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读后感 查看内容

浮生六记沈复读后感

2017-4-13 11:11|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2417| 评论: 0

摘要:   导语:浮生六记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约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   浮生六记沈复读后感【篇一】   幼时父母管零花钱不甚严格,但也不赞成乱买东西 ...

浮生六记沈复读后感

  导语:浮生六记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约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

  浮生六记沈复读后感【篇一】

  幼时父母管零花钱不甚严格,但也不赞成乱买东西,我最经常去书店买书——四大名著下垫着的是《花季雨季》,鲁迅、老舍之中夹带着青山刚昌、齐藤千穗……很多年过去后,那些小说、漫画已经不知所踪,而那些被作为幌子的书籍依旧沉静地摆在书架上。偶尔翻一翻看一看,发现等自己能够识得其中真味时,我也就长大了。

  因为语文课本中有沈复《浮生六记》的节选,于是它也有了给其它书“暗渡成仓”的资格。但也因为它很轻薄,小时候我在装模作样时总爱捧着它。在众多和扑克脸似的文言书籍中,它读起来最有趣致。芸娘手极巧,会作活花屏,“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虚其中,横四档,宽一尺许,四角凿圆眼,插竹编方眼……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阴满窗,透风蔽日,纡回曲折,随时可更。”又善烹饪,“瓜果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夏日把茶叶用纱布裹着,置入荷花蕊中取其清新;踏春时租了卖混沌小贩的炊具,在山野之中温酒煮食。

  小时候看到这些细节时,我总是在想:“哎呀这个真好吃。”“哦那个真好看。”“妈呀他们怎么这么有闲有钱。”总之,我从未见过身边有哪个大人生活得这样滋润。《浮生六记》中逼真描绘的生活细节,在我眼里,恍恍惚惚如一场梦。

  及至年龄稍长,又觉得,所谓生活的趣味,在平顺时是点缀,在流离时便是慰藉,一切抵不过其夫妻情深。二人在“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虽然芸娘身死,与一心为丈夫纳可心人为妾而不得相关,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沈复肯带着女扮男装的芸娘四处游玩,也不介意携妻访友阔谈,听妓唱曲,其放任宠爱,可见一斑。

  可惜被林语堂称作“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的芸娘,却不被堂上所喜,甚至写信斥责,将之逐出家门。几乎是同样的境遇,陆游只能作一阕“钗头凤”,引为悲歌,可是沈复一接父亲信札,“如闻晴天霹雳,即肃书认罪,觅骑遄归,恐芸之短见也。”并随着她离开了家庭的庇护,半世颠沛流离,从未言悔。芸死后,沈复哀恸,甚至在芸回煞之期兴起招魂之举。友人佩服他胆壮,他却说“不知余实一时情痴耳。”

  毕竟香魂已逝,妻离子散,形影单只的沈复后又复得友人所赠一妾,重入春梦。总有人看完《浮生六记》说,回忆起沈复半生与芸娘神仙眷侣,不知道后半生春梦如何?口气有些泛酸。

  其实所谓浮生,只有圣人才能虚空无为,停留在天地均衡的至高境界,而凡人,总要在红尘中浮浮沉沉,起起落落。虽然任何至爱至恨都会消逝,如果太执着于浮生若梦,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留下了空洞,那么就过成了省略号。不活在肉体的制约中,不活在生命的局限里,除身死,我们始终都要往前走,遇见新的故事。

  苍山负雪,浮生未歇。

  浮生六记沈复读后感【篇二】

  《浮生六记》本来写得也不是什么大事,既无意抨击现实,也不批判时代,属于“独抒性灵”那一派。要是搁在五四,还有点儿“梁实秋”的意思。就是那么芝麻绿豆大点儿的事儿,搁在沈复这儿,还没个完了。不仅没完,还有后续,番外,细细研究不算,还能回头再接着品味。

  说说沈复第一次见老婆的时候吧,情窦初开的少年郎呀,这一开就开得还挺大,一转脸就跟他娘说——那个姑娘我要定了。后来坐一块儿吃饭,在桌案底下“暗暗握着她的手腕,只感到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直跳”。好嘛,肌肤之亲也就罢了,一句“暖尖滑腻”是要虐狗了么?还好结婚了,不然真的要报警。

