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的女孩》最适合您的才是最好的书! 推荐书为您搜集购买地址,请放心购买: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最短的暖心小说,法国国宝级漫画大师桑贝清新绘图! 《戴眼镜的女孩》:戴眼镜的女孩 故事讲的是一个关于童年、芭蕾、纽约、巴黎和秘密的故事。一个戴眼镜的女孩与父亲一起在巴黎第十区度过一段童年时光。他们住在一间仓库的楼上,父亲进行着神秘的转运工作,而母亲曾是一名舞蹈者,人在纽约……法国名作家莫迪亚诺以其独特的回溯叙述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温暖和煦的世界,《戴眼镜的女孩》以异常平实的情节,却折射出一种生命的深度,配合绘本大师桑贝的精彩插画,细腻演绎了一对戴眼镜的父女点滴生活中的温馨亲情,弥漫着一种迷人的淡淡忧伤和温情的气氛。
亚马逊编辑荐语:《戴眼镜的女孩》是法国文学大师,诺贝尔得主莫迪亚诺出版过的最短作品,也是我读过的最值得回味和温暖的亲情故事。 故事用法国人略带慵懒和随性的语气,以第一口吻,回忆了自己——戴眼镜的女孩Catherine和父亲在巴黎一起生活的点滴片段。作者用独特的细腻视角,缓缓地讲述着一对父女的相伴。平实的文字中,却到处充满了爱和希望,还有那无需修饰的法式浪漫。 更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国宝级漫画大师让.雅克.桑贝为本书绘制了近四十幅插图,线条流畅的画风,出神入化的完美展现了故事中精美的情节,更立体传达了作品的幽默和美好,以及那种“人生,敬你和我!”的豁达与洒脱。——亚马逊编辑雨田铃声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最短的小说,法国国宝级绘本大师桑贝清新插图 童年时代的父女温情,艰难现实中的暖心回忆 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最短作品。 法国名作家莫迪亚诺以其独特的回溯叙述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温暖和煦的世界。短短一万多字,从一个纽约下雪的午后开始,追忆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和父亲一起在巴黎度过的童年时光。有艰难的现实,看不懂的成人世界,父亲神秘的工作,一家团聚的向往,以及与父亲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异常平实的情节,却折射出一种生命的深度,莫迪亚诺最擅长的追溯手法,梦幻般的叙述,温情、迷人,让人回味。 2.法国国宝级绘本大师桑贝精彩插图。 法国著名绘本大师桑贝与莫迪亚诺一次精彩、不容错过的合作。简洁的线条,清新的色彩,淡淡勾勒出一个小女孩回忆中的童年,为文字中的温馨和迷人韵味锦上添花,与温情的叙述相得益彰,是国内唯一一本插图本的莫迪亚诺小说,也是绘本大师桑贝和文学的一次精彩碰撞。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最短的暖心小说 法国国宝级漫画大师桑贝清新绘图 莫迪亚诺的童年寓言,桑贝绘本版《戴眼镜的女孩》 童年时代的父女温情,艰难现实中的暖心回忆,忧伤、迷人、温情,让人回味。 内容推荐 我们永远都是一个样子。所以,永远都会有一个名字叫做卡特琳?确定无疑的小姑娘,和她爸爸一起手牵着手在巴黎第十区的街道上散步。 这是一个关于童年、芭蕾、纽约、巴黎和秘密的故事。一个戴眼镜的女孩与父亲一起在巴黎第十区度过一段童年时光。他们住在一间仓库的楼上,父亲进行着神秘的转运工作,而母亲曾是一名舞蹈者,人在纽约…… 法国名作家莫迪亚诺以其独特的回溯叙述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温暖和煦的世界,以异常平实的情节,却折射出一种生命的深度,配合绘本大师桑贝的精彩插画,细腻演绎了一对戴眼镜的父女点滴生活中的温馨亲情,弥漫着一种迷人的淡淡忧伤和温情的气氛。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第一位先后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他的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获奖纪录 2014 诺贝尔文学奖 2010 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 1996 法国国家文学大奖 1984 彼埃尔·摩纳哥基金会奖 1978 龚古尔文学奖 1972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1969 钻石笔尖奖 1968 罗歇·尼米埃奖 让-雅克·桑贝 法国国宝级漫画大师,世界级的插图画家和漫画家,1960年他为《小淘气尼古拉》画插图,声名大噪,从此开始了插图绘画生涯。几米把桑贝奉为偶像,桑贝迷遍布全世界。他的20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流传。 媒体评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他用回忆唤醒了人性最难以琢磨的命运,也揭示了二战时法国被占领下的普通人生活。 ——诺贝尔奖委员会 莫迪亚诺会精心挑选那些标签、布告等素材,将剪报、含糊的证词以及电话黄页拼凑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他一心一意地观察着居住于城郊(尤其是巴黎城郊)的局外人……他那些安静而阴暗的小说,读来就如同让人同情与遗憾的恐怖小说。这是他的秘密所在。 ——《卫报》 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是:卡尔维诺、尤瑟纳尔、君特?格拉斯、莫迪阿诺,还有一位不常写小说的作者,玛格丽特?杜拉。 ——王小波 《玩的就是心跳》就是源自法国作家莫里亚克的《暗店街》,只是他只学了个皮毛,只学会了把水搅深,却无能力再次澄清,因而到后来不能自圆其说。 ——王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