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
标题:
毕飞宇《大地》厚重感体现在哪?毕飞宇厚重感原文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好书推荐
时间:
2018-1-26 17:05
标题:
毕飞宇《大地》厚重感体现在哪?毕飞宇厚重感原文答案
毕飞宇《大地》厚重感体现在哪?毕飞宇厚重感原文答案
记者:《大地》是您什么时候写的?
毕飞宇:好多年了,也许是2012年写的,其实这篇文字是《苏北少年“堂吉诃德”》里《大地》那一章的引言。这本书是法国比基埃出版社“中国文学”的主编陈丰女士约我写的,她主编了一套“大作家的童年”,给我的任务就是描写“中国式的童年”。这本书就是这么来的,这也是我的第一本“非虚构”。
记者:您会怎么回答中学生们关于“《大地》的厚重感体现在哪里”的问题?
毕飞宇:关于厚重感,我不认为这是孩子们的问题,我估计是老师们在试卷上的问题,孩子们答不出,回过头来只好问我。我就实话实说了哈,请老师们多包涵,我不认为让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是合适的。所谓的“厚重感”,可能是老师们的阅读感受,要知道,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与感受能力与老师的差距是巨大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这里头有失公平。就说我自己,我也是30岁之后才能阅读《红楼梦》的,不是我不认识《红楼梦》里的字,是生活阅历不够,理解不了。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我《红楼梦》的厚重感,我估计我说不出什么来。我的年纪到了,我自己厚重一些了,《红楼梦》才开始在我的眼里厚重起来的。厚重感不外乎两点,一,历史感,二,存在感,也就是哲学感。这两点都需要时光,需要生活的历练与积累。我个人认为,面对中学生,我们更多的还是要从基础性的东西入手,比方说,字词、语法、修辞、篇章,不要小看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积累到一定的地步,他的好是自然而然的。我的父母都是语文老师,父亲教中学,他对我要求最严的就是字词,把字词内部的关系高清楚了,把字词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把字和句群的关系搞清楚了,语言的意义就出来了。字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单独来看,它的含义是静态的,但是,在具体的语句里头,它的含义却是动态的。从字词的静态出发,能理解字词的动态,这才算掌握了语言。
记者:如果让您做自己文章的阅读题,您觉得自己能答多少分?
毕飞宇:讲一个真实的事情。我们南京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叫叶兆言,有一次,一位语文老师请他答题,用的就是叶老师的文章,再换一个老师来批改,结果,叶兆言不及格。叶老师丢人么?不丢人。这个故事很有代表性,很值得我们重视。
欢迎光临 推荐书 (https://www.2hao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