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本哲学书》,作者:托马斯・内格尔,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文/邓伟生 读中学时,我开始对哲学感兴趣。一位博士生建议我读唐君毅先生的《哲学概论》。那可是两大本千多页的砖头书,我信了,去图书馆借来,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课余时间,埋头读了一本,就无以为继了。他深受维特根斯坦影响,不鼓励人读哲学,我后来想,他叫我读唐先生的书,不知是否想让我自己知难而退,因为唐先生的书其实不太适合初学者,分量过重,加上唐先生很有黑格尔色彩的思辨风格,不是一个初入门者可以消化得了的。 另一位哲学硕士,则叫我读内格尔的《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宝树译,当代中国,2005),一本薄薄的小书,我因为读过唐先生的大书,觉得太薄太浅,就没有读。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那本书是内格尔专门为高中生写的哲学入门书,写得也很好,其实非常适合那时的我阅读。 后来自己读哲学,有些导论书籍会附上一个带有简单说明的推荐书目,发觉对自己很有用。教了哲学一些年,也常常会被问到该读些什么书入门的问题。有意无意间,算是积累了一点经验,对想深入一点了解道德哲学的读者或许有帮助也说不定。既然是自己的经验,多少有些偏见在内,请读者明察。 按我自己的经验,读哲学书的顺序这样比较好:先读一本好的哲学导论,如沃尔夫的《哲学概论》(黄霍等译,广西师范大学,2009),对哲学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知道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征,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等。与此同时,读一本逻辑书,柯匹那本畅销几十年的《逻辑学导论》(张建军等译,人民大学,2007)很好,比较全面,练习也多。能活学活用的话,就会知道如何分析论证以及它们的有效性,并且可以避免一些推理上常见的谬误,思考就会变得清晰、严谨和有条理。有了这个基础,知道自己对哪些哲学问题感兴趣,就可以读该领域的好的导论书,然后读当代重要的论文选集、代表性著作和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了,读经典著作时,最好辅以研究该经典的书。以下我就按这个想法来推荐一些道德哲学的书。 程炼的《伦理学导论》(北大,2008)写得简明扼要,涵盖的范围也足够广,是很好的道德哲学入门书。此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挑战”,讨论了那些威胁我们道德观念的一些想法或理论,如心理利己主义、否定我们有自由意志的决定论和主观主义等;第二部分“基础”,讨论价值论、实践理性的模型和道德理论方法论上的一些争论;第三部分“理论”,介绍了主流的三种规范伦理学理论,即功利主义、义务论和美德伦理学。性质相近、读来也许更有趣的是雷切尔斯的《道德的理由》(杨宗元译,人民大学,2009),因为书中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的例子。这两本书,虽然涉及一些应用伦理学的议题,但分量还是不够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辛格的《实践伦理学》(刘莘译,东方,2005),里面会讨论堕胎、安乐死和如何对待动物才是道德的等等问题。前段时间玉林狗肉节引起热议,大家如果对动物伦理学有兴趣,可以看辛格的《动物解放》(孟祥森、钱永祥译,光明日报,1999),一本让世界各地很多人由吃肉变为吃素的书。 一个行动在道德上正确的标准是什么?这是规范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认为,一个行动的对错,惟一要看的是它带来的结果是否是最好的,那么这是一种后果主义的想法,而它最重要的分支是功利主义,经典著作是穆勒的《功利主义》(徐大建译,世纪集团,2007),读时可以参考Crisp的Mill on Utilitarianism。康德认为,决定一个行动对错的,不是行动带来的后果,而是我们做该行动背后所持有的准则,能否同时意愿它成为一项普遍法则而不会引致矛盾,即当所有人都遵守该法则来行动时,世界会否出现矛盾。其次,是我们的行动有否把别人视为目的自身来对待。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杨云飞译,人民,2013)是这种义务论的经典著作,但是不好理解,参考罗尔斯在《道德哲学史讲义》(顾肃等译,上海三联,2003)中的康德讲座或许会有不少帮助。当代后果主义与义务论争论的重要论文,可以读《后果主义与义务论》(徐向东编,浙大,2011)。 功利主义与义务论都是现代的理论,它们关注的是决定某个行动是否道德的标准,但古典传统的伦理学,更关注的是怎样的人生才幸福,并且认为只有一个人拥有美德才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代表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2003),阅读时可以参考余纪元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人民大学,2011)。美德伦理学在现代世界的衰落,与我们接受了现代科学的机械式世界观密切相关,因为古典的美德伦理学依赖一个目的论的世界观。麦金泰尔在《追寻美德》(宋继杰译,译林,2003)一书中,尝试通过“实践”、“整体性的人生”和“传统”三个概念,在一个解咒了的世界重建以美德为中心的伦理学,让哲学家意识到这仍然是很有吸引力的理论选项,遂成为这一派的代表著作。 斯坎伦的《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陈代东等译,人民,2008)是近几十年最重要的道德哲学著作之一。在书中,他发展了一套契约主义理论,以抗衡后果主义。根据他的想法,我们作为有理性反思能力的人,都会关心如何与别人生活在一起的问题,想与别人处于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因而有理由和动机寻求一套规范人们行动的道德原则。“一个行动在道德上是错的,如果在某个情况下这样行动,会被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则所否定,而这套原则,作为在没有压迫和人们都有充分的资讯的情况下达致的同意,是没有人能够合理地反对的。”为了证成这个想法,他在书中同时处理了一系列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如理由与行为动机、什么是价值以及它与幸福的关系、道德责任、道德客观性和相对主义等等。他对这些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答,并且整合在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理论中,因而被称为“系统的伦理理论之典范”。读完这本书,理解当今西方的道德哲学争论,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注:邓伟生,中山大学哲学系讲师,研究方向:道德哲学、政治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