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审判
[奥地利] 卡夫卡著,1925年出版 高年生、韩瑞祥 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从此处开始,小编至少有三处要狠狠吐槽这个排行榜的编者,请书友们自行躲避。 (此处主任删去68字。)嗯,我们也是有审查制度的。 52 简·爱
[英] 夏洛蒂·勃朗特著,1847年出版 吴钧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编作为一个直男不好评价这本书。有个有趣的数据分析:《简·爱》的粉丝和汉服爱好者高度重合。 此外呼吁大家千万不要买盗版书,小编在《简·爱》上有血的教训。曾经看过一个盗版的插图本《简·爱》,看完之后感觉花了一本书的钱看了三本:书里把简·爱画得跟李逵似的,还和《钢铁》拼成了一本;前一页是“简·爱深情地对罗彻斯特说”,翻过一页就是“同志们,冲啊!” 53 红色的英勇标志
[美] 斯蒂芬·克莱恩著,1895年出版 刘士聪、谷启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经典有两种。比如我们现在的电影工业很发达了,但是费穆的《小城之春》依然是无法超越的标杆,曾经是经典,现在是经典,将来还是经典,谁看都是经典。 另一种比如即时战略游戏《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今天看来,简直是渣画质,平衡性也一般,可当年是人家把即时战略这条路子趟开的。(92年的《沙丘魔堡》和95年的《魔兽争霸》1代当然是先驱者,小编都玩过!) 《红色的英勇标志》属于后者。歌颂英雄的战记文学,与聚焦个体的现代战争小说,这部书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上。 54 愤怒的葡萄
[美] 约翰·斯坦贝克著,1939年出版 胡仲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是一部没看过就一定要读的经典作品。 55 彼得堡
[俄] 安德烈·别雷著,1916年出版 靳弋、杨光译,作家出版社 国内对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了解还不太多。(白银时代是相对于普希金、屠格涅夫那个“黄金时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学又一个文豪辈出的时代。)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是白银时代中小说的代表。 纳博科夫曾把《彼得堡》和《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变形记》合称为二十世纪西方“四大名著”。 56 瓦解
[尼日利亚] 阿契贝著,1958年出版 高宗禹译,重庆出版社 一谈到非洲文学,人们总是说库切、戈迪默、索因卡等诺奖作家。但在他们前面还有更伟大的作家,真正的非洲现代文学之父,绝对一等一的大咖阿契贝。 有人问,非洲有文学吗?对这个问题,容小编问一句,中国有文学吗?中国有?那非洲也有。 我们对非洲文学的了解太少、太少、太少了,落后西方太多、太多、太多了。相信小编,这个世纪一定是非洲文学的世纪。幸运的是,小编的学姐师弟中就有许多研究非洲文学的,有的已经在非洲生活了好几年,假以时日,中国人对非洲文学的认识一定焕然一新。 57 克莱芙王妃
[法] 拉法耶特夫人著,1678年出版 黄建华、余秀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七世纪是法国古典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这本书吸收了古典文学里的套路情节,但是也先驱性的将笔触放在个人的心理描写、欲望冲突,开启了“法国式”小说的模式。 58 局外人
[法] 加缪著,1942年出版 徐和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加缪的成名作。加缪是小编大爱的一位作家。他最大程度地揭露了现代社会个体的生存困境: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 59 我的安东妮亚
[美] 薇拉·凯瑟著,1918年出版 周薇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薇拉·凯瑟的代表作。小编觉得,这本书能上榜的唯一理由,就是编者是个有传统“美国梦”的美国人。 60 伪币制造者
[法] 纪德著,1926年出版 李玉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纪德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作家。反殖民、同性恋、共产主义,艺术上的思想也很驳杂、甚至混乱。小编真的很难评价这位作家。当然,他是大师。 中国人比较熟知的一个八卦:纪德和罗曼·罗兰受邀访问苏联。亲眼看到了苏联真实的情况之后,两人都觉得不是那么回事。纪德写了《访苏归来》进行批判,发表之后受到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围攻。而罗曼·罗兰“老谋深算”,尘封了半个世纪才发表,在当时和后来都成了知识分子的良心。小编只能说,论文学,罗曼·罗兰不如纪德。 还有,千万不要把纪德和萨德弄混,如果你不想收获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的话。小编不会告诉你他为什么知道。 61 纯真年代
