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两周前**《亚洲周刊》揭晓2013年度十大好书之后,由该周刊评选的年度十大华语小说也于日前公布,10部小说中有5部来自大陆,10位作家分别是苏童、阎连科、陈冠中、黄锦树、王定国、冬筱、颜忠贤、余华、王兆军、朱国珍。周刊认为,这些写作者以中华民族的命运、价值观、现代性、文化病等为创作主题,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并用精妙的小说艺术加以描述呈现,启迪、洗涤和抚慰着我们焦虑的心灵。 2013年十大华语小说作品
位列十大小说第一位的是作家苏童去年推出的长篇《黄雀记》,这部小说也于上月获得**《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亚洲周刊》认为,苏童的这部小说把目光投向国民性的深处,通过对江南香椿树街的青春追述,告诉读者:中国的孩子乃至成年人并不缺少鲁迅羡慕的英国式沉着、德国式粗豪、俄国式雄厚、法国式漂亮、日本式聪明。但为何人性的亮点一一熄灭?在社会法治和民间道德层面恐怕都有迹可循。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炸裂志》的出版本身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部小说以阎连科意义上的“神实主义”手法,荒诞、夸张、魔幻地讲述一个由百人小村巨变为超级大都市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高速发展”的故事,这样的悖谬1958年已上演过一回。香港作家陈冠中的《裸命》选择西藏为背景,但小说没有延续他上一部小说《盛世》的话题性。但两部小说均揭示了体制与人性的“假丑恶”及“真善美”。《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表示﹕陈冠中“作为香港人,精准地掌握当前中国时代的氛围”,指出“中国作家要在忌讳中驰骋,实在是高难度的挑战”。 当大陆作家不再讨论“革命”话题的时候,旅居**的马来西亚华语作家黄锦树接过了这话题,他的最新小说《南洋人民共和国备忘录》 由十一个短篇组成,彼此独立又合为一体,呈现马共党人及其亲人的真实形象。东南亚共产党人和华人在1970年代以前的历史和遭遇,这些年慢慢由这些东南亚华人作家用中文和英文书写下来,除了黄锦树,还有黎紫书,以及用英文创作的殴大旭等。二十出头的冬筱并未被大陆读者所熟知,他的《流放七月》却是一部向历史和“七月诗派”致敬的小说,写1955年的胡风案,也写“90后”这代人的现实生活。 “90后”回到历史深处,写历史的余华却跳出了历史,进入虚构的亡灵世界,他的《第七天》也进入了年度榜单。同样来自大陆的王兆军的长篇《把兄弟》,不玩神实主义,也不玩虚构的死亡世界,就写每天发生的现实, 作者讲述中国某乡村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四十年。 不只是大陆作家,从这份榜单上也看出,海峡两岸的作家共同关心和探讨中华民族命运、价值观、现代性、文化病等系列话题,在**作家那里从人性角度介入更显突出。《宝岛大旅社》、《中央社区》、《那么热,那么冷》就是如此。《那么热,那么冷》的作者王国定已经封笔25年,《宝岛大旅社》是**建筑家兼小说家颜忠贤用手机打出来的80万字。 附《亚洲周刊》两周前评选的十大好书(非虚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