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即将到来,它既可以是休闲的时光,又可以是“充电”的良机,看你如何选择,有没有决心。编辑部特为广大读者设计了一组长假书单,希望大家按图索骥,能读到好书。 《小难民自述》,小岵女士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版,定价:24 .00元。 《小难民自述》是对于一次逃难的描述: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小岵”与全家人在外公的带领下,从南京辗转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终于逃到了云南昆明。惊魂甫定,只有13岁的她记录下了那八千里路的战火和尘土。本书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还原了她所经历的抗战内迁,文字清顺,流露出一种真诚的家国情怀,表现出一种超出那个年龄的成熟。作为史料而言,值得一看。一位少女笔下的战乱之中的中国,极具口述史研究价值。在二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这样个体化战争叙事的作品,对于那些宏大家国视角的二战史论著来说,不只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更是鲜活的另一种声音。 《晚明大变局》,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15年8月版,定价:58 .00元。 一本了解晚明社会的简明通史著作。本书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变迁,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作者认为,晚明大变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中国社会在世界大变局———全球化浪潮的激荡下,在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局,这个大变局虽然貌似随着清朝的建立戛然而止,但它却是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发生颠覆性大变局的思想和文化潜源。作者在诸如“倭寇”问题、西学问题、东林及复社等问题上,澄清了人们的诸多误解,还原了历史的真相。他指出,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是中国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把瞿太素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地位提升到与徐光启等同样重要的位置,打破了学界历来引用西方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天主教传教归功“三大柱石”的成说。 《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德)弗兰克·巴约尔著,陆大鹏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7月版,定价:38 .00元。 纳粹政权以腐败手段谋求体制的稳定,因此腐败行为受到纳粹当局的默许。即便少量腐败行为遭到了制裁,也只是为了纳粹党内小团体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的目的。弗兰克·巴约尔查阅了大量的庭审记录、新闻报道、党内报告等历史资料,他的研究揭示了纳粹德国的自我毁灭之路,为我们充分了解纳粹的腐败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和深中肯綮的政治分析。本书对第三帝国腐败现象的多样性进行了记述,同时在纳粹统治系统的语境下对其进行分析。这种记述型的分析一方面避免了“丑闻录”风格的道德说教,另一方面也避开简单化价值评判,作者感兴趣的是腐败行为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的成本和益处。本书最为精彩的地方是作者对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的分析,作者认为,一方面,腐败问题损害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纳粹统治的初期和末期。另一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与纳粹政府内政外交的辉煌成就相比,腐败在民众心目中根本算不得什么重要问题。尤其是在战争期间,广大群众从对占领区的掠夺中分一杯羹,或者从对被害犹太人财产的分配中得到了好处,于是纳粹的“民族共同体”在战争岁月中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强盗共同体”的特征。 《鸦片战争》,(英)蓝诗玲著,刘悦斌译,新星出版社2015年7月版,定价:78 .00元。 本书作者是英国学者,从英国人的视角切入鸦片战争,是很多读者对本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作为一本历史著作,本书长处在于详细还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种种历史细节,深度描写了战争前后中英双方的戏剧化场景,另外,本书以鸦片战争事件为中心,分析了中西方世界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对于与此次大战相关联话题的不同叙述、历史记忆,进而说明种种因狭隘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偏见。本书写法轻松易读,使用了很多一手材料,其中很多英文原始资料是由维多利亚时代参与这场战争的英国军人撰写的。 《东京审判:正义与邪恶之法律较量》,余先予、何勤华、蔡东丽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7月版,定价:52 .00元。 东京审判虽已过去多年,但留给国际社会的法律遗产为各国所珍视。多年来,国际政治、历史、法律界围绕东京审判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所展开的讨论,也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书即采用专业的法律视角,以通俗的写作手法,向读者全面展现了东京审判始末,区别于历史和政治学术研究及文献类著作。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本书既不失理论深度,又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尤其作者对于东京审判开庭场景的描写,使读者恍如置身其中。东京审判本身面临哪些法律困境与挑战?审判团如何克服辩护方基于英美诉讼程序规则实施的拖延策略?能否对发动战争的领导、策划和实施者追究个人刑事责任?本书都有精彩的分析。 《性审判史》,(美)埃里克·伯科威茨著,王一多,朱洪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版,定价:39 .50元。 本书以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性审判案件为引导,向读者展现了整个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最为真实的一面,同时亦清晰地呈现了西方法律的发展轨迹。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审判结果,实则与当时的政治、文化乃至人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反映着西方各个国家在各个不同时期中的真实社会形态和人民生活现状,甚至对当今牵涉到性案件的审判,都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和借鉴作用。单从标题看,本书似乎是一部关于“性与司法”的专题史。然而,在本书海量记述的审判案例、档案文献背后,却体现着“性禁忌”、“性伦理”的转折嬗变,成为一部关于“性实践”与“性话语”的观念史。该书的文化社会学意义显然远远超出了原本的司法内涵。更重要的是,本书作者并不以单纯分析“性审判”作为旨归,而是挖掘一套“性的话语”怎样在“权力关系”中变异、生成。 《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基思·罗威著,黎英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7月版,定价:72 .00元。 以详细丰富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和学术著作等素材,本书真实而立体化地再现了二战结束后的几年里,欧洲大陆的真实状况。透过本书的记述,可以发现那种把二战胜利视为正义战胜邪恶的说法,是极其简单和不负责任的。复仇、杀戮、仇恨、清洗和极权统治等反人类行为,在二战结束后,不仅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甚至还更加变本加厉。在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 《毛泽东传》(上、下册),(俄)亚历山大·潘佐夫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 15年8月版,定价:139 .00元。 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其中多为第一手史料)为依据,评述毛泽东的一生,立论客观,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大量俄罗斯档案,因而在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的关系方面颇有新说。作者潘佐夫认为,毛泽东中共领袖地位的确立是在斯大林的支持下才成为可能和现实的;苏共和斯大林在中共成长壮大和毛泽东的政治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民主主义政纲的提出和有限实施也深受斯大林的影响;建国初期斯大林阻止了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尽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企图;只是在斯大林去世后,毛泽东才得以在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毛泽东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努力和其大国抱负,是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