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

标题: 2016年玉林中考作文《一景一物总关情》怎么写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6-8-1 13:40
标题: 2016年玉林中考作文《一景一物总关情》怎么写
2016年玉林中考作文《一景一物总关情》怎么写
作者: 好书推荐    时间: 2017-2-10 15:41
2016年玉林中考满分作文:一景一物总关情

春天,含在鸟的歌声里,是从鸟的喉咙里唱出来的;春天,冻在冬日的冰晶里,是从积雪里融出来的;春天,藏在饱胀的花骨朵里,是从枝头里绽出来的;春天,埋在深深的土地里,是被草芽儿顶出来的;春天,包在柔和的清风里,是从山林里吹出来的;春天,裹在如丝的细雨里,是从云朵中飘下来的。

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

踏在春天的石桥上,捡起一块石头,砸向已经融化得很薄的浮冰,聆听冰龟裂的声音。走在春天的草坪上,褐色的泥土散发着芳香,上面已有星星绿色在探头探脑。随手掐下一棵草芽,轻轻一捏,嫩绿的汁液便溢了出来,被染绿的手指上,留下的是那样一股清新。

倚着柳树,迎面吹来的风混杂着花朵的沁香。这风,犹如一只温暖的大手,在抚摸我的脸颊。它与其他季节的风比起来是那样的不同:它比夏天的风凉爽得多;经秋天的风温柔得多;比冬天的风温暖得多。正是这只“手”,抚绿了杨柳,抚开了花朵,抚出了草芽,抚融了冰雪,抚皱了湖水,抚醒了动物。多么温暖的“手”呀!

不知何时,雨,悄悄地来了。它不像夏天的雨,大吵大闹地来来去去;它不像秋天的雨,总是带着一股莫名的凄凉;它不像冬天的雨,匆忙中带着几分无奈。春雨,虽说是雨,却如同烟雾,沾衣不湿,拂面不寒。难怪大诗人杜甫会用“润物细无声”这个句子来赞美春雨。

想到这儿,我不禁心生无限感慨:如果将一生比作一年,春天,就是青春。春天,农民播种。青春,我们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等到收获的秋天,才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作者: 好书推荐    时间: 2017-2-10 15:43
  《一景一物总关情》作文

  又下雪了。

  今年雪比以往来的早了一些,也许是那些雪花精灵按不住冬天的喜悦,情不自禁地来到人间,顿时把人间装扮成银色的童话世界。

  漫步走在雪中,脚下觉得软绵绵的,并发出沙沙的响声,那是雪花精灵快乐的笑声,这时它们正在你的脚下嬉戏。一些精灵第一次来到人间,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之感,就在天空中飘呀飘,东瞧瞧,西望望,舍不得落下来,可一旦发现好地方,就会迫不及待地飞过去,去那里游戏、歌唱。

  雪是一位魔法师,她将她那美丽纱衣向上一抛,顿时一股白色的气息倾泻而下,人间,顿时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这白色的世界,是属于孩子们的,凡是被精灵们覆盖了的地方,就会有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他们和雪花精灵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又一起手拉着手,围着刚刚堆好的雪人,唱呀,跳呀,那天真无邪的笑声一直回荡在天空中久久不停息。

  雪是一位勇士。她指挥着众多的雪花精灵,去田地里战斗,去消灭那些毁坏农田的害虫。这些坏家伙们哪里抵得过英勇的雪花大军呢,个个都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雪花战士那会放得过它们,乘胜追击,把这些“害群之马”统统消灭掉了。“嘿,哈哈。”雪精灵们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呼——呼——”风婆婆来了,雪花们又跟着风婆婆去另一个地方战斗去了。

  雪的美,不仅仅是银装素裹的外表,雪有丰富的内涵。雪是冬天的使者,也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只要有雪精灵的地方,就会充满丰收的希望。
作者: 好书推荐    时间: 2017-2-10 15:45
《一景一物总关情》——写作指导之借景抒情

         写作中常常有学生苦恼于表达情感时苍白无力,叙事又有如流水账。若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下意识地借助他物来表达情感,于景物描写中见真情流动,那么我们就能很容易达到中考作文标准中的“感情真挚”这一要求。

那么什么是借景抒情呢?

         王国维说过:“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思是说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都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景物的外观就是感情的映照。下面以张爱玲 《金锁记》为例:“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皓月当空,不同的人观月便有不同的感观。年轻人忙于写情信向心爱的女子表白,最终落得一场空欢喜,眼泪湿透了曾经热切的文字;而老年人抬头望月,看到的便是沧桑百变物是人非,时光模糊一切与月亮有关的往事。所以,景语便是情语。

         借景抒情,出发点应该是“情”。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很多人认为是悲喜之景对应“以物喜”“以己悲”,景动情动,实际上应该在选悲喜之景前范仲淹已经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主题需要而特意选取了这两幅图画。也许悲景中有乐景,不是我所取之景,不写。所以,“情哀则景哀” ,“情乐则景乐”。