  沈复跟媳妇儿在家里相逢,路若窄又暗,就会相互拉着手问一声:上哪儿去?七夕之夜,沈复可不会送玫瑰花巧克力鸽子蛋,他刻了“阴阳”两枚图章,上面写着“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与爱妻一人一方。想想,这才是情比金坚啊。

  陈芸吃饭时会用臭腐乳或者卤瓜佐餐,因为问起来实在不雅,所以沈复一开始是拒绝的,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陈芸也尽早别吃了。陈芸也见招拆招,反而劝沈复也吃吃。这可好了,吃完之后欲罢不能,老婆还发明了“双鲜酱”——卤瓜拌腐乳。也是会玩儿,穷日子倒显得有滋有味儿了。

  不过沈复会玩儿之余,也看得出陈芸会玩儿。沈公子是读书人,书卷之家自然是视书纸为墨宝而轻朱簪,于是陈芸常常收集些“破书残卷”,分门别类整理订制,名曰——继简残编。除了李清照这么有“学究”气,我所知道的也就是陈芸了。破损的字画陈芸也提她相公收着,补全,合成“弃余集赏”。这种女人岂不是公子们夜里梦见的那一类么?

  沈复怂恿陈芸女扮男装陪着自己去看戏,见人就说“这是我表弟”(也是会玩儿,毕竟城里人);陈芸呢?假装自己是“歌姬”与夫君同游太湖,后来人家向她吐槽说你老公带别的女人游湖,陈芸莞尔一笑说,我知道呀,那就是我呀!

  沈复自己特别熊孩子,小的时候喜欢玩儿虫啊什么的,大家如果还能背出“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没错就是他了。爱虫爱到阳物被虫咬,无法小便。后来抓了一只鸭子(真的是一只动物,鸭子),让鸭子张开口含着,据说呢样能够治愈、、、、(你们别闹了人家还只是个孩子呢嘤嘤嘤)

  再年长一些,沈复开始爱花了,兰花,杜鹃,菊花,曾经篱下中满菊花,妻子陈芸说,终日如此,粗茶淡饭也是让人高兴的,度过余生我也愿意。

  沈复插花也颇有一些研究,比如什么花枝宜单不宜双,旁逸斜出,,选的花瓶也有讲究,比如“瓶口要大”,易于舒展;“起把宜紧”,错落参差,叶子咋选,花茎咋挑,桌上放几瓶,统统有讲究。要搞成“活花屛”,切忌“锦灰堆”,真真是将兴趣发展成了“学问”。

  其实对于吃喝玩乐,沈复这儿都是平淡里见新奇。说起来既不是“旋转木马”,也不是“世间繁华”,不过日常的琐事,但与妻子陈芸携手而游,就似乎再无他求。

  沈复喜欢的东西确实不少,而且“心大”也可见一斑。那时候,沈复和陈芸两个人因为被家里的长辈们误会,搬出大宅自觅生路。山水之大却无一处可安家,沈复也是以写字卖画为生,其间还因担保朋友而欠下巨款,又因家丁窃逃而更加窘迫,再者陈芸生病,久不见好,两人可以说在这偌大的时空环境里只能相依为命。芸去世当时,沈复只觉得今后恐怕是真要如浮萍了。

  不久前看到有人对于“旅行”和“流浪”的区分——前者尚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浮生六记》沈复也算是游山历水,但这“游”里却偏偏有着流浪的情味。难怪乎,最后沈复会写下“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了。

  浮生六记沈复读后感【篇三】

  《浮生六记》开篇第一章便是闺房记乐,按沈复话说是“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我私下认为倒是他对世人批评不求上进,流连儿女情长的一种担心,所以提前做出了辩解。不过他和芸之间真挚的爱情当然也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林语堂先生说芸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我未读过太多古籍,,可从字里行间确实能感受到芸的风雅感性。对林语堂先生的这句评价也能稍稍理解了。

  读完全篇,不能不被芸的风采所折服:父亲早丧,独靠女红养活一家,从琵琶行中自学认字。也竟写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类的句子,“侵”“染”两字道出了古人特有的忧愁感,一瘦一肥也道尽人世沧桑。这与芸的家世也密切相关,没有坎坷的生活,哪来如此悲伤堪比李清照的句子?

