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什么感觉?就像独自站在旷野中呼喊,却无人回应。但好在有这5本书,小编每次孤独的时候翻开它们,都能感受到最深刻的抚慰。 1、《一句顶一万句》作者:刘震云 这本书,绝对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同身受,它讲的就是“中国式孤独”。 “中国式孤独”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在看似热闹的人情社会中,却难找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 作者刘震云在书里塑造了多达上百号人物,甭管是高高在上的县长、镇长,还是杀猪的、剃头的、卖豆腐的等寻常百姓,每个人的日子,表面上都过得很热闹,心底却都无比孤独。 他们企图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填满这种空虚和孤独,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 这是刘震云拿下茅盾文学奖的作 品,他简直像个人精一样把我们交流中欲言又止、词不达意的时刻都摸透了,用最淳朴的语言化为最有力的利刃,剖开“中国式孤独”的本质。 听小编的,去读! 2、《过于喧嚣的孤独》作者: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这是一本极其伟大的作品。他为文学史上贡献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形象:用读书对抗孤独的老人。 这个老人名叫汉嘉,他是一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了35年的打包工。他没什么朋友,没什么亲人,甚至没有家庭。 他穷困潦倒,满身脏污,35年来都栖身在那间黑暗矮小的地下室里,在一张张废纸里寻找着能看的书。 在外人眼里,他孤独的可怕,却看不到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加缪、老子、黑格尔都是他的朋友! 在小小的地下室里,他看到了一个广袤的外部世界。他也从不渴望走出去,因为他从未孤独。 这是一种震慑人心的独处力。这本书是作者赫拉巴尔的真实经历,他曾说,“我为了写它而活着,甚至为了写它而延迟了自己的死亡!” 也是这本书让小编看到,追逐灵魂的丰盈,远比追逐一个看似热闹的人生重要。 3、《城堡》作者:卡夫卡 这本书全文几乎不提“孤独”,却把普通人追逐理想时,心底的孤独感写得深入骨髓。 主人公K是一个土地测量员,他信心满满地按照当局的指示去城堡上任。可城堡周围的村民却对他充满敌意,守卫也把他拦在外面。梦中的城堡近在咫尺,孤立无援的K却怎么也进不去。 这是卡夫卡生前的最后一部小说,很多人都说在这本书里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一直进不去城堡的K,像极了每个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的你我。 追逐理想,意味着走向孤独,寻求自我存在价值。妥协现实,意味着融入人群,拥有更稳定的生活。 而卡夫卡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用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就刻画出了当代人共有的精神困境,并指引着你去寻找内心最真实的答案。 4、《十一种孤独》作者:理查德·耶茨 这是一本真实到可怕的短篇小说集。十一个故事,诉说了十一种不同的孤独,总有一种孤独你曾深切体会过。 被同学排斥在外的转校生,做尽各种荒唐事,依旧没有被接纳;出租车司机雇人把自己的故事写成小说,用别人的想象力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他们身上,都有我们人生的某个片段。 这本书的作者是理查德·耶茨,《纽约时报》称他为“被遗忘的美国最优秀的作家”。 出生于大萧条时代,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晚年缠绵于病榻,独自等待死亡。 小编看完他的生平,始终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真的有这么孤独的人。 但他似乎从未借写作,来给自己虚构一个热闹美满的世界以慰孤独,反而用冷酷到触目惊心的笔触,来揭露孤独的真相。 小编读完这本书才真正明白,书写孤独,正是这位伟大的作家和孤独对抗的方式。 5、《局外人》作者:阿尔贝·加缪 在对孤独的思考上,没有人比加缪走得更远。所以小编最后给你们推荐加缪的代表作。 主人公默尔索一生与世俗格格不入,活得像个局外人。 母亲死了,他无动于衷;上司给他加薪,他断然拒绝;邻居要跟他交朋友,他漠然无视。 他失手杀人,只要跟上帝忏悔就能免于死刑,他却说,“我不信上帝”。 在作者加缪眼中,这世界看起来似乎井井有条、义正词严,可其中始终透露着一种虚伪、冷漠、无意义的荒谬感。 而走向孤独、不参与世俗,就意味着走向自我,坚守对自我的真诚。 这也是生命中唯一值得坚守的东西,否则人生就成了一场与自己无关的虚伪表演。 所以后来文学史上有了默尔索,他正代表着,加缪关于孤独最终极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