借景抒情,又可以借哪些景呢?这就需要我们成为一名导演,为自己的情选择合适的道具。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导演为了表达他对恋人的难舍难分,选了秋天这个季节,(寒蝉即是秋天)地点长亭,(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里相送了吗?)傍晚,雨后,还得有要酒相送。一觉醒来,咫尺天涯,只有那杨柳依依,残月映照,怎么一个愁字了得!这也提示我们,从生活中取景,还可以从古诗词里取景。

         导演的题材选好,还得想办法从哪个角度去拍摄。在这里笔者总结如下几个方法给同学们:

         1.对比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晏几道在《临江仙》里写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个人孑然独立面对一地残红,悲苦万千,细雨绵绵中竟有一对燕子呢喃情语,恩爱缠绵,此中孤苦便对比得淋漓尽致了。

         2.五觉法 。通过人的感官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光、声、味、嗅、触等)  朱自清《荷塘月色》:“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通过视觉、嗅觉、听觉的共同感知,朱自清把荷塘月色写得细腻可感,如水墨画般朦胧唯美。

         3.“特写”法 。 “镜头特写”,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若干细部来描写。有些景物比较单一,那么我们可将其细化。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呐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呐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吧,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为表现白杨树的团结向上不折不挠,作者将白杨细化到它的干、枝、叶、皮,热情洋溢地赞美它。

          4.“广写” 法。 视角范围大,可以涵盖大范围景物 ,展现生动广阔的背景式的画面。如张洁《挖荠菜》:“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象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作者为了表示“我”当时有家不能回的情感,极力渲染出一种归家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我”的难过和惶然。

         5.多用修辞。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让情感更加细腻动人。如拟人、比喻、夸张等待。以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为例:“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这篇小文章因为作者大量运用了拟人手法显得趣意横生,仿佛这花是他的女儿般天真烂漫,婀娜多姿。

         俗话说“情随景迁”,但在作文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中,我们要力争做到“景随情变”,也就是说,要善于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写景。使自己文章中的“景语”皆成为“情语”,使自己的文章“一景一物总关情”。
作者: 好书推荐    时间: 2017-2-10 15:49
    一景一物总关情

    【技法指导】
    大家都知道:人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作文如果离开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人的特征常常无法表现,事件也常常无法展开。成功的写景不仅能交代环境,发展情节,而且能烘托人物性格,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但是如果不管文中涉及何人何事,不论笔下人物何情何感,都来一段“今夜星光灿烂”的描写,也就是说为写景而写景,为状物而状物,那么,不仅不能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反而会成为其累赘。

    因此,景物描写绝不能信手拈来,任意而为。

    那么景物描写怎样才能有明确的目的呢?

    在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中,景物描写要为表现人物的情感、体现人物性格服务。鲁迅先生的《社戏》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是渔火。

    《社戏》中写到:我想去看戏,母亲却不让我去,而最终又好不容易有机会去看戏,此时心情之愉悦是可想而知的,因而作者笔下的这段景的显得清新、明快。细细想来,我们不难发现,此时作者笔下的景美,是因为此时“我”的心里“乐”。

    再来看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中这样一段描写——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而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这段文字,是对草原环境的实写,它不仅给我们交代了红军长征行军的艰苦,衬托出火对于红军部队的重要,而且告诉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存干燥的七根火柴是极不容易的。它对表现无名战士忠于革命忠于党的崇高思想,起了十分重要的衬托作用。

    叙事类的文章是这样,写景类的文章更是如此。在这类文章中,景物描写更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以写景为主的文章,或即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中“景”的刻画或要与所抒之“情”相融,或应与所言之“志”相合。散文家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文,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的美景及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景的赞美,对人民幸福生活的祝愿。请欣赏下面的文段——

    ……海水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沐浴着这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水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这两段文字,抓住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描形画状,拟声绘色,由物及人,无一字不着“赞美”之情,无一句不含“祝愿”之意

    俗话说“情随景迁”,但在作文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中,我们要力争做到“景随情变”,也就是说,要善于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写景。使自己文章中的“景语”皆成为“情语”,使自己的文章“一景一物总关情”。

    【名篇精段】
    我躯体无限地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黑色的大旗,飒飒地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驰骋。

    ——徐志摩《泰山日出》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缓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乐吧沉沉地弹,徐徐地扣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余秋雨《听听那冷雨》

    【他山之石】
    我 真 感 激 他
    谭  洁

    树林里,光线暗淡,只有几缕微弱的阳光挤过浓密的树叶,一线一线地飘着,就如我的愁思,如丝如缕。

    我又摊开那张给我带来了无限烦恼的物理试卷,触目惊心的“56”又使我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拿回家签字!”回想着老师的无奈和责备,我全身的血都往上涌。刹时,同学的迷惑、老师的恼怒、难言的羞愧又一次涌上心来。

    “见你的鬼去吧!”

