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读后感 查看内容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2017-1-19 10:20|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1182| 评论: 0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这是一部太过沉重的书,对于我的神经来说,震惊和意外在这里成了家常便饭,以致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把我压垮,也许第一次的阅读还不可能理解其中深意,但提到的问题不论 ...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这是一部太过沉重的书,对于我的神经来说,震惊和意外在这里成了家常便饭,以致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把我压垮,也许第一次的阅读还不可能理解其中深意,但提到的问题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让我目瞪口呆,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读起来也格外的痛苦,但正如书中所说在痛苦中追寻幸福,这也许是作者的本意之一吧。

也许书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不能用是与非、好与坏来区分。更多的是人性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展现,尤其是对人的灵魂的拷问让我这个读者感到了自己的浅薄和丑陋。也许最震惊的是让我在某些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存在但又死不承认的丑陋,也许拷问和鞭打自己的灵魂是这个世上最艰难又最崇高的事业。

日常生活中我们好像已习惯了周围的一切,对周围的一切感觉到正常和亲切,但也许正是周围的亲切习惯的桎梏让我们无力前行。就像老卡拉马佐夫习惯了当小丑一样,明明知道小丑的角色,只可能换来别人的嘲笑和恶意的嘲讽,但老卡拉马佐夫好像陶醉其中,在充当小丑中,满足着自己的自卑,满足着别人的虚伪,同时也借此为保护伞满足着自己的好色贪欲,更是用小丑的角色来对抗着社会,保护着自己,同时实现着对别人的报复,一种习惯性的桎梏已经为老卡拉马佐夫的人生定了格。但小丑好像让老卡拉马佐夫过得很舒适,很自在。好色,放纵,狂欢,贪婪,不懂得亲情,不相信上帝,不相信灵魂,眼前的一切就是所有,在他的心中这一切已成为他的追求,但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他的冷漠和无情,他像一个动物一样活着,但同时他对任何女人都可以产生情欲,都可以找到可爱之处,这种情欲狂热彻底的不加保留的宣泄,好像又显现了他炽热的一面,如与自己的大儿子德米特里展开的对女人的争夺,这种原始的不加节制的情欲,展示了人的狂野的生命力,但在文明社会里也显示了它的丑陋和畸形,这好像是一个矛盾,情欲与道德的对立,在人的身上以张力的形式显现出来,冷漠和炽热在他的身上以一种不和谐的形式存在着,让人既感到他的无耻又感觉到他的生命活力,荒诞又真实。

在老卡拉马佐夫身上更多的让人感觉到对物欲的贪婪和放纵,还提不到精神的层次上,但他的儿子们却让我们看到了精神折磨对他们造成的痛苦。大儿子米卡是一个善良的人,追求着崇高正义,但一生好像都在做着肮脏荒唐的事,在理性上认为是不对的丑的,但无法控制的感情却认为是美的,这种表面的行动的荒唐和内心深处的善良成了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这一切都注定了米卡一生的悲剧,一种用一生惩罚自己的悲剧,这出悲剧不是源于无知而是觉醒了却一直走在错误的路上。好像卡拉马佐夫家族成员的内心都藏着一头可怕的野兽,随时都让他们失去对自己的控制,在老卡拉马佐夫和米卡身上,甚至在天使阿里克赛身上,情欲都成为他们无法摆脱的一道魔咒。米卡疯狂地爱恋着格鲁申卡,为此不惜对自己禽兽一般的父亲大打出手,到处扬言要杀死自己的父亲,还挪用自己未婚妻的钱只为了和格鲁申卡纵情享乐一次,时时刻刻监视着格鲁申卡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情欲的炽热早已烧焦了他们的头脑,但米卡的善良和尊严感使得他不可能像他父亲禽兽一般的活着,内心的愧疚时时刻刻折磨着他,好像掉进了一个无论怎样挣扎也无法摆脱的怪圈。 米卡的痛苦也许无法摆脱,这好像是他的宿命,但巨大灾难的突然降临好像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残忍,好像真的没有一个充满智慧的上帝,但也可能这也是上帝的神秘,我猜不出来。

我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不相信上帝创造的世界。这也许是老卡拉马佐夫二儿子的困惑。正如他与阿廖沙的谈话中所说,大地上所行的并不是上帝所宣讲的义,恰恰是魔鬼撒旦的诱惑。人性的软弱,世上一切的不公,孩童无辜的惨死,对幼童原罪的怀疑都让他不相信信仰,质疑它的真实性,但同时也让他陷入了另一个虚无荒唐的境地:无信仰也意味着无道德。而这种学说的接受者斯麦尔佳科夫却最终以杀了老卡拉佐夫而宣告失败。而小儿子阿廖沙的存在则让我多多少少感到了一点意外,在如此丑陋的世界里却还有这样天使般的人物,他对上帝真挚的信仰也好像预示着人的最终解救。但我对宗教知之甚少,这里也就不说了。

