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小王子》同名电影将在国内上映。据预告片来看,《小王子》原著的故事将作为电影情节的一部分,不过年轻的飞行员变成了老飞行员,同隔壁在家长高期望值中生活的小女孩成为了忘年交,并与其分享小王子的故事。 《小王子》电影海报。 《小王子》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全球的总销量高达2亿册,位于畅销书销量的前几位。同时,据美国一家翻译公司统计,《小王子》也是目前译本最多的著作,共有253个译本。 《小王子》最新中译本的译者李继宏,被宣传称为“年轻天才翻译家”,“纠正现存其他56个《小王子》译本的200多处硬伤、错误”,因为一出版就引发争议。他认为,《小王子》不仅仅是一本畅销的童话书,它能够经久不衰地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的原因应是书中所表现出的存在主义立场。例如狐狸告诉小王子的那个秘密:“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李继宏认为:“这句极富东方意蕴的存在主义宣言可以被视为《小王子》送给众多作茧自缚的现代读者的福音。” 在《小王子》电影上映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了译者李继宏,请他谈谈《小王子》原著和作者,以及如何看待电影和原著之间的张力。 《小王子》电影剧照:小王子与狐狸。 澎湃新闻:即将上映的《小王子》电影将《小王子》的故事情节嵌入到一个美国式望女成凤的故事背景中,总体上还是将《小王子》当作一个童话故事来看,对此你怎么看? 李继宏: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前者是影像和声音的艺术,后者是文字的艺术;从表现上来说,它们有各自的强项和弱项,所以当人们试图把小说搬上银幕的时候,往往会对原著的架构进行一些改动。我个人觉得这是很正常、甚至很有必要的。比如说《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它把小说的角色设定和叙事视角都改变了,导致作者最后起诉制作方,但如果严格按照原著去拍,它可能不会成为美国20世纪最经典的电影作品之一。我建议《小王子》的读者如果去看电影的话,要抱着开放和欣赏的态度,不要纠结于哪些地方和原著有出入。 澎湃新闻:这部电影可以算作对《小王子》的一种解读?还是说有可能会影响观众对原著的理解? 李继宏:《小王子》和其他所有经典文学作品一样,都经得起反复的诠释。电影当然可以算是对原著的一种解读,而且应该把它看成是导演和编剧的解读。其实很多伟大的作品都享受了这样的待遇,而且如果这种解读足够出色的话,也能获得相对独立的生命力。比如说我们国家的《西游记》,有各种电影、电视剧,最受赞誉的旧版电视剧和原著出入也蛮大,但不影响它自身成为经典;甚至于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电影,几乎彻底抛开了原著,但也不妨碍它们变成经典。国外的例子就更多了,像莎士比亚的剧作,几百年来在世界各地不断有人改编。至于观众对原著的理解会不会受电影影响,我觉得因人而异吧。因为阅读是一种特别私人的体验,它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澎湃新闻:你自己对《小王子》这部电影有什么期待吗? 李继宏:我是《功夫熊猫》的粉丝,所以自从听说《小王子》的导演是马克·奥斯本以后,就很期望能看到这部电影。也许电影能够再次体现出那种华丽细腻的画风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澎湃新闻:《小王子》为什么会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这么多的关注? 李继宏: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它是一个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故事,我在国内外接触过许多《小王子》的粉丝,从大学文学系教授到酒店前台都有,他们听说我翻译过这本书以后,都会很高兴地和我探讨里面的人物和思想。其次是因为圣埃克苏佩里在书中展现出来的高超文字技巧,《小王子》虽然只有三万多字,但它的结构特别严谨,再加上诗意的文字,堪称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最后一个原因,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书中所倡导的存在主义人生观,它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澎湃新闻:圣埃克苏佩里是因为《小王子》这本书进入先贤祠的吗? 李继宏:法国先贤祠纪念圣埃克苏佩里的牌匾上描述了他的三个身份:“诗人、小说家、飞行员”。