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谁。 书会入侵读者的房间,卷入他的爱情、家庭、友谊、职业交往……而一个人的藏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自传,关于他归属的部落,他围绕着书构建的整个生活。 推荐给你6本关于艺术的书,愿你成为一个艺术的人。 疯狂经济学 就算你是没有任何艺术爱好、甚至鄙视当代艺术的门外汉,也一定听说过拍卖行上惊世骇俗的超高价格,那你有没有好奇过:那些破玩意,凭什么值这么多钱!?让一条鲨鱼身价过亿的学问 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就不得不读唐•汤普森的这本《疯狂经济学:让一条鲨鱼身家过亿的学问》。汤普森本人是英国经济学家、商学教授,在三所全球最顶尖的经济学院教书(伦敦经济学院LSE、哈佛商学院和约克大学舒立克商学院)。这本书是汤普森言简意赅得分析那些看起来非常迷离的当代艺术,还有当代艺术背后扑朔迷离的巨额财富。 其实写艺术经纪的书,《疯狂经济学》既不是唯一的一本也不是最专业的那一本。艺术类的书籍本来就有不好好说人话的癖好,然后遭遇就算好好说话别人也听不懂在说什么的经济学,就是火星撞地球,完全看不懂,只有汤普森,言简意赅用大白话讲清了复杂的经济学,再活学活用套在当代艺术市场上,绝对是全民适用的良心读物。 艺术世界中的7天 重刷你三观的好书 上帝创造世界用时7天,艺术既然也是世界的一部分,那7天时间也够读懂艺术世界了。《艺术世界中的7天》,这是一本全能的艺术世界入门宝典,带你走进外表光鲜内里残酷,隐藏着世上最疯狂竞争法则的社交圈。作者萨拉·桑顿拥有艺术史和社会学的双硕士学位,前者给她亲近艺术名流的背景,后者给她犀利的言辞。 这本书共有7章,每一章对应艺术世界里的一种角色。萨拉·桑顿带读者体验堪称血腥的拍卖现场、看特纳奖背后的竞争、体验巴塞尔艺博会、去《艺术论坛》杂志的阵地观摩、偷窥尚未入市的Cal Arts评论课、在村上隆的工作室创作,以及威尼斯双年展的仙境。她揭示了艺术世界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的同时,追求创意、品味、地位、金钱的渴望。 一个艺术迷的自白 全世界女人的典范 豆瓣上有人说佩姬·古根海姆是“文艺女青年的典范”,其实这位朋友错了,佩姬·古根海姆是世上所有女人的典范,用实际行动证明爱情的誓言和美好都是昙花一现,只有艺术和金钱是潇洒的永恒。 佩姬是20世纪历史上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纽约的波西米亚女王、流亡艺术家心中的缪斯、和20世纪艺术的弄潮儿。她出生在世界上最富有的犹太家族之一,她生来就含着金汤勺,叔父所罗门是当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创始人。 这本自传其实和她的艺术收藏关系不算很大,主要都是在说她生命里的那些美好、多情、又才华横溢的男人们,间接也记录了一点她是怎么发现、推崇、资助和保护艺术和艺术家的。 工薪族当代艺术收藏之道 与其说这是一本自传,我倒认为这事非常励志的一本书,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真善美。宫津大辅,没有继承任何遗产,也不是富裕家庭出身,一穷二白的一个普通工薪族,就因为想着“艺术家与我生在同一个时代,我想同他们交流”,1994年通过分期付款买下自己的第一幅草间弥生作品,19年省吃俭用,陆续购入300多件艺术品,成为坐拥著名艺术家珍贵的早期作品的第一人,构建他自己的梦想之屋。没钱也有梦想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现在谈起艺术和对文化的追求,好的时候得到冷淡的漠不关心,坏的时候得到呵呵一声嘲笑:逼格太高/烧钱玩意!忽然好像有精神诉求竟然是一件坏事,宫津大辅的故事不得不看,就因为他用行动证明了特别简单的事儿:精神享受没有门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追缉国家宝藏 活人版达芬奇密码 这本书是一个在艺术杂志任编辑的朋友吐血推荐的,推荐人本身是个侦探小说粉,既然如此盛赞,想来必然不错。这本书讲了很多现在鲜为人知,但曾经风起云涌的几件艺术犯罪案件,比如轰动一时的《蒙娜丽莎》失窃案。如果你是美剧粉,请注意不要在看书时尖叫,因为你会发现《猫鼠游戏》、《福尔摩斯》,甚至《达芬奇密码》里的桥段都是这本书主人公经历的真人真事。 罗伯特•K•惠特曼,曾任联邦调查局费城分局探员(1988-2008),在二十年的任期里,惠特曼追回了价值数亿美金的艺术品与古董,拯救过莫纳、毕加索 、伦勃朗、洛克威尔等画家的作品,还追回已失窃一百年的《权利法案》原始抄本、秘鲁印加帝国的黄金盔甲、原属于慈禧太后的世界第二大水晶球、赛珍珠亲笔校订过《大地》的原始手稿等等。罗伯特•兰登若真有其人,必然就是惠特曼了。 独行侠做腻了之后,惠特曼在2005年成立联邦调查局艺术品犯罪快速反应部队——艺术犯罪组(Art Crime T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特别针对艺术品犯罪的独立刑侦行动小组(也给无数艺术法律专业的校友提供了就业岗位)。退休之后,他的打击艺术“猫鼠游戏”还没停止,创办了一家国际艺术品保全公司,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提供咨询。 The Rape of Europa 艺术,也可以是信仰 《欧罗巴的梦魇》,说实在的,这本书没有中文版的事实绝对是难以置信,毕竟电影版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3。“欧罗巴的梦魇,这个名字不知道是哪位高人翻译的,用词优雅,含义痛苦,堪称完美的“信,达,雅”翻译,值得手动点赞。 相比电影名字的翻译,The Rape of Europa这个英文题目简直堪称粗暴残酷。希腊神话说欧洲是一名叫做欧罗巴的公主,她因美貌被变成公牛的宙斯诱拐到大海的另一边。这书说的是二战期间西方经典艺术珍宝的颠沛流离,和欧洲大陆被血洗的残酷事实,真的是很对得起名字的字面意义。(rape:1强暴 2大规模屠杀和破坏) 华沙起义之后,希特勒为了恐吓波兰民众,派部队将波兰老皇宫夷为平地。然而他讽刺的是,希特勒本人竟然是个艺术粉(他还上过美院呢),他还梦想要在德国建立一座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将所有美好的艺术品都放进去,装点纳粹的门脸。这本书讲那些平凡的人,为了躲避纳粹,如何舍命保护艺术珍宝,巴黎的群众自发去转移卢浮宫的藏品,老馆长将《蒙娜丽莎》和自己锁紧密闭的车厢躲过搜捕…… 战争和杀戮面前,艺术变得神圣,如同一种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