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 成长是一场孤独的旅行,5本关于孤独的书!我们唯有学会了孤独,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保持灵魂的独立,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因为这些能力都发生在独处时的思考与自我对话中。 只有具有这项能力的人,才能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那些烦恼与忧愁,每一天都在。 微不足道又无比重要。 本书由13个短篇组成,它们彼此独立,却又以“奥丽芙·基特里奇”作为线索贯穿全书,相互勾连出一个小镇众生的吉光片羽。 一个企图自杀的忧郁青年,一个患上厌食症的年轻女孩,一个成天在酒吧弹琴的未婚女子……他们无一不在忍受孤独的煎熬。 女主人公有意无意地参与到了他们的生命当中,从中她也度过了从中年到老年的人生阶段。当最后她的丈夫死去,自己和儿子之间的裂痕看起来永难弥补,奥丽芙成了一个彻底的孤独老人,甚至希望自己早点死去。 直到杰克的出现,一个失去妻子同样孤独的人,他们互相倾诉,互相安抚。 于是,她眼前的这个世界,阳光再度普照。 书单狗觉得,作者记录下的每一个人的孤独瞬间,尽管让本书蒙上了一层悲伤的基调,却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温柔与希望——那就是爱与被爱。 这本书必将深深戳中你,带给你直抵内心深处的温暖。 这是一本书单狗看了很多遍仍然难以描述的书。 其实,故事内容不需要剧透就可以看懂,只是意会的东西太多,需要小狗不断地吸收。 书里描述了日本垮掉的一代堕落的生存状态。 习惯了东京都市生活的“我”返回家乡,发现自己已经与传统的家庭生活完全脱节,又因为有“健忘症”,在现实生活中总感到百般不适。 另一位主人公“鼠”,出生于富庶的家庭,却十分厌恶有钱人的作风,在孤独中爱上了一个女子,却始终无法进入她的内心。 这样两个内心孤苦彷徨的人走到一起,大量酗酒、泡吧、消磨时光,过着典型“二世祖”的人生。 他们之所以倍感孤独,是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从而显得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们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无奈。 然而书单狗觉得,村上的作品总是可以让人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堕落的一代不再麻木不仁,不再拘泥于混凝土建筑带来的压迫感,而是选择放空自己。 回归乡土,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中释放焦虑的情绪,让心灵重获自由。 这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拯救。 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至的故事。 在书单狗读过的所有关于孤独的故事中,没有比麦卡勒斯笔下描写的孤独更让人迷醉的了。 故事讲述了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在一起,有一天,其中一个哑巴离开了,剩下的一个哑巴辛格来到人群中,因为他不说话,每个人都向他倾诉,他们都以为自己找到了“上帝”,哑巴成了人们宣泄孤独的出口。 但是,辛格从来没有真的听懂他们的话,他有属于他自己的孤独,他将灵魂寄托于离开的哑巴,最后随着那个哑巴的去世而选择了自杀。 每个人都伴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曾在生命中的某些瞬间,真切地感受到过这种宿命式的孤独。 这个温和的哑巴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没有人能摆脱掉孤独的影子,至死方休。 书单狗认为,既然孤独无法避免,不妨化孤独为力量,在孤独中感受绝望。 或许在经历绝对的孤独之后,你就能体味人生的幸福。 有人统计《庄子》中,至少有六次提及“孤独”。 而庄子主张的“虚静无为”,本身就要求主体处于孤独的心境中。 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已经开始思考孤独这个终极命题。 在书单狗看来,庄子是一个看穿了孤独本质的人。 他看清了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命运,也明白“孤独”是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最初和最终的状态。 他独自一人行走于高山流水间,将自己置身于大千世界中,始终保持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心态。 也正因如此,他超越了心与物之间的距离,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他挣脱了一切束缚,逍遥地遨游在天地之间。 反观当下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孤独、排斥孤独。他们沉浸于集体狂欢中不愿自拔,将喧嚣之后的空虚视为精神毒瘤,却恰恰忽视了孤独的另一面,其实是绝对的自由。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再次跟随庄子的脚步,去重新审视孤独、重新解读人生。 我可以孤独吗?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 不去惧怕孤独,而是给予孤独,完成孤独。这是蒋勋带给小狗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在书中,作者从美学的角度阐释了六种孤独: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 无论是经世名人还是凡夫俗子都免不了被其中一种孤独所扰。其中有一句话正是很多现代人的一种真实写照—— “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欲只是无可奈何的占有。” 其实,太过强调孤独、寻求解脱何尝不是一种执念。人们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逃离孤独的方法。 而这种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恰巧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书单狗的建议是,放弃执念,学着走进孤独,拥抱孤独,去渴望那些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富而华丽的孤独。 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使其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