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短板,虽说其中也不乏佳作,但真正能走向国际的似乎也只有《三体》,而今天要介绍的是刘慈欣创作的中篇小说《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 大概我们90后这一波科幻迷都是从《科幻世界》开始的,《流浪地球》正是发表于2000年的科幻世界杂志,全篇小说两万多字,属于虽然短但可以旋转的精悍作品。毫无疑问,刘慈欣完全是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提高到世界级的人物。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利用技术将地球变成一个巨型飞船,安放在地球上巨型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离太阳系,流浪2500年后到达比邻星,进去他的卫星轨道,永久的存活下去。期间经历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1,流浪时代2,新太阳时代,整整100代人。故事简短,同时又大气磅礴,无奈而又悲伤,读完不禁热泪盈眶。 从《三体》和一系列中短篇小说看,大刘尤其擅长将科技和人文思想高度结合,写出一种波澜壮阔的史诗感。作者对人性的刻画总是强而有力,当灾难降临,所有宗教都瞬间消失,仿佛是对现世的讽刺,音乐,美术,乃至于爱情都变成虚无。流亡的无奈和孤独,压抑的情感,最终爆发,刚刚缓过一口气,阴谋论又把联合政府送上了审判台。而绝望的同时,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刘笔下的人性又蕴含着希望,未来不可知,但终究会到达。 相较而言,本书的人物刻画相对弱,当然这也是全世界科幻作品的通病。《流浪地球》甚至是《三体》,小说中的人物都仿佛是一个个工具甚至是一个符号,只为完成一个特定目的而存在。但科幻小说嘛,看的不就是新奇的脑洞,以及壮阔的宇宙观么? 不得不说,大刘的这篇作品看着更像一篇故事梗概,完全可以将整个内容扩展到三体小说那样的宏大,当然,也正是由于本书以及《球状闪电》、《地球大炮》这样的佳作,才最终成就了《三体》的伟大。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这篇小说也正是因为其短小精悍才使得二次创作的空间大,很适合拍成电影。 片段欣赏: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我打了一个寒战,接着把这个谜语告诉了身边的小星老师。她想了好大一会儿,困惑地摇摇头。我把嘴凑到她耳边,把那个可怕的谜底告诉她。“死亡。” 在这个时代,人们在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