[美] 伊迪斯·华顿 著,1920年出版 赵兴国、赵玲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伊迪斯·华顿的代表作。伊迪斯·华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很有名气的女作家,一般认为她受亨利·詹姆斯的影响,心理分析非常细腻,深受女性读者喜爱。 伊迪斯·华顿出身于大富之家,才气逼人,丈夫却是个平庸角色。她简直就是美国版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那个)。不光本身有钱,写的小说巨畅销(女性才是生产力!),比亨利·詹姆斯有钱多了,曾经买了辆豪车,拉着亨利·詹姆斯到处兜风(俩人之间是纯洁的友谊)。 62 好兵
[英]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 著,1915年出版 张蓉燕译,春风文艺出版社 不是《好兵帅克》也不是哈金的那本,这书和这人小编真是一点都不了解。 查了下资料,作者当年和亨利·詹姆斯、H.G.威尔斯是邻居,侧面说明亨利·詹姆斯多么文坛翘楚。。(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创办文学杂志,和当时的一众文坛大腕有交集,还和康拉德合写过小说,估计也是文坛核心圈子里的一位,只不过恰巧在中国不那么出名。) 63 觉醒
[美] 凯特·肖班 著,1899年出版 单雪梅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去年有部日剧叫《昼颜》,描写女性出轨的,播出后好评如潮。凯特·肖班也写过一本关于女性性意识的觉醒、大胆追求婚外情的作品,就是这本《觉醒》,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几遭磨难。那是1899年。女权主义一路走来,可谓步步带血。 小编是直男,也是女权主义者(温和的说法是女性主义者,其实核心都是权利斗争,区别不大)。小编可是上过李英桃老师的女权主义课,从那时起,幼小的心灵就被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放在整个历史进程里看,凯特·肖班在时间上属于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领袖是沃斯通克拉夫特,她还有个身份是玛丽·雪莱她妈,主要争取经济、政治、教育等权利),但她的作品直指父权制,已经具有第二代女权主义的特点。 再多说一句,小编曾经听过金莉老师的美国女性文学课。听之前觉得,美国文学不都是杰克伦敦、海明威那种纯爷们儿的文学吗?听过之后才知道,美国女性文学比男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我不知道,是因为文学史是男人撰写的,他们不想让我知道。 路漫漫,其修远,女性万岁! 延伸阅读: W 她们笔下的她们 女性群星 著,2015年出版 周晓苹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女人应该有一本专为她做的小书 本书收录了伊迪斯·华顿、凯特·肖班等,跨越了三个世纪、来自十五个国家、共二十七位女性作家所写下的作品。这本文坛女文豪的合集便让女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享受一顿精美的阅读晚餐。 64 印度之行
[英] E.M.福斯特 著,1924年出版 杨自检、邵翠英译,译林出版社 对想写小说的人,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是绝对不能不看的。看福斯特的小说,就琢磨吧。 65 赫索格
[美] 索尔·贝娄 著,1964年出版 宋兆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要是想看知识分子那个纠结啊,那个拧巴啊,那个无所适从啊,找索尔·贝娄就对了。反正小编是咬着牙读下来的。 66 萌芽
[法] 左拉 著,1855年出版 黎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左拉非常好看的一本书。这本书是讲煤矿工人和罢工斗争,极其真实地暴露了煤矿工人贫穷、悲惨、恶劣的生活,字字刀割,句句见血,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某国的现状。所以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左拉代表的自然主义的蓬勃时期,恰巧是东方文学积极向西方学习的时期。因此自然主义对日本和中国等东亚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67 Call It Sleep
[美] 亨利·罗斯著,1934年出版 没有中译本,上原版吧 挺奇怪的,亨利·罗斯在西方也是有一定名气的作家,居然一个中译本都没有。这书名也不太好翻译,直接上原文了。主要就是讲“犹太人那些事儿”,亨利·罗斯也是犹太写作者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68 美国三部曲