卡拉马佐夫家中每一个成员身上好像都存在着一种偏执的东西,这让他们每个人都为之疯狂。这是他们痛苦的根源,也是他们存在过的一种印证。他们种种的痛苦挣扎,让我们看到了人的复杂和矛盾,人的欢愉和痛苦。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之恶,这或许指引着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全书总体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人物关系介绍,第二部分是弑父案的发生和审判,第三部分是尾声。在我看来三个部分侧重点各有不同,串联起来层次分明但浑然一体。首先在第一部分,作者花费了很多笔墨来描写书中主角的宗教观。无神论的代表是伊万,他认为神是完全不存在的。早年还撰写过名为《宗教大法官》的文章来批判宗教。暗中指出宗教领袖的存在只不过是人们心中需要有一个权威罢了。今天备受推崇明天就有可能受到唾弃。中间过渡的有费多尔卡拉马佐夫,卡拉马佐夫兄弟们的父亲。一个赌鬼,嫖客,骗子,流氓,各种各样的负面的形容词加在他身上都不为过。他说他不相信神的存在,不相信会有审判。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奇怪地爆发出种种突如其来的情感和突如起来的思想。在接下来是德里特里卡拉马佐夫,算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基督徒。从现实需要的角度来看待神,认为因为人们需要神,所以神存在。基督徒代表的这边有阿廖沙卡拉马佐夫,自小就进了修道院。他熟读经文,但是并没有在经受过考验。在未完成的第二部中他确实没有经受住考验,过上了之前和父亲一样荒淫无度的生活,但是最后又回归了修道院。虔诚基督徒的代表是佐西马长老,书中并没有提及他年轻时候的故事。他可以洞察人心,可以看到德里特里将要做出不可饶恕的行为,也可以看出阿廖沙面对试探会跌倒。他爱人如己,拖着老病的身体为人们祷告祝福。一个几乎完全活在主内的人物生前活在人们的敬仰之中,死后却因为尸体发愁,被人们怀疑。这完全印证了伊万的话。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高潮,一个看似纠结的弑父案。每个人对这个案子都有不同的观点。德里特里是被告人,一口咬定凶手是斯麦尔佳科夫,费多尔的私生子。伊万认为凶手是斯麦尔佳科夫,但是是在自己默许下犯罪的。阿廖沙坚信德里特里不是凶手。他们每个人的精神都有点问题,或多或少遗传了他们的父亲疯疯癫癫的特点。在最后伊万和斯麦尔佳科夫的对白中才真相大白。斯麦尔佳科夫在伊万说的“一切都是被允许”的鼓动下犯了罪,第二天他就自杀了。伊万出于内疚在法庭上坦白了一切,但是最后并没有影响最终的结局,得里特里被判有罪。

  最后一部分是案件结束后的尾声,主要描写了上尉的儿子伊留莎的葬礼,以及关于帮德里特里越狱的计划。这里需要交代下作者的创作背景,1878年5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年仅三岁的儿子阿辽沙离开了人世。小说第一步完成是在1880年,这个事故打断了小说的进度,也让陀斯妥思耶夫斯基遭受了空前巨大的打击,因为他儿子正是死于是家族遗传的癫痫病。他把对于儿子离世的悲伤写在小说中,把阿辽沙这个与儿子同名的人物设置为,贯穿始末的英雄并赋予它所有为自己敬仰与寻求的美德。这份心痛也被揉和进了小说里,退伍上尉斯涅吉辽夫和他的儿子伊柳沙的故事中。在读最后的部分时,阿廖沙说每个人都会成为坏人,关于小时候的美好的回忆可以阻止做出更大的坏事,我觉得有点违和感,突如其来的画风的改变和前面的内容不是很搭,想来应该是是作者在回忆起儿子时心中的柔软。

  全书的三个部分,信仰,疯狂,希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人性的大网。我不知道脑炎在那个时期的发病率是不是很高,我在每个人的身上都看到了些疯狂的影子,对神狂热的佐西马长老,生活淫乱的费多尔,伊万,德里特里都得了脑炎,几位女主角也是动不动就歇斯底里发作。与其说是疯狂,倒不如说是荒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一切都是被允许的”。伊万说“这大地上太需要荒诞了。世界就建立在荒诞上面,没有它世上也许就会一无所有了。” 。人的荒谬就在于用自己的意识去思考这个无意识的世界。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的加缪曾说:当人类试图理解的需要与这个世界毫无理性的沉默尖锐对峙时,此种荒谬就产生了。所以伊万接下来说,他知道的是他什么也不理解。所以在这个无法理解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允许的。

  任何有意识的个体中都存在这样的荒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社区。卡嘉爱着德里特里带给她的受虐感,同时也爱着伊万;德鲁什卡爱着费多万的钱袋,也爱着德里特里的疯狂。民众爱着佐西马长老的祝福,同时也嫌弃他发臭的尸体。人们渴望自由,但是在自由之后往往迫切的希望把自己的自由交给另一个人手中。卡嘉和德鲁什卡在拜托前一个爱人病态的关系之后又赛跑式的奔向下一个。民众在离开佐西马长老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和佐西马长老不和的疯僧。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立的理解世界的系统。这套系统不能从内部刺探,只能从外部感知。接触够多的人,大概可以摸清楚对方思考黑箱中的线路布局,在无数次短路或者没电流的失败之后。让两个不相干的人来理解对方是很困难的。在别人眼中他们疯狂,在他们眼中别人病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2-18 10:13 , Processed in 0.05265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