我想他入祀先贤祠,除了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以外,还和他作为飞行员为国效劳的经历有关。《小王子》当然是圣埃克苏佩里影响最大的作品,但我觉得他自己也许会更加重视《人的大地》(也译为《风沙星辰》)。 《小王子》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澎湃新闻:为什么进入21世纪后,《小王子》在中国出现了大量译本?而之前只有三个译本? 李继宏:这个和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有关。一方面以前国内出版界也好,学术界也好,对国外经典作品的了解都是很局限的,这些年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情况慢慢有所改变。当然现在别说法文、德文、西班牙的作品,就连英文作品都有许多值得引进的经典还无人问津。另外一方面呢,在2002年以前,除了1980年代那段特殊的时期,国外小说在国内卖得并不好,所以出版界不是很重视,但2002年的《达·芬奇密码》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看法。这跟新生代读者比较熟悉西方文化,从而较为容易接受外国文学作品也有关系。现在市面上很多畅销作品都是翻译过来的,比如我翻译的《追风筝的人》,2006年就出版了,目前还在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我译的《小王子》销量也已经超过一百万册。我想以后不仅是《小王子》的译本,其他外国经典名著的译本也会越来越多。 澎湃新闻:这本书的语言是不是一把双刃剑?文字极其朴素和纯净,让人很容易读进去,但又很容易忽略其中的深意? 李继宏:是的。其实很多杰出的文学作品都有这个问题,包括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我的译本年底会上市,我在导读中更详细地分析了这个问题。回到《小王子》,它其实隐藏了无数和作者的生平和其他作品相关的线索,我在译本导读中谈到了一些,但也不全面。 澎湃新闻:读者怎样才读懂每个角色、每个场景的暗示作用,而不仅仅把它当作一本童话书? 李继宏:其实我觉得读书主要是打发时间,不要当作考试做阅读理解那样,否则很累,也没有意义。但凡读起来有趣味就值得,如果有收获那就更好了。假如有读者看完以后,还有好奇心没得到满足,那么可以去看作者的传记和其他作品,也可以看一些相关的研究。 李继宏翻译的《小王子》书封。 澎湃新闻:读完这本书,你为什么有一种异常的孤独感? 李继宏:人们看书很容易和自己的处境、心情联系起来,我也是这样。最早读这本书感到孤独,是跟我当时的处境有关。那是在2003年,我大学毕业不久,搬出了关系很融洽的宿舍,一个人租房子住,刚开始非常不适应,很怀念那种集体生活。当然,后来我为了翻译这本书,查看了许多相关资料,才明白圣埃克苏佩里写的时候,心里确实非常孤独。当时二战还没有结束,他在美国流亡,特别想回欧洲战场,但由于种种原因报国无门,所以特别苦闷,而且这种孤独苦闷的情绪都灌注在《小王子》的字里行间了。 澎湃新闻:《小王子》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李继宏:我确定要翻译哪些外国名著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这些名著体现了哪些美好的人性品质或者道德观念。像《老人与海》体现的是勇气,《瓦尔登湖》是清醒,《动物农场》是平等,《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自省,至于《小王子》则是纯真。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是,它提醒我们,无论红尘如何纷扰,要始终保有一份最初的纯真。 《小王子》电影剧照:小王子和对他来说独一无二的玫瑰花。 澎湃新闻:最后,能请您谈谈《小王子》中的存在主义吗? 李继宏:存在主义最核心的命题是存在先于本质,这意味着人的本质是由他的存在决定的。或者用更通俗的话来说,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人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行动创造出来的。换言之,外在事物,或者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去赋予它意义。但现在很多人把生活的意义寄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比如说房子、汽车、手表、包包之类的;等他们得到这些东西以后,会发现生活依旧空虚。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里面建议的那样,无论是对待身边的人,还是对待日常生活,都能做到从自己的心出发,我想是不会感到空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