    那一团早已揉烂了的试卷被我狠狠地扔了出去。

    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烦恼:我现在怎么办?不敢回家;不敢看写字台上那堆叠如山的复习资料;更不敢面对家里今晚的“暴风雨”……我只得漫无目的地徘徊。

    “喂,等一等!”一个年轻的声音在我身后边响起。我连忙回过头,只见一个人正向我大踏步地走来。

    他很年轻,似乎浑身充满了活力。

    在他的面前,我有点自惭形秽了。他的脸上充满了笑意:“我想一定是遇到什么烦恼了吧?”我不好意思点头,也没有摇头。他拿出一张纸,摊在我面前。

    又是那不无嘲弄的“56”!我不禁低下了头。

    “就为这事?何必呢!我想这一定是第一次,对吧?可为什么不让它是最后一次呢?”

    我没有说话,但林子里的一切似乎渐渐明朗起来了。

    他见我不说话,就拿出笔,在试卷上写了些什么,然后笑吟吟地放在我手里。

    我摊开一看,试卷上多了几行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哭泣!在不幸的日子里不要焦急;相信吧,愉快的一天正等待着你。”

    我似乎完全省悟了。猛抬头,发现他已经走得很远,我的视野里,只有一个隐约的小黑点。

    我忽然觉得自己振奋起来,心中的阴云一扫而光。收起那张考卷,迈着愉快而坚定的步子,我走出了那片昏暗的树林。

    林外,一望无际的稻田“波浪”起伏,田埂上,不时走过一两个耕作完毕的农民;大路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披上了落日的余辉。天边,一抹美丽的晚霞正在慢慢地扩散。晚风中弥漫着秋的芳香,空气中透露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暮色中蕴育着灿烂的黎明。

    在我的心里,这美好的晚景都化作了浓浓的谢意——如果不是他,我也许永远走不出那昏暗的树林。

    我真感激他,就如暗夜里的行人感激那默默无闻的路灯。

    〖点评〗    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
    景物描写很好地为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服务,这是文章的主要特点。首段的景物是比较暗淡的,因为此时人物的心情是沮丧的;倒数第三段的景物是灿烂的,因为此时的我已走出阴霾。

    校园秋夜

    吃过晚饭,独自在家感到憋闷,忽想起该去校园走走了。

    校园的秋夜极静极清。天空中没有一块浓云,圆月早已挂上了如泣如诉的柳梢,柔和清幽的月光给校园披上了一层银纱。校门两侧的车棚早己人去车净,不禁让人想起它白天的喧嚣。沿着大道向前走,左边的行政楼里还亮着灯,那站立在楼门两侧的“通知”还未归去,看来还有老师在认真地劳作。

    正前方的初中教学楼将道路分成两半,走过左边的门洞,正面是一大块乳红色地砖铺成空地,同学们在这尽情戏耍的场景尚历历在目,现在,空寂宁静。秋风中,只有树叶在甜咏。一抬头,一道银白的月光折射进我的眼帘,那是由一丛紫藤搭起的小回廊,这是我们自修的“避暑山庄”,此时,洁白的瓷砖分外明亮,紫藤仿佛在向夜风炫耀自己绿色的臂膀。然而,一阵风吹过,又有几片灰黄的叶儿飘落了。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顺道前行,绕过高中部红色的楼墙,我又踏上了那条天天行、日日走,工艺精致、造型独特的长廊。此时淡灰的地面、雪白的方柱冷清地反射着那惨淡而又忧郁的月光。这里包容着我成功的喜悦;这里蕴藏着我失败的沮丧;这里飘荡过我快乐时的欢笑;这里滴洒过我痛苦时的泪水……这里,“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缓步走过长廊,我来到校园的西南角——大操场。漫步油绿柔嫩似地毯的草坪,躺在草坪上仰望星空,细听秋虫的呢喃,感受凉风的轻抚,有说不尽的惬意,然而愁闷的感觉却越发凝重了----这美丽迷人的校园啊!凝聚了我三年高中生活的全部,然而我却无法留下值得纪念的永恒。“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她来说,我只是沧海一粟;对我来说,她却是我三年的唯一。

    我真想留下一点什么,告诉我的学弟学妹,曾经有一个在这里为他的前途而奋斗过……

    朦胧中,一片灯光亮起,同学们来上晚自修了,一个班又一个班的灯光与满天的星星辉映,汇成一片光明,织出一片希望。

    我站起身,走向那片灯,走向那光明……

    〖点评〗    对学校来说是沧海一粟的我,用醮满了深情的笔尽情地写出了校园的美丽——这里,静谧中透着蓬勃的生机;这里清幽中汇着光明;这里,朦胧中织着希望。而静谧、清幽、朦胧的特点,都是通过肯体的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

    【写写练练】
    课内作文
    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
    1. 写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体现情景交融的写法。
    2. 写一篇叙事为主的文章,注意通过适当的景物描写来表
    现人物和主题。
    课外练笔
    1.以“新叶”(或“落叶”)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注意情与景的有机结合。
    2.以“我爱_____花”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注意抓住特征,寓真情于细致的描写之中




欢迎光临 推荐书 (https://www.2hao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