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
标题:
拿什么保护你,我亲爱的老师?
[打印本页]
作者:
好书推荐
时间:
2015-12-15 11:37
标题:
拿什么保护你,我亲爱的老师?
1.jpg
(21.15 KB, 下载次数: 105)
下载附件
拿什么保护你,我亲爱的老师?
2015-12-15 11:34 上传
近日,“复旦投毒案”有了最新进展。林森浩的家人告诉记者,最高法已经下发核准林森浩死刑的裁定书。此前,林父为救儿子奔走呼号,令人动容的父爱柔情看来终究改变不了法律的刚性。这个结果对于大多数旁观者而言,应该说不算太意外。不过最终的消息传来,还是让不少人感叹唏嘘,为人性的不可捉摸,也为两个家庭不幸的命运。
校园恶性事件一个接着一个,而且似乎呈现“多点开花”的特点。记得前不久,我刚刚写过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大被母亲打死的评论。在此前,我还关注过校园群体性暴力。而最近两起恶性弑师事件,又再次引起人们的恐慌。10月,湖南邵阳邵东县,3名未成年的初中生入室抢劫,持木棒殴打一名女教师致其死亡。12月4日,同样是在湖南邵阳邵东县,一名刚满18岁的高中生,当着母亲的面,连捅数刀杀害了自己的班主任。这也是我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到底什么仇什么怨,让本该被感恩的老师,成为学生行凶的对象?
一个地方连续发生两起恶性弑师事件,可能事出偶然。观察两起弑师事件,其血腥程度都让人不忍直视。有媒体统计,一年来,媒体就已经公开报道了13起学生恶性伤害老师的事件。其实,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叹,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成为了“高危职业”。
这种“危险”,是多方面的,恶性伤害和生命遭遇威胁,那是极端案例。我的一个教师朋友,就遇到一个喜欢掀女老师裙子的熊孩子。孩子半大不小,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关键这个熊孩子的母亲,还百般维护自己的儿子,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其实很多的教师的确就像我的这位朋友,不仅承受教书育人的压力,也承受着家庭教育失败、社会失序传导过来的恶果。作为老师,其角色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助产婆”,同时也是清除孩子身上不良毒素的“清道夫”。
他们每天与这些躁动不安的年轻人打交道,就像是与野性未除的烈马相处。
但是,保护未成年人这样的口号越喊越响,教师的权威性却日益衰落。一个不小心,那些被家庭惯坏、被社会熏坏的熊孩子所造成的恶果,就可能全无道理地落在这些可怜的老师身上。
老师也就“顺理成章”成为社会畸形和变质的“兜底人”,成为整个社会积弊的无辜“替罪羊”。
仔细分析湖南邵阳邵东县两起弑师事件,不难发现,两个案子中的受害人与杀人者之间都没有个人仇恨。在最近的一次采访里,记者询问凶手对被他杀害的老师的印象,凶手竟然笑着答:“他除了有点啰唆,其他还不错”——很多人据此骂这个凶手是“变态”。不过在我看来,这话正好说明,这种伤害其实很接近所谓的“无差别杀人”,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实质性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它说明,
老师受到伤害,很多时候是非常无辜的。老师不是孩子仇恨的对象,而只是孩子压力的“出气筒”。
心智未满的孩子,以为那些敦促他们成长、给他们打分的老师,就是所有压力的源头。殊不知,这些教师和他们一样,都是这个社会负能量的受害人。
霍布斯说:“邪恶的人是强大了的幼儿”。青少年的人格还没有完全成熟、还没有完全社会化,身体却已经强大,是典型的“强大了的幼儿”。再加上现在社会越发紧张和复杂的环境,更是让处于学习和模仿阶段的青少年,像个肮脏的海绵,吸收了太多这个社会倾泻而来的怨气、压力和暴力美学。最接近这些人的教师,就像时刻抱着一个“火药桶”。而且,青少年犯罪历来就是刑事犯罪的大头,大概占了70%以上的比例。更令人不安的是,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出现低龄化、逐年增多的趋势。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保护我们亲爱的老师呢?有人说需要给孩子减压;有人说改变教学方法;有人说要大力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还有人想到《教师法》然后说:就靠它了。但要我说,
这些方法可能都是对的,也可能都没什么用。我的那位教师朋友,提供的办法是:辞职。
事情显得很悲观,但也只能在悲观中前行。人们应该明白,其实老师们受到的伤害,真不应该单纯地归咎于教学方法过于僵硬,而老师常常是在为整个社会的弊病“受过”。它可能源自一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也可能源自泛滥成灾的暴力影视剧;还可能源自一本网络玄幻小说……我们老是以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
一个社会的戾气,在某一处阴暗的角落诞生,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个种子最终结出的苦果,却可能被那位倒霉的教书先生“收获”。
(文/曾炜)
欢迎光临 推荐书 (https://www.2hao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