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故事大全 历史故事 查看内容

鸿门宴的故事_鸿门宴原文和翻译译文_鸿门宴背景读后感

2017-2-24 17:02|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2954| 评论: 0

摘要: 鸿门宴的故事_鸿门宴原文和翻译译文_鸿门宴背景读后感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 ...

鸿门宴背景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事件讲的是秦朝末年两位起义军首领项羽刘邦为了争霸天下而进行的一场较量,那么鸿门宴背景是什么呢?

项羽剧照

项羽剧照

鸿门宴背景要从刘邦与项羽的约定说起,当时天下反秦烽火遍起,而最有希望率先攻入都城咸阳的只有刘邦和项羽,发兵之前二人约定好,谁先进入关中,就可以做关中王。随后项羽率领大军长驱直入,一路遇到秦军主力部队,双方激战不止,项羽破釜沉舟,连战连捷,终于击溃了秦军主力,这时候才传来刘邦已经进入咸阳的消息。

公元前206年,当时尚为沛公的刘邦率领义军一路避开秦军主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过了函谷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和百姓们约法三章,命令将士们不得侵犯百姓的利益,并派人驻守函谷关,防止项羽挥师入关。项羽刚刚率军在巨鹿大破章邯,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正准备向关中进攻。听到刘邦的消息后愤怒不已,他认为刘邦不守诺言,而自己的军队功劳最大,岂能让刘邦独占功劳?盛怒之下项羽率军攻城拔寨,一路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当时与其军队一起驻扎在霸上,双方兵力差距悬殊。为了保存实力,刘邦假意向项羽示弱。而项羽听从范增的谋略,决定在鸿门设宴杀死刘邦,这便是鸿门宴背景。

鸿门宴是谁设的

鸿门宴发生于秦朝末年,即公元前二零六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王者之间为争夺天下所设下的一次宴席。由于发生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所以历史上称为“鸿门宴”。当时正值陈胜吴广起义的第三年,脱颖而出的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及农民出身的刘邦。鸿门宴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

项羽画像

项羽画像

鸿门宴是谁设的,众多史学家认定是范增。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刘邦手下有张良,项羽手下有范增。范增早就觉出刘邦日后必成大器,为帮助项羽完成春秋大业,范增便向项羽提出设下鸿门宴的请求。

鸿门宴是谁设的这个问题容易解答,但是为谁而设就值得探究了。范增为刘邦所设的一场明则宴席,暗则杀人的局。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置好缜密计划,决心一定要把刘邦杀掉。可是在范增所设的鸿门宴中,没有想到的是刘邦一跪解除了项羽的怨恨。范增便再命令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却再次被项伯樊哙解围,最终刘邦得以逃脱。

鸿门宴是谁设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鸿门宴的结果是失败的。范增所设的鸿门宴最终未能成功,其最大原因就是项羽的性格。项羽虽重情重义、坦率真诚,却也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做事容易冲动。在范增所设下的鸿门宴中,其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他的优柔寡断和刚愎自用。鸿门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鸿门宴是体现争霸时期谋士的睿智案例中最为经典的一个。

鸿门宴人物分析

鸿门宴是历史上对后世最有教育意义的一个事件,鸿门宴是指秦朝末年咸阳城外举办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分为项羽、刘邦两大阵营。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便是鸿门宴中的著名人物,历史学家也进行了鸿门宴人物分析,这使得鸿门宴中的人物更加凸显出各自的才干和能力。

项羽剧照

项羽剧照

鸿门宴人物分析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项羽和刘邦这两位争夺天下的主角,鸿门宴就是项羽为刘邦而准备的,虚则宴席,实则除掉刘邦。项羽要杀刘邦,却最终被刘邦逃脱,四年后,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最后的胜利,能够让局势逆转的关键就在于项羽、刘邦的性格不同。

项羽生性坦率、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刘邦有心计、奸诈狡猾、知人善用。鸿门宴中,项羽多次无视谋士范增暗示项羽刺杀刘邦的举动,当刘邦主动谢罪后,又不顾后患让刘邦借机逃走,充分证明项羽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性格。而刘邦的谦虚和圆滑,明知宴席中暗藏杀机依旧赴宴都充分说明了刘邦的老奸巨猾。

历史学家在对鸿门宴人物分析时,也对范增和张良这两位谋士进行了分析。范增多谋多略,处世有方,是项羽第一谋士,谋略却总是不能得到实施。张良足智多谋,为人谨慎圆滑,是刘邦的贴身谋师,也是帮助刘邦在鸿门宴中安全脱险的最大功臣之一。

鸿门宴座次

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非常著名的一次在鸿门举办的宴席,其中鸿门宴座次也是极有含义,并不是简单的随意而坐,鸿门宴座次暗示着不同来宾的地位。

张良画像

张良画像

鸿门宴座次体现了古代座次礼仪中的长幼尊卑,客与主的关系。这也是继承了古代的传统礼仪文化。在古代,座次会将人分为高低贵贱,也同时体现主人对待客人的态度。针对宫中的座次礼仪,分为堂上和室内。举行宴会是在堂内,所以主人、客人做的座次都是有规定的,不然就会以下犯上。

鸿门宴座次很有考究,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为尊贵。范增朝南而坐,地位仅仅次于项羽项伯。刘邦向北而坐,表示项羽心中刘邦的地位低于范增。张良朝西而坐,在鸿门宴中,张良的地位最为低贱。而后冲入营帐中的樊哙,仅仅只能朝西站立,地位更次于张良,这就是鸿门宴中的整体座次安排。无论是鸿门宴中的座次安排或是其他宴席中的安排,在史书中都有充分记载和展现,也在古代作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鸿门宴中的座次代表了本次参与宴会者中身份的象征,项羽将刘邦座次安排于朝北而坐,也是性格中高傲自大,看不起刘邦的充分表现。为后面的刘邦谢罪,圆滑的逃离出此次鸿门宴,以至于天下被当时势力还相对较弱的刘邦所得。鸿门宴座次安排对整个鸿门宴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

