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

标题: 物极必反 [打印本页]

作者: mghouai    时间: 2018-9-9 22:07
标题: 物极必反
物极必反

不知怎的,突然就想起这个词。当它在我脑中盘旋了一阵子后便扎了根,再也挥之不去,然后就觉得很有必要对它的含义去探究一番。可费尽脑子也想不通,物极怎么会反呢?比如快到了极点反而是慢,动到了极点会静,怎么可能?似乎很不合常理。

按正常逻辑推理,快速运动的物体由动到静需要有一个时间、一个过渡,然后才慢慢的静下来,直至完全不动。可现在面对的是“物极必反”,必须要寻找动到极点是静的事例,叫我去哪儿寻?思索许久,仍找不出个现成例子来。

隔了几日,当我在厨房间乱折腾时,无意间碰到了什么,只听得身后有“哆哆”的怪异声响。我转过头,看到了正在摇摆不定的高压锅。因锅底的一端搁在灶台上,另一端架在了燃气灶上,形成一厘米的落差,在外力的牵引下,锅像钟摆似地摇晃了起来。越到后来,愈加摇得激烈,响声也愈来愈强烈,最后频率高得难以考量,直至完全静止。即便是不动了,在这之前的一毫秒,锅的内部只怕仍有千亿兆次的晃动频幅,只不过肉眼觉察不出罢了。不经意之间,终于找到一个物极必反的活生生的例子。

只要存心,或早或晚,生活总会给予你回报。

既然发现了这个实例,我立马又想到乒乓球。随便找一只球来,让它自由落体到桌面上。球开始会弹得很高,之后越弹越低。上下几十次后,球越发地贴近桌面,同时频率也越来越快,最后已快得只看见球的影子。想来,乒乓球在静止之前振幅也已达到极致,然后便是死一般的寂静。这便是物极必反的又一事例。

先得解释一下,因本人才疏学浅,对词义的理解有点偏颇,我想当然地以为物极必反的意思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后就会演变为纯粹的相反或对立面。正因入了误区,才觉得很难在实践中来加以佐证。后来,老老实实查了百度,才晓得我错了。

物极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这下好了,终于消除了误解。不过还得感谢肤浅的自己,以致于误打误撞,反而有了新的发现。使得“物极必反”所涵盖及阐释的内容更加丰富完善了。

至此,我得给“物极必反”重新补充定义:当事物发展到极端,除了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外,有时直接就抵达了相反面或对立面。

既然有了正确的认知,那就可以步入正道继续往下探究了。

喜极而泣:高兴到极点会流下泪来。多数观点认为这泪水是喜悦之泪,比如奥运会运动员夺冠后兴奋地泪流满面。而我认为这泪水不全是来自喜悦,当他背过身时,泪水中包含的情愫会很复杂,喜悦之中会夹杂着一丝悲情,还包含着之前所受的诸多质疑与万般委屈。这泪水是全身心的释放,是各种情绪的集中发泄。因为这种快乐已达到极致,比一般的快乐要高出许多倍,既然已达到了顶点,自然会向反方向转变。

由“喜极而泣”又衍生出“乐极生悲”。字面的意思是欢乐到极点后会发生令人悲伤的事情。这一点不难理解,欢乐到极点难免情绪亢奋、血压升高,人会变得肆无忌惮和得意忘形,在这种非理性状态下发生点坏事再正常不过。但我认为解释得不够全面,应当还包括乐到极处会产生悲哀的情绪。为何会这样呢?可以反过来想,如果不生悲,那是由于还没乐到极致,说明程度还不够;而如果真的生悲了,也好理解。那悲哀或许是一种反刍,是快乐降临之前对所历经的艰苦的等待、痛苦的折磨、痴心的付出的必然奖赏。因为这种奖励来之不易,尤显得弥足珍贵,所以必须要以泪水来酬谢。

那反过来呢,悲极是否生乐?好像也成立。悲伤到极点后会释然、会解脱,郁闷阴霾的心境会逐渐明朗,快乐便随之而来。

冬至那天,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开始生发,这是阴极阳生;同样是冬至那天,日南至,日短之至,以后太阳向北转移,白天也越来越长。此可谓物极必反。

由物极必反,有人扩展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见解来。看似很有道理,但用在天下大事上犹可,对应于夫妻之道就未必合适了。哪有离婚久了都复合的?不过,在同一屋檐下,夫妇之间吵吵闹闹,吵完又好,好了又吵倒是很正常,也很符合。

再看看百度上对词义的引申,“物极必反”是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运动变化的命题。老子首先提出了物极必反的思想。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由道产生运动,到一定极限,又复归于道,如此周行不息。

至北宋,程颐明确使用了“物极必反”一词。他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以至互相摩荡,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即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这就是“物极则反,事极则变”。他又认为,万物消长盛衰,周而复始,而阴阳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理的存在,即所谓“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程颐把先秦以来“物极必反”的思想,发展成为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综合来讲,物极必反是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事物而言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且多数情形下是适用的。我觉得其中的“反”字改成“返”则更合理。因为“返”的意思是回转、返回,虽然“反”的古意也有通“返”一项,但难免会让人引发误会。而且,用“反”的话,感觉变化太快、太突然、又太绝对,同时也不符合现实(即使也有一二事例);用“返”就有了回旋、转折的余地,甚至有一段相当长的过渡时间,比较贴近事实。

物极必反,物极必返矣。





欢迎光临 推荐书 (https://www.2hao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