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专业书单:9本不同国家的人类学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人,一撇一捺。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人类,即是生物分类学上的智人。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抽象思维、语言、自我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学,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它的研究主题有两个面向:一个是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个是追溯人类今日特质的源头与演变。 很多人会以为自己很了解人,但其实在看过这些人类学书籍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了解的世界可以更加拓宽。 内容介绍:现代文明,真的是我们最好的未来吗?为什么波利尼西亚人只凭一只指南针,就能横渡大西洋?为什么亚马逊的巨蟒之族相信,未经许可猎杀猎物,会被灵魂守护者索命?为什么西藏的隐修者,要花费一生去迎接我们假装不存在的那一刻,也就是死亡?为什么因纽特人认为,如果你是狗的主人,你就是生命的主人?从英属哥伦比亚到阿拉斯加,从海洋到沙漠……在世界的尽头,展开一趟与生存智慧碰撞的旅程。 推荐理由:世间有太多不屈从于暴力的意志,有太多向往自由的灵魂,有太多深奥玄妙的智慧,完全不在自作聪明的世人掌握之中。“我们自己在文化上也很目光短浅,且常常忘记我们代表的不是绝对的历史浪潮,而仅是一种世界观。所谓的现代性,无论你要称之为西方化、全球化、资本主义、民主货自由贸易,都不过是我们文化价值的一种表述。这些必然会受到文化影响,绝非唯一正确的历史脉动。” 内容介绍:所谓“实用”人类学,指的是对人类记忆之类的能力以及相关基础因素做深入研究所得来的并需要加以运用的人的知识。由此前提,故《实用人类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学教学法,论述了人的认识、情感与欲望能力;第二部分为人类学的特性,对人类在个体、性别、民族、种族、种类方面的特性作了简要探讨。 推荐理由:康德从天性、气质和个性三个方面描述人,并认为个性是更为可贵的品质,“前者作为一个感性的或自然的辨别标准,后者是他作为一个理性的、天赋自由的存在物的辨别标志。”“一个有原则的人,如果人们有把握的知道不能从他的本能,而只能从他的意志来度量他,那么他就有一种个性。” 内容介绍:《金翼》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就构思来说,它的主题非常简单,却像竹叶画一样,其朴素的形式掩映着高水平的艺术。这个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个村庄里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这两家既有亲戚关系,又一起做生意。其中一家度过逆境继续繁荣,另一家最初很是兴旺而后却衰落了。 推荐理由:以偶然事件的形式所表现出的机遇:如突然死亡,与旧时学友重逢,幸运地发现一份文件从而赢了一场官司等,虽说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真正的命运存在于各个人的心中,就像欧里庇得斯或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一切伟大的戏剧家和小说家向我们展现的那样,一个人选择善或恶、聪明或愚蠢,确实不取决于兴之所至或偶然的机遇,而是由他本人或他人那些本来具备的爱好和习惯所决定。这些爱好与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一个人的善恶智愚实际上早就选定了。林耀华教授以不同的说法表达了相同的见解:“我们今天可以将‘上苍’理解为人类本身,把‘命运’看成是人类社会。” 内容介绍: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 推荐理由: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回答“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的人征服非洲、美洲、大洋洲的人,而不是反过来?”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答案:“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作者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 内容介绍:本书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推荐理由: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内容介绍:在本书中,伊利亚德论证了神圣与世俗从本质上说即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或者方式,他以神圣与世俗的样式剪裁了古代社会中的一切行为和观念、时间、空间、节目、劳动、生活、居住、婚育、人会式……,这种神圣与世俗的样式在伊利亚德那里几乎成了一种方法论,用来说明历史,也解读神话 ,用来分析一切神圣的现象,也用来说明所有世俗的生命。 推荐理由:就归纳解析宗教徒的宗教体验、宗教实践、宇宙价值观而言,《神圣与世俗》是一部很好的入门作品。其中各种对于圣显物、神话、象征、仪式、审美的描述,足以对非宗教徒读者引人入胜。尽管本书开宗明义,主旨在于揭示人类的两种生活样式,神圣化的和非神圣化的,也即神圣和世俗的,但实际上本书并未在二者之间进行严格的比较分析,似乎在作者看来,世俗体验和世俗实践是由对宗教体验的描述自然反衬出来的,无需过度描述,这或许跟作者是一个宗教徒而非非宗教徒有关。 内容介绍: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 推荐理由:思想家以赛亚•伯林说过,生活大致可两分,一个是表面的、易于明述的层次,社会科学家从这个层次抽象出一些相似性,概括出若干规律;在这层次下面则是意识形态的根基,“它通向那些越来越晦暗、越来越隐秘但又四处弥漫着的特征,它们同各种感情和行为密不可分地纠缠在一起,难以辨认。我们靠巨大的耐心、勤奋和刻苦,方可穿透表层——小说家做这样的事要比训练有素的‘社会科学家’更出色。”伯林所言甚是,但有一点他没意识到,在对人的思考和感受上,一个伟大的人类学家有时和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样出色。列维-施特劳斯便是如此。 内容介绍:《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推荐理由:从宇宙爆炸,写到人类的未来。可是,人类有未来吗?在人类逐渐开始掌握“神”的能力时,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作者当然没有做这种蠢事,但他的叙述一路把我们送到了这里,现在,该轮到每一个读者思考人类,个人,幸福,自我价值,以及种种问题。作者说,“历史不像物理学获经济学,目的不在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而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其实,不也正是我们之所以阅读的原因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