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非常著名的一次宴席,也是历史宴会中非常具有教育和认识意义的一次宴会,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是鸿门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也通过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情节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是后世学者争先研究的历史事件,同时,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也让鸿门宴变得更具戏剧色彩。

张良剧照

张良剧照

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事件具体如下:第一起事件为刘邦赴宴。刘邦在谋师张良的小道消息中得知,此次鸿门宴是项羽为其而设,虽然宴会不乏美酒佳肴,但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除掉自己。刘邦此时进退两难,在张良的谋略建议下,最终刘邦选择相信张良,前去赴宴,以此拉开了鸿门宴的序幕。

第二起事件为项羽的谋士范增在宴会中多次暗示项羽刺杀刘邦,项羽却多次无视,所以范增暗示项庄舞剑助乐,趁其不备的时候刺杀刘邦,掀起了情节高潮,最终刘邦再次在张良的帮助下圆滑脱险。第三起事件为张良觉察此次宴会时机已到,运用计谋帮助刘邦成功脱险,最终刘邦逃离了项羽所设的鸿门宴,此次宴会结果以范增的目的失败而告终,这就是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在讲述两位领袖斗智斗勇的同时,也通过事件塑造出项羽和刘邦的真实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了项羽在鸿门宴中优柔寡断、高傲自大的性格和刘邦的圆滑奸诈。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一)

  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由于司马迁传神的描述,不但使得鸿门宴的过程曲折动人极富于戏剧性,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期间得失更是另后人咋舌不已,或惋惜之,或痛恨之,或不屑之,或赞叹之。

  对于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却莫说纷纭,前人对此基本给予否定的态度,视之项羽不听臣言,狂妄无礼,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眼光短浅,有勇无谋。其结论就是项羽头脑简单,骄傲自大,所以大意放走了敌手,酿成后患。

  近年来出现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当时背景,重新探讨这个问题,作出不同于传统的看法。比如学者张志坤在其文《鸿门宴楚汉得失之我见》认为鸿门宴实际上是项羽兵不血刃,不废吹灰之力夺得关中,既降伏刘邦,又维护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而刘邦忍辱负重,拿土地换来渡过暂时难关,仅此而已。

  学者周骋在《刘项关系与〈鸿门宴〉结局识论》一文认为鸿门宴是因为当前的形式而导致项羽不得不安抚刘邦,就大局上,项杀刘毫无必要;就理智而言,项不杀刘,不为失策;就感情而言,项不杀刘,不能算矫情;就未来前景而言,项羽已有对策,不杀刘不能看作放虎归山学者蔡伟更是高度的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

  前人对项羽鸿门宴上轻易放跑刘邦简单归于其头脑简单,不足论矣!好在现在大多学者开始从当时的背景重新来探讨,犹为可喜,但是翻案过甚,许多观点尚有待于商讨。汉元年十月,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泱泱大秦,就此覆灭。刘邦进入关中后听从儒生建议:“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派兵把守函谷关,自己欲在关中为王。

  刘邦此战略有早年楚怀王之约为政治依据,早在约法三章的时候,刘邦就告诉关中父老:“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在这里刘邦把楚怀王之约的主角偷天换日改成自己,显示他此时不可一世,忘无所有,急不可待想在关中称王的心理。当然派人把守函谷关,以免其他反秦诸侯来分一羹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此时刘邦却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反秦诸侯在北方和秦军誓死角斗,终于击败秦军,刘邦却趁秦主力被诸侯牵制而轻易盗取了胜利果实,却关起门自己独享成果。从道义上讲,刘邦这样做不厚道,遭到各路诸侯唾弃;从利益上讲,刘邦这样做大大惹怒了各路诸侯,使各路诸侯同心协力要消灭刘邦这个绊脚石。

  果然,不久项羽带诸侯联军来到函谷关,却被刘邦的军队阻拦。项羽命英布击破函谷关,大军驻扎戏西与刘邦驻扎于霸上的大军对峙。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二)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楚霸王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三)

  谈到楚汉之争,最出名的不外是鸿门宴,《鸿门宴》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毒霸天下的新,因此举办了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就是著名的,《鸿门宴》

  项伯—一个被长期忽略然却在鸿门宴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他通知了张良,项王对他的不满以及起来杀意,才让他有机会逃走。

  张良——刘邦的智囊袋,然刘邦却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 ,连刘邦想独霸天下的目地都不曾告诉过张良,但张良却不记前嫌,是他通知了张良,是他为张良出谋划策,是他在刘邦独自一人逃走时,镇定自若。

  项王——唯我独尊,目光短浅,毫无心计,他的智囊袋范增告诉他,刘邦有独霸天下的心,一开始项羽很生气,且对刘邦起来杀意。然而却因为刘邦上门谢罪,而原谅,范增多次示意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羽的唯我独尊,不善用人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

  范增——项羽的智囊袋,他说一个老奸巨猾,洞察敏锐,是他最先察觉到刘邦的霸心,他劝说项羽杀了刘邦,刘邦心软放过刘邦,导致最后被杀。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威风,多么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最终落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唯我独尊,犹豫不决的性格让他在鸿门宴上错失咯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错手可得的江山被他拱手送人,多么可悲啊?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之所以得江山。都是因为个人性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最后在乌江自刎,刘邦因为他的性格,让他广招贤士,统帅三军。

  项羽,我崇拜,只是英雄短命。刘邦,我尊重,他们创造了历史。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3 15:11 , Processed in 0.05460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