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好书推荐 儿童书籍 查看内容

俄乌战争下,透过绘本教孩子如何看待战争

2022-2-28 14:43|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1939| 评论: 0

摘要: 我们原以为战争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随着俄乌战争的升级,各种报道扑面而来,孩子们惊恐地感觉到战争就在身边,从来不曾远离。在此通过几本不同国家绘本作者笔下的战争和儿童,展示战争给儿童带来的影响,引发人们进 ...

我们原以为战争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随着俄乌战争的升级,各种报道扑面而来,孩子们惊恐地感觉到战争就在身边,从来不曾远离。在此通过几本不同国家绘本作者笔下的战争和儿童,展示战争给儿童带来的影响,引发人们进一步反思战争,呼唤和平早日到来。

俄乌战争下,透过绘本教孩子如何看待战争

前言

作为家庭亲子阅读的读物、学校教育领域的教育材料,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它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大部分绘本是讲述故事的,当然有的绘本通过诗意的表达进行一种类似于孩子心声的畅言,如**作家几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有的绘本是着重引导学龄前儿童认识、分辨事物,如法国绘本《Loup》。儿童阅读绘本,通过不断寻求图文关系、图图关系来与绘本产生共鸣,进行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

俄乌战争下,透过绘本教孩子如何看待战争

《我不是完美小孩》

幾米著

华文天下出品

出版时间:2018-10-0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绘本,以其儿童性、艺术性、教育性、传达性、趣味性以及多感官触发性的特性,对儿童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早期培养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仅丰富了其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其探索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发展,其发展表达、倾听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得到发展。

不同主题内容、类型风格的绘本在被儿童广泛喜爱和接纳的同时,对家长和教师也带来重要启示。我选择分析的主题是战争题材的绘本。选择这个题材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首先,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安逸又幸福,不愁吃喝。战争属于历史,只有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孩子们才可以理解今天的安逸来自何处,只有了解战争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它当时给世界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孩子们才可以理解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才能真正培养其同理心与怜悯心,还有博爱的胸怀。其次,受中国传统习俗的影响,中国人倾向于“报喜不报忧”,死亡、战争、暴力等血腥视为不吉利之事,大人们极力阻止纯真无邪的儿童沾染这“尘世的污秽”。正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儿童在一个理想的温室中成长,当他逐渐长大开始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困顿和苦难,他没有发展起能够应对这些“正常却不吉利”之事的能力,便容易产生逃避、情绪无法适应等问题。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理解这些“不吉利”但又必经之事的态度对其心理发展尤其重要。第三,我在大四期间担任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一职时,在教授战争题材时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战争题材的课文往往结合时代背景来塑造某个英雄形象,文章的主旨离不开颂扬英雄为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无论是从我自己教授的经验,还是旁听资深语文教师上课的情况来看,教师对战争题材课文无法深入学生的心灵,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战争为什么是残忍的,无法领会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他们只能在口头上表达得很完美,但是在心灵却留下很浅的痕迹。这触发了我的思考:战争是严肃的,所有人都有必要了解战争,并且发展出能够同情受害者者,反对侵略行为的基本价值观,但是通过传统教材这一媒介似乎不起作用,那么用什么样的形式能够深入学生心灵呢?绘本在这方面的教育意义似乎可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

中外六本战争主题绘本文本分析比对

(一)样本抽取

我选取了六本战争主题的绘本,它们分别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我们家的抗战》(文/陈晖图/于娇冷曜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皮箱子》(文/梅格图/田东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爱花的牛》(文/(美)曼罗▪里夫图/(美)罗伯特▪劳森译/孙敏)、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凯琪的包裹》(文/(美)坎丝达▪弗莱明图/(美)斯泰西▪德雷森▪麦奎因译/刘清彦)、明天出版社的《铁丝网上的小花》(文/(意)克里斯托夫▪格莱兹(意)罗伯特▪英诺森提图/(意)罗伯特▪英诺森提译/代维)和文汇出版社的《Otto》(中译本《泰迪熊多多人间奇遇记》,文图/(法)汤米·温格尔、译/方素珍)。本文主要通过对这六本绘本的封面、封底、前后环衬、色彩色调、跨页使用、图文关系进行文本分析比对,揭开绘本这一形式是如何对战争进行塑造以及揭示其蕴含的教育价值。