  当芸初进沈复家时,缄默沉静,敬上和下,唯恐别人指指点点。这份谦恭难能可贵。但后来还是遭到了公公婆婆的责骂与不满,只能令人唏嘘不已。新婚不久后,沈复要离家入馆,担心妻子受冷落而怅然。可芸反而安慰丈夫“自去经心”,宽容大度,确是那个时代的奇女子。

  二人都是有才之人,在闺房内谈论诗书,赏月饮酒是必不可少。但芸女扮男装去逛庙会一段颇有小女生的俏皮可爱,被人纠住问失时,又急匆匆地脱帽翘足,这段文字读来妙趣横生,大概是相对符合现代女性的一点个性,实在畅快。

  走吧,去远方!

  看完《浪游记快》一章便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钦佩沈复的文学之旅,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旅游。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多人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但如果仅仅是拿着自拍杆在著名地标旁留下自己的美照,然后发到朋友圈,看着图标上的小红点洋洋得意——又收获了朋友圈一大波点赞,或是忙着回复别人,根本未认真体会过当地的风景。如今的旅游更多地成了一场秀,成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不过是花钱买了一大堆无用的照片而已,在旅行途中,我们又学会了多少?这样的旅游有意义吗?

  今天刚刚看了《七月与安生》,吸引我的并不是两姐妹的撕逼大战,而是七月与安生的旅行,和沈复的文学之旅不同,她们放纵自己于天地中,四海为家,更像是一种灵魂旅行——在路上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希望自己某一天也有那样的勇气突破当前,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旅行

  《闲情记趣》一章读来颇为熟悉,大概是因为小学课本选入一节进行了学习。夏日观蚊,草间戏虫,这也是只有小孩子才干得出来的“蠢”事了,不过那时读来捧腹大笑,妙趣横生。现在平添了一分伤感——再也不是那个玩泥巴的小破孩了。

  夫妇二人虽经济紧张,过着布衣蔬食的日子,但因为芸的存在又闲中有趣。养花寻石,布设园林,静室焚香,荷心培茶,在萧爽楼内举办文化沙龙,利用一切藤本香草作活花屏和竹帘。颇有中国古代文人的闲雅情致。

  虽然沈复文笔不如张岱,李渔,可确符实情实事四字,沈复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践派,装修家中,忙得不亦乐乎。读完此篇,我也有了设计盆玩的冲动。以前虽然自己也养过花,插过花瓶,可玩得不如这夫妻二人有趣高雅,其中学问确实很深,难怪市面上的插花艺术那么贵了。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用前几年的流行语来说就是“no zuo,no die”尽管前两章将芸描述成一个多么娴静美好的女子,但在公婆这儿仍然因为误会而“失爱失欢”。放在现代社会未免又是一场“婆媳大战”。因为一系列的变故,尤其是憨园之事,芸的血疾复发加重,最后于异地离去,和林黛玉的结局又是多么相似。

  沈复无奈,不得不承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理性,未免让人觉得好笑。如果芸无才就无前面的“欢”,恐怕她离去,沈复也不会这么悲痛欲绝。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觉得一切是那么滑稽可笑:沈复为什么对父亲唯唯诺诺,简直是一种愚孝;芸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闹得公婆都对自己不满意;又为什么多此一举要为丈夫纳妾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后果。真是为这种女子的一味忍让着急,为沈复的不作为捶胸顿足,最后只知道对着芸的墓碑空掉泪。

  在批评芸的陈腐思想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呼吁女权主义,走向另一种极端。比如女汉子的兴起固然是世人对女性地位的一种认可——不是男人的附属品,也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但现在女生却少了古代女子的那份沉静,过于张扬反而让人觉得浮夸世俗。所以女子既要有才又要有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4 14:39 , Processed in 0.07346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