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读后感 查看内容

读《病隙碎笔》有感——人生忽如寄

2018-4-12 09:42|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1554| 评论: 0

摘要: 读《病隙碎笔》有感——人生忽如寄“有些话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 ...

读《病隙碎笔》有感——人生忽如寄

读《病隙碎笔》有感——人生忽如寄

“有些话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第一次对史铁生有印象,大概是因为这段来自《我与地坛》的文字。也因为这段话,我读了《我与地坛》,第一次了解到了这个在高中作文里谈到身残志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作家。青年时期的他,因病瘫痪。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几乎是断了所有前程,后半辈子都将郁郁寡欢地坐在轮椅上。而史铁生又岂是一般人。这些不幸对于他来说,可以算是一份财富。正是因为瘫痪在家,他才有了更多的时间让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才有了获得鲁迅文学散文奖的《病隙碎笔》。

前段时间,我从图书馆里借回来这本书,快要被翻烂的书皮、泛黄的书页和以前读过这本书的人在上面留下的字迹,这些也都算得上是图书馆的书的一种特殊符号。史铁生的书给我最多的感受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当我认真读完一篇文章后,会让我感觉身心都安静下来了。明明都是再简单不过的语言,却能够让人感慨万千。《病隙碎笔》显然也是这样一本书,作者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探索了人与世界的玄妙关系。当然这样的书,如果不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也是不容易读完的。书中写出了作者自己探索出来的想法,有些看起来很繁琐,有些似乎很深奥。我在借书回来的大半个月以后,终于勉强算是断断续续地翻阅过了一遍,并不能够对书中所有的内容理解通透,但好在也算是有所收获。

我总认为看小说需要思维的连贯性,看散文需要的只是静下心来阅读。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看散文并不是只需要静心就可以了的,读散文也需要思考。与其将这本书看作一部散文集,我认为不如将它看作一本哲学书。不动用脑子,书中的文字看过就没了,甚至不能理解到她的意义。只有思考后,才能略懂一些道理。在这本书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到强调。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许多看似健全的人在浑浑噩噩度日的时候,史铁生一个看似残疾但内心并不残疾的人在思考着那些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明白的问题。他选择正视那些许多世人无法面对的问题,并一一给出解答。也从身边的简单小事中悟出许多大道理,时不时还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世人在漫漫人生中寻觅生命的意义,他们每个人的认识不同、见解也不相同。而关于生命的意义,在书中史铁生是这样写到:“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此言如果不错,那就是说:‘我’,和生命,并不完全是一码事。没有精神活动的生理性存活,也叫生命。所以,生命二字,可以仅指肉身。而‘我’,尤其是那个对意义提出诘问的‘我’,就不只是肉身了,而正是通常所说的:精神,或灵魂。”他总将肉体与灵魂分开,他认为肉体是躯壳、是限制、是约束。他说,生命是永恒的消息赖以传扬的载体。

饶是如今在我们眼里已是一位优秀的作家的他,还曾这样说过:“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近似的)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我的写作因此与文学关系疏浅,或者竟是无关也可能。我只是走得不明不白,不由得唠叨;走得孤单寂寞,四下里张望;走得怵目惊心,便向着不知所终的方向祈祷。我仅仅算一个写作者吧,与任何‘学’都不沾边儿。学,是挺讲究的东西,尤其需要公认。数学、哲学、美学,还有文学,都不是打打闹闹的事。写作不然,没那么多规矩,痴人说梦也可,捕风捉影也行,满腹狐疑终无所归都能算数。当然,文责自负。”这不仅仅是他作为大家的一种谦逊之风,也是他对于文学以及其他各种学的认真严谨的态度使然。

整本书记满了作者的思考结果,说是他在向我们大家分享他所思考的结果,但看到满篇的疑问句和自问自答,我就更愿意相信这是他希望与能懂他的人一起探讨的问题。然而,能够真正理解透这些问题的这世间又有几个呢?反正我是不能够全然明白的。虽然说在承受病痛的折磨的同时,还能够坚持写作体现出了他的坚强。但我认为也正是因为卧病在床才给了他更多的思考时间。正是借由这个机会,他才得以思考出那么多深奥的问题。磨难对于作家来说,通常都是一份独特的财富。好或不好的人身机遇,因人而异。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想借由梁实秋先生的书名来作为这篇读书报告的题目。大概是因为没有比“人生忽如寄”这五个字更合适表达出我看完《病隙碎笔》之后,对这本书及其作者的想法。人生就好像旅客寄宿,匆匆过完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复返。人的寿命,也不如金石那么的坚固。在这人生短暂的岁月里,我们大概没有办法像史铁生一样思考出那么多人生哲理、写下那么多让后人产生共鸣的文章,我们想做的虽然很多,但真正能做的却是很少。我们也总是这样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倒不如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活在当下,珍惜此刻身边的一切人、事、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4 10:12 , Processed in 0.073142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