(二)战争面面观

1、《我们家的抗战》:战争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牺牲

《我们家的抗战》主要以儿童时期的作者为视角,讲述了战争年代的一个村子里的故事:为了抗击日寇,爸爸上了前线,妈妈和奶奶准备物资供给,小孩子负责站岗、放哨。八路军阿姨受伤,“我们”照顾她,她教“我”学文化。一天,日寇进村,为掩护八路军阿姨,“我”带她逃走,妈妈为掩护八路军阿姨而牺牲。作者并没有指出所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可见战争是那个年代普遍的存在。作者没有展现死亡和血腥,也没有颂扬八路军和妈妈,而是以一种诗意的方式结尾。“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妈妈在山岗”。

俄乌战争下,透过绘本教孩子如何看待战争

作者:陈晖著

于娇,冷曜晶绘画

张鹰丛书策划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但是作为读者依然可以从绘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无数个像妈妈一样的为保家卫国牺牲的人的痛惜、对这种义无反顾精神的赞扬、对胜利始终属于正义的一方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八路军与老百姓互帮互助的革命友谊的歌颂。全书较多使用的是暖色调,如灯火、麦穗、房屋、树叶等的黄色调,在描绘村庄场景时也采用了较多的绿色来刻画生机勃勃的树木和各种植物,展现了较为真实的中国农村的样貌。书中并没有用图画的形式直面妈妈的死亡。在“我”带着八路军阿姨逃亡山洞的同时,书的左页是日寇拿着尖刀来到家里,穿着军装的妈妈打开了门,右页是白底,右上角是一片蓝天白云,右下角是一把剪刀,中间靠下写着文字:敌人破门而入,刺刀直指妈妈的胸膛,下一页左页是白底图,妈妈直面尖刀的特写,眼睛充满了不舍、哀伤却又无可奈何,右页也是白底图,图的上方是若隐若现的山脉,中间靠下写着文字:妈妈的身上穿着军装。

此书不乏日寇炮轰村庄的混乱场面,但更多的是为读者展现战争的一系列子活动,如男人征兵入伍、女人在家中做好物资保障、孩子们站岗放哨、村民照顾受伤的军人等等。作者用很平和甚至富有诗意的语气道出了战争这个词对于平常百姓的影响,这一系列活动在作者看来很平常,虽然战争带来很多牺牲,甚至失去亲人,但是本书图画采用的色调,以及封面太阳照耀田野的图画暗示了胜利始终属于正义,总体基调还是向上、积极的。另外,本书使用了十个大跨页和两个四分之三跨页,作者为读者展现了战争时村庄的全貌,也说明故事基本节奏是紧凑而始终揪心的。

2、《皮箱子》:战争是一段命运多舛的历史

主人公是皮箱子,作者以皮箱子的视角讲述了它自身的变迁史。它由欧洲制作,爷爷买下它并带着它周游列国,在爸爸结婚时,爷爷把它送给爸爸。它一直静静地陪伴着爸爸一家人的成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也象征着这家人甚至是千千万万家人的生活。它不停地从一个城市逃到另一个城市,肚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表皮也越来越破。最后,它陪着孩子们来到了收养他们的家中。许多年后,它在抗战博物馆的陈列窗中。

俄乌战争下,透过绘本教孩子如何看待战争

作者:梅格著

田东明绘画

张鹰丛书策划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皮箱子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用品,但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万物皆可有生命。作者赋予皮箱子以生命,用一种类似于旁观者的角度将战争的景象讲述。皮箱子对外面的世界是茫然而不知所以的,是被动的,它只能感觉到随着战争的到来,自己的周围和自己的生活都变得乱七八糟、支离破碎。皮箱子的视角也代表了孩子们的视角,孩子们只能懵懂地了解到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至于这种不一样对将来有什么影响,他们是不清楚的。

