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父亲母亲

[复制链接]
查看: 3950|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16:4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父亲母亲一
  
  父亲和母亲两家隔着一条渭河,六十多年前一条轮船载着母亲由河南岸的大堡子村嫁到了河北岸的嘉惠堡村。
  
  听父亲讲,当年母亲之所以能嫁给父亲还有一段故事。起因是这样的,母亲家的邻居答应把女儿嫁给父亲,临到娶亲时听人说父亲是个秃子,头上不长头发,就想着要退掉这门婚事。后来这事让我姥爷知道了,非常生气,说做人怎么能这样不讲信用。后来,他的女儿嫁给了父亲,后来有了我。
  
  母亲在生我之前已育有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怀我的时候她已经是四十开外的人,而且我还是双胞胎。在六十年代末,社会动乱、物资匮乏、食物短缺、医疗水平落后的种种条件下,不难想象,我和我弟弟是怎么降生到这个世界来的。
  
  我们兄弟俩注定命途多舛,都一岁了,他却夭折了,而我拖着生下来三斤半的身体顽强的活了下来。幸耶?命耶?
  
  且不管他,反正我现在也是奔五十去的人了,活了大半辈子,娶了妻,生了子,孩子也长大成人,等过两年大学毕了业,就该奔他自己的前程了。
  
  他们不象我们这一代人,人生的路不由自己选择。当年是学上不下去了,自然就去干临时工,赶上咸阳第一波城中村拆迁,我被工厂征用,由农民变成了工人。这在父母看来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于是,我们家搬出了大杂院,住上了“鸽子笼”一样的单元房。
  
  可是,在工厂干了十年的我,在前途无望的处境下,辞职回家,这一打击对父母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是的,致命,不到两年,先是母亲因病辞世,半年后,在一个寒冷的清晨父亲也走了。记得,当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后,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咱家的天塌了,我也快完蛋了。”
  
  不能说是因为我让家里这个天塌了的,但是我的辞职和夫妻不睦让这个天少了一角支撑才慢慢地垮塌,这却是毋庸置疑的。对此,我心存愧疚。
  
  曾几何时,每天清晨,我们兄弟几个轮流扶着年迈父亲在嘉惠商场里走着锻炼的时候,乡亲们都投来赞许和羡慕的眼光。
  
  父亲回到家,坐在门口,母亲马上就把早已买归的油条豆腐脑端上来给父亲。安顿好父亲的吃喝后,她又追着赶着给才会走路的孙子喂蒸好的鸡蛋羹。这是一幅多么惬意、温馨的画面,却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永远地定格在了十六年前。
  
  十六年来,我一直想为父母做些什么,而不仅仅是清明去送些纸钱而已。我想说说他们的事,尽管琐碎平凡,可是我抬不起手,下不了笔。我不自信,我没勇气。
  
  我知道,他们把我们几个儿女拉扯大不容易,尤其是我,都好几岁了还跟在母亲后面哭着喊着要吃奶,让邻居们笑话。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穿的自家织的黑粗布棉袄,在学校被城里孩子嗤笑。
  
  这种自卑是别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所以自己常常一个人把自已闷在家里,在中外名著里与那些虚拟的人物对话,喜他们所喜,怒他们所怒,与他们一起在故事中沉浮。
  
  虽然这些年里经了一些事情,见了一些人物,有了一些阅历,可是,相比他们,我还是信心不足。书是自己看,字是在家练,不敢写,写了也不敢給人看。虽然也清楚,有的人写的也不过如此。
  
  但是随着年龄变大,身体变差,医院常进,殡仪馆常出,真害怕自已有一天走了,或者像司马迁那样遭遇大变故,还能不能隐忍苟活,而没有些许文字留给后人存个念想。
  
  所以今天突然的心里有了这样一个题目,写出这么一篇文字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告诫子孙慎终追远。
  
  我的父亲母亲二
  
  父亲姓南名讳清明,生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1999年12月因病去世,享年76岁。
  
  父亲前半生与伯父两人苦掙家业,置地建房,养育儿女。父亲成年累月赶马车为人送货,在国共合作时期还为延安送过粮食,一代秦腔泰斗任哲中老先生也曾坐过他的马车。
  
  这一生最让父亲骄傲的是他结婚那天县政府的警察放一排枪作鞭炮在渭河边迎娶母亲,因为伯父当年是咸阳县长跟前的红人。
  
  每当父亲赶车出远门的时候,祖母总是天天倚门盼儿归。风餐露宿,酷暑严寒,父亲一双足迹伴着两行车辙跑遍了大半个陕西省。后来生活稳定下来,还在县城西门口开了家大车店,生意红紅火火。
  
  可是,政党轮替,转眼解放了,大车店被共产了,牲口归生产队,人也入了高级农业社。听父亲说,那几天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他想不通,凭什么自己辛苦挣来的家业,说没就没了呢?祖母见状,时刻守在门口,怕父亲想不开,寻短见。
  
  后来,父亲想明白了,自己不能死,因为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都指望着他呢。于是,父亲当了生产队的饲养员。
  
  我打记事起就和父亲住在饲养室,闻着尿臊味,帮父亲给牲口铡草料,运草料,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本来是二哥和我俩人的活,可是他老偷懒,因为怕父亲生气,所以剩下的活只有我全干了,谁让我最小,天天和父亲在一起呢。
  
  印象最深的是饲养室的热坑,每到冬天,脱光了躺在席子上,看着社员们在开会,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半夜里又被烫醒了,直喊热。
  
