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

标题: 评莫里斯·布朗肖《黑暗托马》,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这本书 [打印本页]

作者: 好书推荐    时间: 2014-11-7 11:02
标题: 评莫里斯·布朗肖《黑暗托马》,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这本书
本帖最后由 好书推荐 于 2014-11-7 11:06 编辑

原标题:成为深渊:评莫里斯·布朗肖《黑暗托马》 | 摘自:凤凰读书
这本书我还没读过,网上看到书评,可能有兴趣读一下。希望有人交流下这本书!

《黑暗托马》,(法)莫里斯·布朗肖著,林长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23 .00元。


尼采有言:“当你在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20世纪的作家们深谙此言。熟识现代派路数的读者们,早不陌生凝视深渊乃至被深渊凝视的经验。虚无与死亡的经验横尸于页码之间,逐渐将读者凝视的目光,不知不觉转变为读者或失魂落魄、或惊心动魄的经验。
    萨拉·凯恩的剧本《4.48精神崩溃》或许能更好地描述这种经验:“在死亡中你抱着我 /永不放松/我没有死的欲望/从未自杀过/注视我消逝 /注视我/消逝/注视我/注视我/注视/我从未相遇的是我自己,那脸贴在我意念的暗面/请打开帷幕。”读者身处舞台之外,却无法脱离文本的渴望:“注视我”。虚无与死亡上演了一出亲密戏码,只留读者孤身一人,去打开帷幕,凭吊满纸荒凉,无法逃脱眼前黑洞的吸引力。
    乍一接触布朗肖的小说(该书封底将其称为:“虚构作品”,加诸其上的双引号似乎也暗示了其反小说的一面)《黑暗托马》,我们或许也会以为,这不过又是一个类似的文本,让我们在注视虚无经验的同时被其回望,获得惊颤之感。一开始也的确如此,我们随着托马的视线,转身背向大海,投向黑夜的表象之中。以黑夜之名的虚无在第3页就形体乍现:“在他之外,有个和他自己的思想相仿的某种东西,而且他的目光或他的手就能触及。”慢慢地,托马的“思想已融入了夜,而且就守在他躯体周围……它紧贴他的唇,钻进他嘴里,试图完成那怪物般的恐怖结合。”这黑洞逐渐湮没光芒,语词争相构筑成一道迷魂阵,将读者聚拢于无意义的漩涡之中,如果我们“仍自信是个深刻的读者”,那未免天真,因为我们的处境与书中的托马相似———“这些字已经控制了他并且开始阅读他”,并且“在他那已丧失意义的自身中,栖身于他肩上的他字和我字展开厮杀的同时,晦涩的话语、无肉身的灵魂和字的甜食依然存留,且持续深入地探索他。”情节早已被取消,文本之中,只有与虚无的搏斗。
    在这个文本的空间之中,一切都具有吞噬性,人的主体性渐被肢解。死亡与虚无逐渐彻底吞噬了托马,最终,当托马“跨过最后几道障碍,出现在他墓穴的窄门时,他是何等异骇啊;那不是复活,而是死了,并且确信着自己同时从死亡和生存中被拖拔出来。”深渊的回望彻底胜利,将主体拖入到彻底的虚无之中。但且慢,此时我们只行进到第44页。接下来的100页里才是虚无与死亡大显身手的地方。
    虚无与人之主体性的又一场鏖战,便是一场“没有过去、未来,没有动力、原因的爱情”。安娜与“死亡的”托马相遇,便意识到“就算她试图逃开也是徒劳”。如此的相遇,为她带来了数日的幸福,“她甚至未曾梦想过如这般单纯的幸福与和悦的温柔”。在一种相互交融而又始终沉默的感觉之中,“他的话语变得湿黏,甚至他最细微的动作都将她紧黏在他身上。”她也随即走向自己的深渊,这是一个“波动、沉默、空无的大公墓”,她以比托马更激进的方式,撕开自己的肉身,“她潜入虚无的核心,她且跃身其中,尸体,不被承认的虚无,依然实存且已不复实存,及对托马之思想极致的嘲谑。”
    处于如此境地,她逐渐走向死亡。然而此处的死亡二字或许也应该加上双引号,因为“她是这个平静而又高贵的夜晚。没有那种对死者掩藏其真实状态的矫饰,没有那种让他们等着从医生的手里死去的最终怯懦。”在第111页,安娜与虚无的鏖战终于结束,托马竟然重又登场。此前并无言辞的他,第一次发表了一番长篇演讲:“我已聊到安娜预谋着自己的死……当我在墙上写下:‘我思,故我不在’这温柔的语句时。这些字词为我带来一个甜美的视象。”在宇宙洪荒的意象之中,缺失与关于缺失的缺失相互交融,托马终于坦白:“夜晚,现在,什么也不能使我存在,什么也不能将我与你分离。”我们发现,在这近似于经典戏剧三段式的结构之中,一开始我们尚只是凝视虚无如何湮没托马,逐渐,我们开始彻底被虚无的经验包围,眼睁睁看着虚无如何更进一步包围主体,并将之消灭。到了第三段,我们竟然开始进入托马的视角,成为了深渊本身,用虚无自身的视角去审视世界与毁灭。
    到了作品的结尾,调子似乎欢快起来:“为了他,土地上茂长出一片果园,鸟儿飞翔于虚无之中,而一片汪洋大海在他脚下展开。”但这创始之初的意象倒未必能让读者感到愉快。毕竟,我们真真切切地成为过一次深渊,这大地初开的景象,只会让我们重新想起我们的原罪所在。因此,在作品的最后一页,托马看见世界边际的子民再度屈从于大海的诱惑时,他“也纵身一跃,却是哀伤地,绝望地,仿佛耻辱于他已经起始。”
    虚无大获全胜。在这部作品之中,它彻底拥有了主体性,而人受制其中,并终将成为它,以虚无之思维去言说,体会其中的甜美与绝望。而阅读此书,或许是我们最接近于虚无本质的一次体验。





欢迎光临 推荐书 (https://www.2hao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