书中的爸爸妈妈都因为战争牺牲了,妈妈在日军的飞机轰炸中倒地身亡,作者也描写“我们失去了妈妈”,这是书中唯一一次文字和图画都直面死亡,而爸爸的死需要推测,妈妈离开后,爸爸带孩子去重庆时,船只被炸沉,图画并没有准确说明爸爸是否生还,孩子们看到之后会不断猜测,翻到后面,交代“爸爸也离开了我们”,猜测得到印证,并且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孩子被一个较为善良和富足的家庭收养。饶有意味的是,最后一各画面是多年后,皮箱子陈列在当代博物馆里,少先队员们指着它,若有所思,那么他们在想写什么呢?战争虽然流血流泪,都是牺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牺牲?这是教育者应该启发学生思考的,如何面对战争、思考战争,是教育者应该传递给学生们的价值观。

我留意到了绘本色调的变化,全书主要以棕黄色为基调,但是随着战争的发生色调发生变化,战争发生前和发生后色彩都是比较丰富的,而战争发生过程中色彩是单一的、暗淡的,暗示着战争是令人压抑的、痛苦的、紧张的、迷茫的,和平才是我们的追求。

3、《爱花的牛》:生活是人们应有的追求,而非战争

主人公是一头西班牙的牛费迪南,它跟别的牛不一样,它不喜欢跑、跳、抵角、竞争,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树底下赏花。它日渐长大,跟它一起长大的公牛们成天打架,最大的心愿是参加马德里的斗牛大赛,但是它不感兴趣。一天,牧场里来了五个人要选拔个头最大、跑得最快、最凶猛的公牛参加斗牛大赛,费迪南没有参加比赛,而去树下赏花,结果被黄蜂盯了,不停地跑来跑去、跳上跳下,摇晃着脑袋,那五人见状,十分惊喜,费迪南入选了,它被带去参加比赛。出场时,所有人都害怕它,但是只见它跑到场中央,看到女士们头上漂亮的花,静静地坐下来闻着花香,无论别人如何惹怒它它都无动于衷,于是它被送回家,但是它依然爱独自赏花,它过得很幸福。

俄乌战争下,透过绘本教孩子如何看待战争

作者:曼罗·里夫文

罗伯特·劳森图

孙敏译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05月

《爱花的牛》令我想起“巴黎玫瑰”的故事。1942年5月,德军沿着罗纳河两岸直驱巴黎,这天夜里,巴黎凯旋门广场周围的几乎所有人家都收到一大把鲜艳的玫瑰,里面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天上街都请怀抱鲜花,让纳粹看看我们并没有被他们吓着。我们依然热爱生活和大自然。”字条的落款是“洛希亚”,一个卖花姑娘。第二天早晨,驻扎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德军发现,几乎所有的巴黎女人,都手捧鲜花,面带笑容,眼里没有一丝绝望的神情。鲜花象征着精彩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武力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但是无法征服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们,炮弹可以摧毁人们的生活,却不能摧毁人们对生活的无限向往。这也许也是该书想告诉读者的。

全书除了封面和封底,正文内容只有黑白两色,黑色的细线勾勒出事物的形状,甚至牛的绒毛和人的胡子、鬓毛都被一根一根画出来,笔触非常细腻,完全没有因为缺乏色彩而感到遗憾。除去第一页,其他页面排版都是左字右图,人们阅读顺序是从左往右,而左字右图能够让孩子们先看左边的文字,然后在脑子里展开联想和想象,再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印证右边的图画,或者寻找右边的图画跟自己想象的画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左字右图这种形式为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书中有三处值得仔细思考的细节,也是教育者启发孩子思考的契机:(1)费迪南在参加斗牛大赛时,在出场的洞的一侧悄悄探出头来,“公牛出场了,你知道公牛是谁吧?是费迪南!”“是费迪南!”这几个字明显小一号,似乎跟费迪南探出的头与洞口大小相比十分小相照应,那么此处的用意是什么呢?(2)故事的最后一面是一朵花瓣掉落的花,耷拉着脑袋,似乎无精打采,这是否说明战争或者战斗带来的影响呢?(3)此书图画不乏对云朵的描绘,但是对云朵的勾勒像极了炮弹打出来的一团团硝烟,这又是为何呢?我一开始在网络搜集战争主题的绘本时,搜到《爱花的牛》,在绘本馆阅读的时候,并不觉得它表达的是战争主题,因为全书并没有涉及杀戮和士兵,反而给读者介绍了一头特立独行的、与世无争的牛。我不断翻阅对比前后页的图画,也许角斗场象征着战争,那些爱打架的公牛象征着热血澎湃的年轻士兵,而花朵,以及费迪南对花朵的喜爱,是友好和平的象征。除此之外,本书还表达了对个性的赞扬,我们不必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卑和难过,我们应该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往更大的方面讲,其实也回扣到战争的起源问题,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其实是对不同的不接纳。