[美] 多斯·帕索斯 著,1930-38年出版 董衡巽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和电影“美国三部曲”没啥关系,这里是说帕索斯的《北纬四十二度》《一九一九年》《赚大钱》三部作品。这个系列有两个值得说的地方:一个是采用“群英”式的多主人公模式(十二位!),另一个是将三种短文——“新闻短片”“摄影机眼”“人物特写”穿插其中,相当巧妙。 69 饥饿
[挪威] 汉姆生 著,1890年出版 汉姆生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姆生的成名作。汉姆生这人咱必须得一分为二地看。咱这里不谈政治,只谈文学。文学上他绝对是北欧的超级大咖,对世界文学也有着深远影响。 70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德]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著,1929年出版 罗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此书是德国家喻户晓的名作。作者用了很多现代叙事技巧(或者说将电影手法植入小说),制造了无数个混乱的风暴和涡流。这书会给人带来很奇妙的阅读感受。 71 《盐城》五部曲
[沙特] 阿卜杜拉·拉赫曼·穆尼夫 著,1984-89年出版 没有中译本,放英译本的吧 阿拉伯文学一直是小编的软肋(实在是没有勇气学阿语啊),阿卜杜拉·拉赫曼·穆尼夫的资料实在太少,能参考的英文也寥寥无几。不过小编估计他没有来过江苏。 以下引用薛庆国老师的《城脚下看天方文学》:“其代表作《盐城》五部曲颇像一部史诗,描述了石油给海湾阿拉伯国家带去的巨大变化。作品展现了批判现实的政治锋芒,对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也很娴熟。”(《中华读书报》2013年8月28日第5版)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阿拉伯人是没有姓的,用的是联名制,西方人总是用自己的习惯给阿拉伯人“改名”,容易混淆。大家还是多向懂阿语的同学请教吧。世界上绝不只有西方文学,阿拉伯文学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72 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
[墨西哥] 富恩特斯 著,1962年出版 亦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富恩特斯的代表作。巴尔加斯·略萨当年得了诺奖,基本就宣告富恩特斯和诺奖无缘了。没过两年,富恩特斯去世,整个墨西哥乃至拉美一片哀恸。拉美文学必读的几位作家之一。 73 永别了,武器
[美] 海明威 著,1929年出版 于晓红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请诸位随我大声说三遍:编者脑袋有病。 海明威虽然名震四海,荣誉等身,但因为是记者出身,小说带有新闻报道的风格,总被美国正统学界视为“二流作家”。小编对这种做法就一个态度:呸。 《永别了,武器》是小编的文学启蒙之书。这书第一次让我知道了文学的可贵之处——那些华丽文字以外的、如烟霭般牵引笼罩的愁苦与情绪。用什么语言都形容不来小编对此书的喜爱。 译本当然很好,但小编还是建议读一下原文,至少读第一章,好好感受下海明威使用英文的韵律和跳跃,再结合全书的基调,对理解这部书可以更上一个层次。 74 旧地重游
[英] 伊夫林·沃 著,1945年出版 赵隆勷 译,译林出版社 看名字就知道这小说有多感伤了。小编觉得上可以追溯到斯特恩的《伤感旅行》,下可以找到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 75 巴赛特的最后记事
[英] 特罗洛普 著,1066-67年出版 周治淮、臧树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特罗洛普最有名的是《巴塞特郡记事》(网格本里确实用的是“塞”)。喜欢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同学可以看看。 76 匹克威克外传
[英] 狄更斯 著,1836-67年出版 莫雅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狄更斯的成名作。这部书可让狄更斯把才华抖得淋漓尽致,十八般幽默讽刺毒舌全招呼上了(小编觉得匹克威克就是个腹黑男)。 小说里故事套故事,能看出《天方夜谭》《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影子;而漫游的方式,明显是受了流浪汉小说的影响。狄更斯取其精华,又不落窠臼,这就叫能耐。 77 鲁滨孙漂流记
[英] 笛福 著,1719年出版 徐霞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请诸位大声跟我念三遍:编者脑袋进水了。 千万不要以为《鲁滨孙漂流记》是给小孩儿看的。如果小编来排的话,至少要排到全榜前三。《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伟大、伟大、称其伟大都形容不了其伟大的巨著。 这是真正的世界文学作品,它的影响范围波及全世界,里面又大量的原型和元素供后来者发掘。 78 少年维特的烦恼
