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 查看内容

科学家的故事_科学家发明的故事

2018-9-16 23:03| 发布者: mghouai| 查看: 1369| 评论: 0

摘要: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   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因为他有电灯、留声机、电影和蓄电池等一千多种发明成果,所以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魔术师”。   爱迪生最 ...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2):

  发明飞机的故事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

  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划过。大一点的男孩叹道:“嗨!要是我们也有一架爬犁该多好啊!”

  另一个孩子撅着嘴说道:“谁叫我们爸爸总不在家呢!”他灵机一动,又之后说道:“哥哥,我们自己动手做吧!”被称做哥哥的男孩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愉快地说道:“对呀!我们自己也能够做。走,奥维尔,我们回去!”于是,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里飞快地跑去。

  这弟兄两个就是莱特兄弟,大的叫维尔伯,小的便是奥维尔。他们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玩意,经常在一齐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的爷爷是个制作车轮的工匠,屋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弟兄两个把那里当作他们的乐园,经常跑去看爷爷干活。时间一长,他们就模仿着制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两个决定,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与同伴们比赛。当天晚上,弟兄俩就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十分高兴地说道:“好,咱们共同来做吧!”

  于是,弟兄俩跑到爷爷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条和工具,不假思索就干了起来。“不行!”妈妈阻止他们说,“干什么事情得有个计划,我们首先得画一个图样,然后才做!”

  弟兄俩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同妈妈一齐设计图样。妈妈首先量了兄弟俩身体的尺寸,然后画出一个很矮的爬犁。“妈妈,别人家的爬犁很高,为啥你画的爬犁这么矮?这能行吗?”弟弟奥维尔不解他问。“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这样能够减少风的阻力,速度也就会快多了。”妈妈温和地解释道。弟兄俩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应莽撞,应首先弄懂道理。

  过了一天,莱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俩把它推到小山冈上,刚放在山坡上,就跑来了一个男孩。

  “快来看呀,莱特兄弟扛了一个怪物!”这个男孩大惊小怪地叫道。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指手画脚地议论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莱特兄弟不以为然,勇敢地说道:“谁和我们比赛!”

  先前跑过来的男孩连忙叫道:“我来!我来与他们比赛!”说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过来。

  比赛结果,当然是莱特兄弟获胜,孩子们再也不嘲弄这个爬犁,反而围起来左瞧右看,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莱特兄弟十分高兴,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圣诞节到了,爸爸也从外地回来。圣诞节早晨,爸爸把礼物送给了他们,兄弟俩急不可耐地打开一看,是一个不知名的玩具,样貌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样也会飞!”维尔伯有点怀疑。爸爸笑了一笑,当场做了表演。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能够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留意灵里,就萌发了将来必须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向影响着他们。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超多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最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吉蒂霍克海边,那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那里风力很大,十分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维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善,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到达180米之高。弟兄俩十分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宠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潜力是90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之后,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明白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忙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弟兄俩十分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最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但是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行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不是因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

  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试飞。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作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1903年12月14日,又来到吉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

  这天下午,兄弟俩先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在木头上的铁轨,并有必须的斜度,好让飞机方便地滑行。之后,就把他们制造的飞机,放在铁轨上面。

  最后是由谁先飞的问题,兄弟俩争执不下,只好用抛硬币的方法,由维尔伯先飞。维尔伯上机后,伏卧在飞机正中,一会儿便发动飞机,发动机传出轰鸣的声音,螺旋桨也慢慢地转了起来。飞机在斜坡上刚滑行3米,就挣脱了结在后面的铁丝,呼啸着升到空中。

  “飞起来啦!”奥维尔兴奋地叫道。话音未落,飞机突然减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个飞行时间不到4分钟。奥维尔赶忙跑上前去。威伯尔已从堕落的飞机里跳了出来,兄弟俩赶紧观察飞机,飞机也未受损。

  “是什么问题呢?”兄弟俩左思右想,逐一检查。发动机没毛病,螺旋桨转动很好,技术操作也完全正确。……“哥哥,我明白原因了!”奥维尔满面笑容地说道:“咱们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离只有3米飞机就起飞了。而这时螺旋桨的转动还没有到达高速,所以一会儿就栽了下来。”“对呀!”维尔伯点头称是,之后说道:“咱们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飞,而要靠螺旋桨的力量飞上去。这样吧,把铁轨装在平整的地方再试验一下。”

  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把铁轨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被兄弟俩邀来观看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颤,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

  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

  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维尔伯,在飞机后面追赶着。

  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维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45分钟后,维尔伯又飞了一次,飞行距离到达52米,又过了一段时间,奥维尔又一次飞行,这次飞行了59秒,距离到达255米。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可报社不相信有这种事,拒不发布消息。莱特兄弟并不在乎。继续改善他们的飞机。不久,兄弟俩又制造出能乘坐两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

  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决定让莱特做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

  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情绪,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最后变为现实。

  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过后不久,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3):

  在卢瑟福从阿尔法粒子小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存在后,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用心思考,最后成功的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极大的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4):

  钱学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导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于上海,之后出国留学,1938开始对火箭进行研究。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后,用他所学的专业和知识为祖国服务。他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5):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

  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但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张衡虽然之后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6):

  爱因斯坦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能够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样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到达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之后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7):

  丁肇中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之后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证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8):

  邓稼先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明白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此刻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

  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应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明白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9-20 06:32 , Processed in 0.08755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