4、《凯琪的包裹》:战争中有陌生人的温情

绘本主要讲述了正值荷兰因二战而衰败萧条之时,美国的罗西给荷兰的凯琪寄送物资,救助了凯琪一家以及荷兰奥斯特镇居民的故事,为了报答善意,凯琪给罗西寄了一箱郁金香球根。他们素不相识,却为温暖维系。

俄乌战争下,透过绘本教孩子如何看待战争

作者:(美)弗莱明著

(美)麦奎因绘

刘清彦译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此书没有直面战争,侧重表现的是战后跨越国家之间的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绘本通过互助暗示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衣服穿,没有温暖的被褥取暖,缺乏美味、有营养的食物……但是,读者们可以发现,书中的所有人物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的,书中的色彩是丰富明亮的,虽然战争破坏了人们的生活,但这其实也说明了人们对战争后的和平的欢呼,尽管生活艰苦,未来还是光明的。此书的内容比较丰富,文字量较多,还出现了书信,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

5、《铁丝网上的小花》:战争是血红色的旗子

这是以小女孩布兰奇的视角,平静地讲述纳粹来到德国一个小镇上的故事。布兰奇见证了二战时期她所居住的小镇上出现的一系列纷扰喧闹的事情。一天,她目睹了一个小男孩从一辆装满囚徒的车上逃走,却被镇长拦住,男孩被抓回囚车。布兰奇想知道囚车开往何处,追逐中,阴差阳错来到小镇外的树林中,看到带电的铁丝网,铁丝网后面有一群瘦弱不堪、戴着黄色六角星的人。从那天开始,布兰奇便把家里的食物偷偷带给这些人。直到有一天,布兰奇再也没从铁丝网那回家。

俄乌战争下,透过绘本教孩子如何看待战争

作者:克里斯托夫·格莱兹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作者以十分平静的语言向读者讲述这个德国小镇的故事,每一页的图画大小都固定,约占版面的五分之四,文字在图画的正上方,约占版面的五分之一,每一页图文的比例的严格遵守,似乎透露出严肃谨慎的态度,似乎暗示读者,这是一件客观的严肃的事情。

整书的基本色调是土黄色和棕色,士兵的衣服颜色是灰绿色,但几乎每幅图画都有至少一处明亮的色彩——红色。布兰奇的红色蝴蝶结、小男孩的领结、市民们手中的纳粹小旗子、镇长的纳粹袖章、番红花。故事开始展现的是街上纳粹士兵和市民的场景,市民手里拿着纳粹的旗子,甚至是小孩子,手也在挥旗子,跟车上的士兵打招呼。小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只觉得这一切与以前的生活不一样了,新奇的事物出现了。可是母亲说,在卡车的间隙里过马路的时候要小心,因为士兵们不会减速让行。接着布兰奇看到镇长拦住逃跑的小男孩,镇长胳膊上带着纳粹的袖章,暗示着镇长是纳粹的支持者,翻过来,“他揪住小男孩的衣领,把他带回到汽车那儿。然后他冲士兵们笑了笑,没有说话。”印证了镇长的身份。故事后面也有照应,布兰奇从家里偷食物送给铁丝网后的人,却“反常”越来越瘦,而镇子里,“只有镇长还是和原先一样胖。”当布兰奇最后一次出门送食物时,她头上红色的蝴蝶结不见了,似乎也在预示着她最后的悲剧。在倒数第三个跨页,布兰奇来到铁丝网前,右手拿着一朵紫色正盛的小花,正要挂到铁丝网上,左手摸着胸口,眼睛好像闭着,似乎在为受苦的人们祈祷。故事最后一面空白的,中间靠上一个小框里正是那朵挂在铁丝上的紫花,不同的是,它已经枯萎凋零了。