  父亲平日里没什么特别嗜好,就是听秦腔,抽旱烟,喝烧酒。每到年初五,父亲有个西阳村的朋友,也是一车把式,总来看父亲。父亲用一小酒盅倒点酒,用火柴点着,手提铝制小酒壶在火上把酒热好后,两人就推杯换盏,共话从前一起跑车的峥嵘岁月。后来老人年岁大了,烟也不抽了,酒也不喝了,一天就听听戏,打发日子。
  
  父亲腿脚不好,可能是早年风里来雨里去,拔山涉水落下的病根,血压又高,降压药伴了他几十年。父亲可能不太喜欢小孩,没见他抱过孩子。每次父亲早晨散完步后,坐在家门口,不到二岁的孙子蹒跚地走到他跟前叫爷爷,他摸着孩子的小手摇一摇,笑一笑,也不说话。小孙子见状就无趣的走开了。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对儿孙的爱都深藏在心里,不在言语上。
  
  母亲走后,父亲一下子垮了,虽然有儿女们时不时过来陪他说说话,但是只有父亲知道,谁也替代不了母亲陪在他身边。风风雨雨五十年,形影相伴,谁曾想,风烛残年,却夜夜孤枕难眠。终于在挨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后后,在冬天一个寒冷的清晨父亲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我的父亲母亲三
  
  母亲是他们家老大,底下有两个兄弟和一个妹子。她可能没想到自己的终身大事是因父亲的一句愤愤不平的话定了下来,嫁给了一个也许听都没听说的男人,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在我上学念书的时候,母亲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上面的哥哥姐姐已经长大了,大姐都嫁了人。所以母亲把她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也只有我对这份沉甸甸的爱感受最深,最痛。因为只有我知道,是我的无知和自私终结了它,还没有来得急好好地报答她老人家。
  
  隐约还记得,在阴冷的冬天,当我起床的时候,母亲总是把我的棉袄棉裤拿到炉火前烤热后再穿到我身上。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她显得特别无助,于是就蹲在我的炕头,弄一碗凉水,水中立一双筷子,旁边再烧张纸钱,口中念着只有她能懂的咒语,祈祷着筷子不要倒下。母亲用这种古老的袪病方子保佑小儿子平安,因为她已经失去一个了,不想再失去另一个。
  
  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一天天长大成人,而她日渐衰老,两鬓染霜。母亲是很要强的人,话又不多。嫁到我家来以后,一大家子人的吃穿用度她都得管,不光是我们姊妹几个,还有伯父家的孩子,因为伯母因病去世早,留下和我们一边大的几个没人管,所以他们几个从小都把母亲叫“二妈”。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含辛茹苦,只有母亲知道。因此,在祖母八十七岁高龄去逝的时候,母亲特别难过,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来,好象把多少年隐忍的委屈一下子全都哭了出来,闻者无不唏嘘动容。
  
  自从搬到楼房以后,不用烧火做饭了。每天早晨当我还睡着时,就听见阳台上母亲在生炉子做饭,烟气呛的她的不住的咳嗽,这时我就鼻子发酸,眼圈发红。回想起小时候,母亲做饭,我拉风箱烧火,风箱上蹲个小收音机,播放着评书或流行歌曲,或者手里捧着连环画,边拉边看。那时候的生活,多好啊,无忧无虑,其乐融融。
  
  可以人总要长大,总要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可是父辈们没文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可是他们给我们的是生命的教育,用他们的行动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事。而我们总是那么的无知,总想着他们身体好好的,能横能走,没病没灾,孰不知病痛和死神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进。
  
  母亲得了冠心病,犯了一次,每次给她买的药,她总说贵,舍不得吃。那年春天,刚给母亲照了一张老像,十寸的,老人很高兴。结果到了夏天,因为母亲给自己买了一件漂亮短袖,高高兴兴地穿着坐在家门口乘凉,结果感冒了,打了几天吊针,不见好转。等住进了医院,老人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啥时能出院,说父亲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照管。
  
  可是,她老人家再也没有回来,在医院里最后吃了一碗在她看来很奢侈的方便面后,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她的亲人们。
  
  那天是一九九九年六月六日,再过二十几天就是她七十大寿的日子,可是她没等到。半年后,父亲也走了,和母亲做伴去了。在这世上,只留下了一处每年长满迎春花的坟茔和一块低矮的墓碑,给后人来凭吊、祭奠。墓碑上母亲的名讳是董玉兰。
  
  我的父亲母亲四
  
  老人去的太突然了,还没等我明白什么是孝顺的时候。开始那几天,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总感到母亲是出远门了,走亲戚去了,过不了几天就回来了,家里还有这么多人等她呢。可是一天,二天,十天,八天,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次次过头七,三七,七尽,百日,周年,终于明白母亲永远也回不来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看着旁人家团圆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像无根的草,四处飘摇。逢着朋友就说,父母在家就是宝,不留遗憾陪着好。老话说的没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是这话,父母在时,有几个孩子能体会到失去时的感受呢。还能说些什么呢,心痛!心痛!
  
  生命是父母给的,我只所以还不是一个怎么坏的人,是父母修来的,到现在,儿子也考上了名牌大学,是父母积来的。可是我能给父母些什么呢?现在只有把这浓浓的思亲之情化为文字,当成祭文,念给他们听,清明上坟时化给他们看。
  
  你们在时牵肠挂肚每个孩子,现在儿孙们也想念你们啊!尤其在这冬日里,在父亲十六年祭日到来的时候,做儿子的在这里给你们说说心里话。
  
  如果有来生,我还愿做你们的儿子,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2015年12月1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5 05:06 , Processed in 0.0611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