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关重要 在我们身上必须有一个黑夜 ——杰佛斯 你的身体伤害我 就像世界伤害着上帝 ——普拉斯 这几句诗,都是宣扬女权的作品。 小编以为文学作为文化生产的一个领域,从一开始就同性别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女权主义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以看到,以诗歌形式宣扬女权的作品不在少数,有些激起轩然大波。 有些却只是溅起小小涟漪,精彩之作不在少数。 1 《使女的故事》 单从某个巧合的角度,比如以来料加工的方式,来看阿特伍德的作品《使女的故事》,《使女的故事》以女性视觉中的大世象作为入口,随后触及和进入到更为广博的人类世界、文学视野和思想领域,而达成晚近之“厚重”。 描写的最远时间距写作时间二百多年,以几名历史学家的发现,让一位在基列不幸沦为“使女”、后来侥幸逃出的女性,通过录在磁带里的声音,向读者讲述发生在那个时间之前的故事, 即主人公在未来21世纪初的亲身经历,其间夹杂着大量主人公对20世纪80年代生活的回忆与反思。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都让你触摸到真实。正如作者自己所言: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曾真实地发生过。” 对于“女权主义”文学作品,阿特伍德作了进一步描述:“里面的女人都是人——性格各异、举止不同——并且也很有趣,重要的是,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事对于整本书的主题、结构和情节都很重要。” 那么是的,阿特伍德以女性视觉与身份,涉猎和洞悉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各阶级各层面各领域,将其女性意识上升到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度和巅峰。 精彩并没有在此处结束…… 2 《我一直在爱》 有人说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小编觉得这是没错的,艾米莉·狄金森作为美国女性的发声者代表,在诗集《我一直在爱》中直言不讳,违背传统,表达了自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 我一直在爱 我可以向你证明 直到我开始爱 我从未活得充分 我将永远爱下去 也可以向你论证 爱就是生命 生命有不休的特性 如果,亲爱的, 对此也抱怀疑 我就无从举证, 除了,骷髅地 艾米莉·狄金森曾与几位男士有过朦胧的浪漫情愫,一是与塞缪尔·鲍尔斯没有结局的爱情,当时鲍尔斯当时已婚,她不得不放弃;二是与年长她十八岁的洛德法官,当时她已47岁,洛德法官曾希望与她结婚,可艾米莉认为自己不再年轻。 她深知,婚姻意味着女子失去自己的独立,她不希望承担社会为女子制定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这渐渐压制了她步入婚姻的想法,但掩盖不了她对婚姻的憧憬。基于此,《我一直在爱》深刻体现出其女性意识觉醒。爱情中,她敢于表达心中的爱恋,无所顾忌;婚姻中,她崇尚独立自由,一人独居。艾米莉·狄金森以诗歌为武器,反对男权社会,追求平等自由。 3 毕肖普的诗集 再话《唯有孤独恒常如新》,这是伊丽莎白·毕肖普的经典力作,于毕肖普个人,在上世纪美国有极大的影响力,同时也饱受争议。 她的恋情,让小编特别揪心,她的第一任同性恋人离她而去,她的第二任同性恋人最终自杀,人们一度将她比作毒药。 对于另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罗伯特·洛威尔的数次求婚,她坚定地选择拒绝,因为那不是她想要的。 两人虽不是情侣,但彼此的倾慕超出了对任何一位在世诗人的欣赏。毕肖普在信中曾对洛威尔袒露说:“你为我写墓志铭时,一定要说这儿躺着全世界最孤独的人。” 毕肖普并不是有意选择孤独,她只是忠于自己的灵魂。孤独是她至纯灵魂的代价,为此她愿让这孤独恒常如新,并写道: “我们宁肯要冰山 而不是船 即使这意味着旅行的终点。” 如果你的灵魂,也像毕肖普一样指向了少数派,请不要慌张,这本诗集就告诉了我们,听从心灵呼唤的灵魂,可以得到自己所渴望的,孤独是值得的,你最终将不负此生! 《独身女人的卧室》 而后让我们转眼国内,伊蕾是新时期女性诗歌创作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她的诗作《独身女人的卧室》,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被围困感”和“突出重围”的叛逆激情。 “自由!与生俱来的一物/被社会一寸一寸地剥夺/我落地生根,即被八方围困…”这一声对于自由的呼唤,激起了多少女性的深刻心声和女性先觉者的叛逆意识。 “你不来与我同居”,这是出自伊蕾的《独身女人的卧室》的诗句,这是一句大胆率直、惊世骇俗的呼唤。它既向传统道德发出了有力的挑战,又表达了对人性的追求和渴望,更是一个女性对个体意识的强烈要求。 这些诗集,小编倾心力荐,透过这几本作品,让文学大家来引领,以更加独到的视角,看待女权问题,或许说女权主义从来就不是一句充满激情的空话,它应该是理智的、克制的。希望于此,大家可以用更加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亦或是探讨女权的问题,都能有各自的收获。小编期待着你的精彩见解,评论区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