悲剧是一种更直击心灵的美。译者代维说,悲剧式的结尾更能给孩子们留下深深的心灵震撼,促使我们久久回味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场人间灾难。

值得回味的是绘本中几种不同寓意的红色。布兰奇的红色蝴蝶结是儿童纯洁美好的象征,最后盛开的番红花是正义始终战胜邪恶的信念,而红色纳粹的旗子、袖章,则是战争、邪恶的象征,与前两者截然相反,这些信息是帮助读者解读二战的重要线索。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封面布兰奇的表情,以及她发现铁丝网前的开阔地、偷食物、藏食物时候的表情,都是惊恐、害怕的,那么是什么促使她在这种惊恐害怕的情绪里仍然勇敢地给陌生人送食物呢?这是需要引导孩子们去思考的。

6、《泰迪熊多多人间奇遇记》:战争后有时隔半辈子的重逢

绘本主要讲了一只叫Otto熊的故事。爸爸妈妈从商店里买了一只熊给男孩当生日礼物,男孩和他的朋友照顾奥托,帮它打扮,教它鞋子,给它取了个名字叫Otto。后来因为纳粹要清除犹太人,男孩的朋友被卡车带走了,男孩与Otto相依为命,但在战乱中分散了。后来Otto被士兵捡到送进救助站。Otto却沦为玩偶,被孩子们玩破了就被扔掉。一个收破烂的女人捡到把Otto拿到店铺,当年的男孩恰好看见了,联系了他儿时的朋友,他们和Otto一起叙旧。最后Otto决定把它经历的事情写下来。

俄乌战争下,透过绘本教孩子如何看待战争

作者:(法)汤米温格尔

方素珍译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该绘本是听法兰索娃教授讲座的时候所了解的,由于是法国版绘本,现在回看只能了解绘本大意。绘本的封面就是故事的第一面的图片:放在橱窗里的Otto熊,身上很破,还缝了几针,嘴角下垂,眼神空洞,左耳和左眼沾染了紫色的颜料。初看时以为是受伤的痕迹,它似乎满腹哀怨,橱窗是蓝绿色的,Otto身后还有它黑色的影子,整体看起来是悲伤的。翻到后文,发现Otto左耳上的紫色颜料其实是墨水,是Otto具有文化,其实也是小男孩赋予它生命的象征,故事最后一幅图画也交代了,这本书就是Otto用它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的故事。

绘本里有很多战争的元素,包括军人、军人卡车、小男孩朋友身上的黄色六角星徽章(纳粹强迫犹太人戴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Otto一开始是没有衣服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偶,小男孩和玩伴给它穿衣服、教它鞋子,慢慢地Otto活了,但是当男孩跟朋友分别时,Otto的衣服又不见了,包括在后面在战争中的流离失所,Otto身上也是没有衣服的,为什么呢?是什么让它失去了衣服?衣服象征着什么?这些都是引人深思的。包括对结尾团聚的思考,究竟是一个欢喜的结局?还是一个悲伤的结局?儿时的朋友重聚了,Otto也回来了,但是其中一个人是坐着轮椅的,他们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两幅女人的图画,这用意何在呢?这又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战争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故事最后一面,Otto穿着西装,戴着眼镜在敲字,它在把它的经历记录下来,但是它身后依然是一块黑色的影子,这团黑色的影子始终伴随着Otto,它又代表着什么呢?

