月看完的,看完后觉得太棒了。没想到三年后还有机会能再看一次。这次只用了一个月。9月份开始看的,国庆期间看完了。 KK第一章就说,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正是本书的主题。 没错,全书都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造化所生的自然王国和人类建造的人造国度正在融为一体。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第二章的蜂群思维,非常有趣。
作者写了自己对蜂群近乎敬畏的如痴如狂,写得那么好,简直像一首抒情诗。他说:蜜蜂分群时,正如人类的灵魂脱离人本……通过飞行的蜂群,你可以真实地看到人类灵魂分离的影像。
蜂群保持着齐眼的高度,从地面漂过,好似被释放的精灵,越过高速公路,消失在昏暗的松树林中。 ……所有的蜜蜂都待在家里,最后我将手插入到蜂巢中。好热!至少有摄氏36度。拥挤了十万只冷血蜜蜂的蜂巢已经变成热血的机体,加热了的蜂蜜像温暖稀薄的血一样流淌着。蜂群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是白痴有,白痴享,白痴治的选举,但产生的效果惊人,得到了民主制度的精髓。蜂后是由谁选择的呢?最初她只是个普通幼体, 然后由其保姆以蜂王浆作为食物来喂养,从灰姑娘变成了蜂后。 是谁选择了她呢? 惠勒回答了这个问题:是蜂群选择的。 惠勒断言,无论从哪个重要且科学的层面上来看,昆虫群体都不仅仅是类似于有机体,它就是一个有机体。他写道:「就像一个细胞或者一个人,它表现为一个一元整体,在空间中保持自己的特性以抗拒解体……既不是一种物事,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持续的波涌或进程。」 用人话来说就是:蜂群不是简单蜜蜂的集合,几万只蜜蜂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生物。每一只蜜蜂相当于这个生物的一个细胞。有专门的名字来形容这种新的生物——超级有机体。 不光是蜂群有这样的特征。蚁群,鸟群,鱼群,蝙蝠群,只要数量够多,在一定的时间聚集到了一起,就会变成一个与单独个体完全不同的巨兽。 如:受到某种人类感觉不到的信号的提示,一千只鸭子如一个整体似的腾空而起。它们轰然飞上天空,随之带动湖面上另外千来只野鸭一起腾飞,仿佛它们就是一个躺着的巨人,现在翻身坐起了。这头令人震惊的巨兽在空中盘旋着,转向东方的太阳,眨眼间又急转,前队变为后队。十七世纪的一位无名诗人写道:「……成千上万条鱼如一头巨兽游动,破浪前进。它们如同一个整体,似乎受到不可抗拒的共同命运的约束。这种一致从何而来?」 不管是多么小,多么弱智的个体,只要他们数量够多,而且在一定的时间集合到了一起,就会涌现出与单独个体完全不同的特性。 一槽水。当你拔去水槽的塞子,水就会开始搅动,形成涡流。涡流发展成为漩涡,像有生命一般成长。不停变化的水分子瀑布在龙卷中旋转,时刻改变着漩涡的形状。而漩涡持续不变,就在崩溃的边缘舞动。水槽空了,所有的水都通过漩涡而流得一干二净。当满槽水都从槽里排入下水道后,漩涡的模式到哪去了呢?这模式又是从何而来呢? 不管我们在何时拔掉塞子,漩涡都会无一例外地出现。漩涡是一种涌现的事物——如同群一样,它的能量及结构蕴涵于群体而非单个水分子的能量和特性之中。不论你多么确切地了解 H2O(水的分子式)的化学特征,它都不会告诉你任何有关漩涡的特征。 就像,不管你多么了解一个细胞,你永远也无法由细胞组成的人的任何特征。当然,细胞本身就更无法理解人本身了。蜜蜂也无法理解蜂群。一个有关超级有机体,或者是活系统的普遍规律是:低层次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 简直不知道要如何往下写了,字字句句都是如此经典。慢慢补吧,先回家陪淘淘写作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