[德] 歌德 著,1774年出版 杨武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请诸位大声跟我念三遍: 编者脑袋里都是咖喱,编者脑袋里都是咖喱,编者脑袋里都是咖喱。 《维特》是小编的文学初恋。维特细腻、纠结、忧伤的情感,至今都滋养着小编。这么多年,小编自己也写了些小说,有的时候要给人物起个外国名字,小编从来不敢用夏绿蒂。因为夏绿蒂只属于维特。 更不用说《维特》出版之后全欧洲为之疯狂,书店挤得像灾荒年间的面包店一样;更不用说全欧洲的青年恨不得都穿上青衣黄裤,捯饬成维特范儿;更不用说歌德是世界文学的祖师爷,仅次于维吉尔的欧洲文学第二人。 编者就是个吃咖喱的。 79 老实人
[法] 伏尔泰 著,1759年出版 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沾上“哲学”,总容易让人觉得眉头紧锁、苦大仇深。其实伏尔泰的小说也是挺妙趣横生的。 80 土生子
[美] 理查·赖特 著,1940年出版 施咸荣译,译林出版社 黑人文学的里程碑作品。当一个族群受到偏见和歧视,否定、分辩、隐忍、暴力,都不是最好的方式。以文艺的力量直指歧视根源的社会制度,往往是瓦解歧视的最好手段。 81 火山下
[英] 马尔科姆·劳瑞 著,1947年出版 程工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火山下》既有古典的悲怆情感,又随处可见现代性。古典和现代在这部书里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 82 奥勃洛莫夫
[俄] 伊万·冈察洛夫 著,1859年出版 陈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经典文学总是塑造经典人物。“多余人”便是俄国文学为世界文学贡献的经典形象。奥勃洛莫夫是“多余人”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多余人”身上其实具有很复杂的文化元素,对中国的影响也颇大。鲁迅笔下的涓生,叶圣陶笔下的倪焕之,都是中国的“多余人”。有趣的是,奥勃洛莫夫老死在沙发上,新世纪的青年抱着手机老死在床上,“多余人”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83 他们眼望上苍
[美] 佐拉·尼尔·赫斯顿 著,1937年出版 王家湘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女权主义并不是单一的思潮,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不同层面的权利斗争。比如问一位女性,早上照镜子的时候看到了什么?白人女性回答:看到一个女人。黑人女性则回答:我先看到一个黑人,其次才看到一个女人。 《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黑人小说,一部女性小说,也是一部个人成长小说。这种作品就是天生注定的经典。 84 威弗莱
[英] 司各特 著,1814年出版 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司各特也是一代宗师,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他绝对想不到,后来的影视剧能挣这么多钱!其中不少是拜司各特所赐啊)。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艾凡赫》,第一遍看的时候真是荡气回肠。缺点嘛,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就觉得,这也太中二了。 85 雪国
[日] 川端康成 著,1937年出版 高慧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现在的《雪国》译本都不错,但小编要说,想领略川端康成之美,还是得看原文。这就是绝对的文笔的力量,纯粹的文学美的震撼。川端康成就是日本现代文学的顶峰。 美到什么程度?小编中学时做日文听力习题,偶然听到一篇文章,内容平白无奇,然后怎么听怎么美,简简单单的用词,排列之巧妙,音韵之悦耳,匪夷所思。翻到最后,看到作者一栏赫然写着“川端康成”四个大字,砰地一声,马上生出跪舔的心。从那一刻起,小编才知道什么叫做文字的力量。 86 一九八四
[英] 乔治·奥威尔 著,1949年出版 唐建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不介绍了,没看过的赶紧看去,这本是中国人绝对不能缺的。 老舍在《一九八四》刚出版的时候就看过。他的评价是“书里充满了惊险的幻想、阴森的谣言”。五十年代的时候,都要做集体工间操,陈梦家做着做着,突然来了句:“这是1984来了,这么快!” 87 约婚夫妇
[意大利] 曼佐尼 著,1827年出版 王永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意大利文学中圣典级的作品。 88 最后的莫希干人
[美] 库柏 著,1826年出版 宋兆霖译,译林出版社 《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一部。库柏是美国文学祖师爷级的人物,那个年月当然不能用文学性来评判,把他和司各特、巴尔扎克放在一起对比着看,会很有意思。 89 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 斯陀夫人 著,1852年出版 王家湘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汤姆叔叔的小屋》告诉我们,文字以外的意义,有时候大的超乎你我的想象。 90 悲惨世界
