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曰:“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轻视文化,一个民族就没了灵魂,忽略学术,我们就断了精神的根,也就不会有尊严和长久的发展。——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面对西方文化冲击,面对社会转型、文化启蒙的挑战,面对民族危机、时代困境,第一流的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和精神建构。——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商务印书馆致力于把“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打造为中国学术出版的一大经典,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于殿利(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探寻百年学脉,承起思想创新 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已出版6辑、共200种。今天是“百年学脉”特别推荐的第一期,关于哲学和宗教的40本名著,值得收藏。 {关于哲学和宗教的40本名著} 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冯友兰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胡适 中国哲人探求真理,目的乃在于生活之迁善,而务要表见之于生活中。——张岱年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陈寅恪赞其“取材谨严,持论精确”。 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由经学转向的创始之功 梁启超赞其“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发见石破天惊的伟论”。 在传统中国,经学凌驾于所有的学术之下,而胡适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将其当成独立学科,将经学与之剥离开,因此冯友兰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中国哲学史的近代化,其实也就是学术转型,由经学范型转向西学范例,由此可见胡适的创始之功的意义。 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中国哲人探求真理,目的乃在于生活之迁善,而务要表见之于生活中。——张岱年 作者张岱年从中国哲学固有的体系出发来研究中国哲学,全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作者指出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变易大流,一切都在变易中,而整个宇宙是一个生生不已无穷无尽的变易历程。书中特别突出了人生论,人我和谐之道的宣示被作者认为是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中国哲学中的致知论颇为简略,直截了当地承认物之外在与物之可知。 4.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宗教史研究的奠基性著作 本来Religion这个名词,它的意义,不是单指着有制度的组织而言,乃是包含一切人类心能中的崇拜。——王治心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王治心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分六章,叙述了从上古以迄近今中国宗教思想演变的历史。作者特别注重在周秦以后思想上的变迁,在周秦以前所采取的史料,认为比较不可置信的,概不列入;间有引用古书之处,亦以怀疑态度出之。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我国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 5.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近代的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28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另附有《中学修身教科书》 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尚无伦理学史,迩及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风如烛,几有互相衡突之势,苟不得吾民族固有之思想体系以相为衡准,则益将彷徨于歧路,盖此事之亟如此。——蔡元培 6.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他在逆流而上,顶着全盘西化的狂澜,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他不愧为现代儒学思想的第一人,是现代新儒家的源头活水。——胡军(北大哲学系教授)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是梁漱溟的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21年。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海内外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兴起,此书再度受到人们的注意,并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作者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根本变革,即“由西洋态度改变为中国态度”,因为“住世思想之最圆满者无逾于孔子”。 7.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研究中国近百年来社会文化问题的报告 七年之病,需求三年之艾。百年大病,最少需求三十年之艾。——殷海光《知识分子的责任》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作者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出版后在**、香港学术界反响强烈,许多知名学者撰文评介,称其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被人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 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的出现,乃庄学在人生中、艺术上的落实。 徐氏与唐君毅、牟宗三被尊推为港台新儒家“三大师” 庄子的虚、静、明的心,实际就是一个艺术心灵;艺术价值之根源,即在虚、静、明的心。简单来说,艺术要求美的对象的成立。前两章着重从哲学上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进行阐发,凸显出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而在后八章则着重通过对汉以后的绘画与画论的解读,揭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对中国古代绘画与画论演变的深刻影响。 9.方授楚《墨学源流》:民国墨学的最高水平 《墨学源流》,凡两卷十五章,显白墨家微言大义,接续墨学千年道统,足可资后代一窥民国墨研成就之格局,亦可资当下新国学、新墨学的创新发明。——香港墨教协会主席黄蕉风 子墨子兼爱以行为本,忧患必与民同。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贫富得均,贵贱得等,刑狱得公,暴政得诛,贤良得立,乃摩顶放踵所愿行,终身无己,著述讲习,教门斯立。方子深慕墨子芳踪,憾墨学闇蔽,乃发明科圣遗意,立《源流》宗旨以为群墨纲纪。——方授楚 10.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撤藩篱而破壁垒,凡诸门户,通为一家,发现古人学术之真相。 一时代之学术,则必其有一时代之共同潮流与其共同精神,此皆出于时代之需要,而莫能自外。逮于时代变,需要衰,乃有新学术继之代兴。若就此寻之,不仅今文诸师,同随此潮流,同抱此精神,即古文诸师,亦莫不与此潮流精神相应相和,乃始共同形成其为一时代之学术焉。——钱穆 11.吕思勉《理学纲要》:一本书了解理学 中国无纯粹之哲学,凡讲哲学者,其意皆欲措之人事者也。——吕思勉“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 理学行世几千年,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然其书率多零碎乏条理,又质而不文,读者倦焉。虽有学案之作,人犹病其繁重,卒不能得其要领也。是书举理学家重要学说,及其与前此学术思想之关联,后此社会风俗之影响,一一挈其大要,卷帙虽少,纲领略具,读此一编,于理学之为如何学问可以知其大概矣。故名之日《理学纲要》。 12.欧阳竟无《欧阳竟无内外学》:佛学为内学,把一切非佛学归之为外学;内学重个人内心的修炼和解脱,外学以世俗事实作论证。 中国近代佛学家欧阳竟无的论著。 13.罗志希《科学与玄学》:如何认识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之间的“科玄论战” 我以为中国如果想在世界学术上有点贡献,对于人类知识总量的基础上有点增加,则非从纯粹科学上着手不可。就是要谋科学在中国有真正的实用,也须从此着手。——罗志希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玄学?科学和玄学的关系怎样?作者以独立的思想综合西洋思想界研究的所得,用剥蕉抽茧式的讨论法,去说明科学与玄学本身的性质、其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所具的特长、所受的限制等方面,使读者把最近代科学与玄学的地位和关系认清楚,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仍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14.贺麟《文化与人生》:贺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了与冯友兰“新理学”相对的“新心学”体系,现代新儒家的倡导者之一。 贺文的特点,重在蕴藉,而不事雕饰,深义往往出于微言,书中各篇,率多类此。——王元化 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 我们希望我们中国渐渐有自由独立的政府,来尊重自由独立的学术;同时也渐渐有自由独立的学术,来贡献于自由独立的政府。——贺麟 15.熊十力《新唯识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体用不二” 宇宙万象刹那顿变,都不暂住,犹如幻化,故曰无常。——熊十力 16.宗白华《艺境》:“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唯一自选的文集 17.金岳霖《论道》: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 关于道的思想我觉得它是元学的题材。我现在要表示我对于元学的态度与对于知识论的态度不同。研究知识论我可以站在知识底对象范围之外,我可以暂时忘记我是人。凡问题之直接牵扯到人者我可以用冷静的态度去研究它,片面地忘记我是人适所以冷静我底态度。研究元学则不然,我虽可以忘记我是人,而我不能忘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不仅在研究对象上求理智的了解,而且在研究底结果上求情感的满足。——金岳霖 18.傅勤家《中国道教史》:第一部道教史著作 惟各教皆有其历史,而道教无有也。——傅勤家 19.许地山《道教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 《道教史》一书是第一次由中国人对道教的起源进行了比较科学的研究和阐释。作者从历史主义出发,站在自我和他者双重立场,对道教在历史中的身份形态进行了研究,从而第一次对道教的宗教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确立了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