绘本整体的色调并不单调,可以算得上是丰富,但是色彩并非明亮的,是带点灰色调的冷色系,如紫色、蓝色、绿色、灰色等,人物的神情也有一种惊悚的感觉,因为人物眼睛留白比较多,所以即使人物是笑着的,也会让作为读者的我感到这微笑背后还藏着深深的忧虑或者暗示后文有不好的事情。

思考与启发

分析了六本中外战争绘本的主题内容和特色之后,不难发现战争主题的绘本对战争的描绘是通过具体人物描写切入,以小见大。这六本绘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将战争对人的影响呈现出来:

《我们家的抗战》告诉我们战争来临,不单只是敌我两军的事情,而关系到每个平凡人的生活,每个人都可以为抗战出一份力;《皮箱子》告诉我们战争会带来颠沛流离、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平年代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理解、看待战争年代;《爱花的牛》并没有直面战争,反而触发我们对和平以及战争的起源的思考;《凯琪的礼物》让我们感受到即使素不相识、相距遥远,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多么令人感动,同时不管战争带来多大的损失,只要人间温情在,未来依然是美好的;《铁丝网上的小花》让我们明白即使在战争的杀戮中依然有纯真、善良,而我们崇尚的正义终将打败邪恶;《泰迪熊多多人间奇遇记》则透过一只玩具熊的视角告诉我们战争对世界的伤害。

无论从何种角度切入,六本绘本最后都以一种较为平和的方式结束,或是纪念,或是记录。纪念也好,记录也罢,都是一种缅怀的方式,更深层次地讲,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战争永远成为过去、成为历史,和平才属于明天。

其中四本绘本使用了大跨页,且跨页使用较为频繁。战争的场面往往是很开阔的大片地方,涉及到非常多人,故在描绘战争的场面的时候总是使用大跨页,如《我们家的抗战》中日军对村庄的侵略、《皮箱子》中爸爸带着孩子们坐船逃离南京、《铁丝网上的小花》中镇长拦截逃走的小男孩等;而《凯琪的包裹》则暗示着美国和荷兰的互帮互助波及范围较广,也使用了较多大跨页,表现收到的物资之多以及受惠人群之广。《爱花的牛》和《Otto》展现的是个体的较为简单的生活而没有使用跨页。大跨页的使用并不一定都体现了故事的高潮,也有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故事场景的全貌。

《我们家的抗战》、《皮箱子》、《爱花的牛》、《铁丝网上的小花》都用了现实的描绘手法,书中描绘的场景真实、熟悉,书中人物的表情刻画得细腻生动,尤其是对眼神的刻画,传递的不单只是人物的感情,更是全书的感情。《凯琪的礼物》则用了童真的描绘手法,书中描绘的场景似乎是编造的,而故事的最后却又告诉读者创作来源于真实发生的故事,也许作者是为了减轻战争这两个字的沉重感吧。《泰迪熊多多人间奇遇记》十分特别,全书的基调似喜似悲,对人物神态的刻画真实又带着超越真实的夸张,蕴含丰富的解读的可能。

战争,不应该因其造成的沉痛伤害而被回避或视而不见。从广义上讲,战争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的冲突或矛盾。鼓动战争者声称战争是为了争取多数人的利益,但是战争在普通人眼里意味着原本温馨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原本秩序井然的城市变得满目疮痍。利益在哪?这是谁的利益?真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吗?也许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只能由大多数人来评判吧,和平才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所在。

我们应该传递给孩子的,是对不同的包容与接纳的和平理念,包括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职业……,我们只有真正让孩子接纳不同,尊重差异,追求正义,倡导和平,也许未来战争避免,那么校园欺凌、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等,也将不复存在。

本文作者:刘可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夏至:要吃 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夏至:要吃面》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日照充…[详细]

母亲节主题绘本推荐,感受绘本中 母亲节主题绘本推荐,感受绘本中的母爱

谢谢有你,世界才不是寂寞荒野,而是四季流转的花园。恰逢母亲节,推荐有关…[详细]

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立夏》 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立夏》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详细]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1 16:52 , Processed in 0.0567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