[法] 雨果 著,1862年出版 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编已经无力吐槽编者了。雨果这种同行恨读者爱不给后代作家留活路的作家,居然排在第九十名。。雨果之后,谁还敢写浪漫主义? 话说回来,《悲惨世界》的缺点也很明显。法语创作者,比如雨果、凡尔纳、埃尔热,似乎都有资料收集癖,在作品里不把收集好的资料用光就不过瘾似的。《悲惨世界》的主线其实就六个字:儿女情,英雄血。而雨果把巴黎介绍得那个详细啊,生生搞出三大本出来。《巴黎圣母院》也是一样的毛病,跟个导游似的开篇先一通介绍(译本还有一大堆注释!),小编硬着头皮尝试了几次,还是把它归入“死活读不下去”榜里。 相比之下,《九三年》就恰到好处,个人认为是一部传世作。 顺便一提,所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这话确实是雨果说的,但文豪说的是被迫害人都躲在下水道里,他们是良心,跟排水系统好不好没啥关系。 91 在路上
[美] 凯鲁亚克 著,1957年出版 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国内文艺青年的挚爱。从文学上讲,“垮掉的一代”可以说是“迷惘的一代”后最成功的文学群体,在写作技巧上的革新和现在流行的文学息息相关。 小编更觉得《在路上》的成功之处在于继承了流浪和自我放逐的母题。在它前面能找到《瓦尔登湖》,后面能找到《荒野生存》,既是一种对生存意义的拷问,也是一种异样的生存主义的探寻。 92 弗兰肯斯坦
[英] 玛丽·雪莱 著,1818年出版 刘新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科幻界大名鼎鼎的著作,号称“第一部科幻小说”。实际上是一拨文人冬夜无聊,写故事取乐,用古老的恐怖故事嫁接了当时流行的科学实验。其实这部书成功之处更在于三环套月的叙述模式,和“文明的野蛮人”这个母题。 玛丽·雪莱她爸是著名公知,她妈是女权运动领袖。看她名字就知道,她是大诗人雪莱的老婆,也是一位成功上位的小三。她和雪莱是私奔的,跑的时候还带上了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怎么像达坂城的姑娘)。她妹妹后来怀上了拜伦的孩子,这一大家子好多八卦可说。。 93 豹
[意大利] 兰佩杜萨 著,1958年出版 费慧茹、艾敏译,吉林出版集团 兰佩杜萨1957年去世,他的一生都在沉默和阅读中度过。《豹》1958年出版,瞬间轰动意大利文坛。孕育和绽放,作者本人的经历比小说更值得回味。 94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 塞林格 著,1951年出版 孙仲旭译,译林出版社 耳熟能详的一代经典。小编觉得“共鸣”与“反英雄”是它的两个关键词。 95 白衣女人
[英] 柯林斯 著,1860年出版 叶冬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侦探小说的鼻祖,柯林斯乃是首开先河之人。此书采用了当时比较新颖的第一人称视角,更绝的是用了八个第一人称,作家的创造力可见一斑。 96 好兵帅克历险记
[捷克] 哈谢克 著,1921-23年出版 星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部绝妙的讽刺小说。和狄更斯的戏谑、马克·吐温的幽默、冯内古特的黑色幽默又都不同,哈谢克的讽刺是辣椒加芥末,让人在辛辣的嘲讽中甚至感到一丝荒诞。 97 德拉库拉
[爱尔兰] 布莱姆·斯托克 著,1897年出版 冷杉、姜莉莉译,译林出版社 这本估计是编者为了赶时髦加进来的,毕竟《暮光之城》在西方那么火。一看名字就知道这书是讲吸血鬼的,德拉库拉是罗马尼亚语的拼法,更熟悉的名字是德古拉(不知道这书的也知道《吸血惊情四百年》吧)。这本书是吸血鬼文学的肇始,德古拉、范海辛,都是从这里来的。这位作家的功绩和清军入关有的一比,给后世影视剧产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不过罗马尼亚这片地儿,城堡多,神秘生物多,好作家也多,就是吃了小语种的亏,让人知道的不多。 98 三个火枪手
[法] 大仲马 著,1844年出版 李玉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也译作《三剑客》,两种译法各有长处。一般说来,大仲马这种通俗文学作家都不入专家的法眼,但《三个火枪手》实在是太著名了,传奇小说的最高峰,没法让人忽略。 one for all ,all for one! 99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英] 柯南·道尔 著,1902年出版 这个版本的福尔摩斯不知能勾起多少人的回忆 小编以为,福尔摩斯最好看的地方,并不是“基本演绎法”的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推理过程,而是一种“优雅”的态度。现在推理作品的出版很混乱,日本三流作家骗稿费的作品都拿来出版,别说优雅了,能有点吃相就不错了。 100、飘
[美] 米切尔 著,1936年出版 戴侃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家都记得《乱世佳人》里的费雯丽吧。这书也应了那四个字:经久不衰。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