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作文] 校庆纪念作文

[复制链接]
查看: 5530|回复: 1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16:0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庆纪念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16:02:26 | 只看该作者
【校庆纪念作文篇一:礼赞母校】

泱泱渭水,一派蜻蜓点水,曙光校园的蓬勃迹象;敦厚长大,一篇沧桑巨著,钟灵毓秀的学府芬芳!

秉承弘毅明德,笃学创新,长安大学阔步前行,茁壮成长,共和国六十年华诞,从青丝墨绿到两鬓斑白,从枝头新生到大木参天,这片热土留下的岂止成绩斐然,精神崇尚足以撼天动地,切人心脾!

我,一名经本校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深深爱着我的祖国,爱着培育我沉潜治学的长安大学!

祖国,古老且又年轻,饱受艰辛磨难,且又毅然挺立,幅员辽阔且又屏障叠起,物华天宝且又蕴意深远。到夜色通透,时常仰望星空,考念圣贤英烈,正目时代脉搏,瞭视中华腾飞,不禁红润了我的眼角。

母校,包罗万象,生机盎然,英才辈出,风范使然,国奋进亦同奋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明心静气,淡泊致远,回味那曾梦回萦绕的足迹,走在修远大道,夜色弥蒙,思想喷发!临坐明远湖畔,赏云观鱼待七星,鸟鸣蝉悦柳添姿。遥望西天残阳落,一轮明月天心照!良辰作伴,美景依托,手捧书香,不亦乐乎!自然的状态映射了自然的心态,正是这座校园,给了莘莘学子无限遐想,而校园活力不正是学子的风华正茂吗?

春光的暮色已经来临,校园里芳草萋萋,在鸟儿的欢歌笑语中流露着母校的紫色润物!盛夏炎炎灼人,同学的心里总显平静,因为强闻博志,更因为陶冶了一份淡定稳健的情节!三秋玉树,深于清林,新黄色的梧桐叶在微风的摇曳下沙沙做响,这依然是一道自然的节奏!冬雪瑟瑟,草木凝心,期待着,期待着又一个春色的萌发!

最为令人赏心的当然是形式各异的校园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渭水之星、渭水大讲堂以及包括各领域的知名学者讲座等等,每逢参加,同学们总是热情不减,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拓展知识层面,还可以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对专业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课余时间,会选择约几同学去到桃花园周边走走,呼吸郊外的清新空气,相互交流心得,抑或去图书馆读书,在那浩瀚学海尽情游览。毫无疑问,这对启蒙思想的形成具有标志性意义,并且为航海中的一叶扁舟指明方向,也就是灯塔效应。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老一辈交通人还在为修建高速公路的必要性深入探讨之时,祖国大地已在开始酝酿前所未有的改革,翻阅历史记忆,品读长大沿革,正是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奠基了母校的辉煌历程,因此同学壮志,必定恪守本职,为社会主义大厦报效终身。工学应用,经学统筹,文理并重,格物致知!随着学术框架的完善构造,母校正在全面进取。

长安,取自长治久安,往昔十三朝古都,今日之西北咽喉重镇;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贞观开元,文景大治,早已响彻世界,冠名宇内。大学,广博汇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座知识殿堂,学子翱翔,徐时成长!

曾经,去过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东南,湖大中南,倒是更加喜爱母校,当我攀登武当,崂山仙境,亦或巡游灵隐,秦巴南宫,总想探根朔源,深思熟虑,今天的空前规模,铜炉升紫烟,香火连绵,却是哪位大道长大和尚,如苦行僧般初历此地,观象大山走势,终寂此地。是这样的,苦行僧的到来,普度众人,传道授业,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此,这份感召令周围人大数追随,开山铺路,搭庙建寺,数百年后便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般宏伟!当今的隐士大才若要苦修行为,将不会再来造访此地,不因地气已尽,着实先人智慧,不便伏惟,而若来这里,慕名则可。我爱母校长安大学,直白的爱她,因为年轻,因为容光焕发,因为潜质怡然!

【校庆纪念作文篇二:一路风雨一路歌——庆西政六十周年校庆】

群山逶迤,两江回环;巍巍学府,屹立西南。

自强不息,历创业之维艰;精思睿智,穷学术之浩瀚;

博学笃行,育时代之英才。日新月异,志在峰巅;

继往开来,吾辈当先,扬西政精神,垂久而传远。

这样的歌声曾一次又一次成为了一种精神图腾根深蒂固地保存在每一个西征人心中。这样的歌声,不仅仅是壮丽,即使你轻轻地唱,小声地合,那一股浩大的洪流仍能清晰地流过你身体的每一寸。那是凝结了六十周年的一股热情。代代延续,纵使轨迹两旁依旧不断风雨,这一份前行,依然铿锵有力。

08年夏,慕名而来的我,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在萌动。依稀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口中的神圣的西政,报刊杂志上传奇的西政。时间逝过,多少隽永都留在了这里。那时的人还在那块小石板上琅琅诵读吧,那时的人还在那盏路灯下细细咀嚼法律的精神吧。那时的人都还在,还在那里用一个时代的沉思画出了一个漂亮的感叹号。那时的人都离开了这里,都在一个个城市的角落里继续他们的西政精神。那时的人,那时的风景,那时的沉思,那时的梦想。都如同一缕缕从树隙中投递的日光点点,伸开手,我们依旧能触碰到那份温暖,那份悸动。曾经的奋斗在这里,即使白发换少年,曾经的理想也在这里,即使早已千帆过尽。

六十年历程光阴流转,六十个春秋薪火相承。掀开历史,有多少故事摇曳在我们渺远的记忆深处?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该有多少长者的不朽故事,青年的铮铮誓言,少年的连绵遐想铭刻在我们幽深的心扉?

这样60年比任何一个政法院校都值得记忆。偏居西南一隅的地方却被称作中国法学的“黄埔军校”,这个被歌乐山裹挟的小地方却走出了中国法学界的“半壁江山”,他们的名字在今天光芒夺目,大法官、大检察官,最高政法机关的管理者,影响中国法学的学者。

在钟灵毓秀的歌乐山下,庄严肃穆的烈士墓旁,400亩荒坡上,这是梦想曾经扬帆的地方。这里曾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旧址,是美蒋特务囚禁、屠杀革命者的地方。校史记载,选址这里“正好以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教育青年、培养政法干部”。西政也曾经历经受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发展步伐逐渐缓慢。和所有遭遇“运动之苦”的中国高等学府一样,在“砸烂公检法”、“停办政法院校”的恶浪中,西政被停办近十年。而1978的到来,无疑是西政历史上最明媚的春天,1978年历史的分水岭。此前的25年历尽磨难,凄风苦雨;此后的25年劫后重生,柳暗花明。1978年2月18日,国务院高教部决定将西政列入全国首批重点院校,而且是司法部所属全国5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大学。这个光环让西政人倍感鼓舞。西政得以鹤立鸡群并伴随长久的荣耀,西政校友承认那是当年连续的“政策占先”所成就的。

春华秋实,岁序更替。青春与梦想交织、激情与汗水鼓荡,成就了西政六十载辉煌。或许在这60年的进程里也曾荆棘满布,或许在这60年的天空里也曾风雨密布。但是历史选择让我们站在了这里。我们有幸看到了过往的60年的岁月。我们有幸站到了60周年这样的一个顿点。那我们应该思索的是怎样继续下一个辉煌的60年。怎样保存并发扬这样一种独有的西政精神。

我想每一个西征人的心中都紧紧地系上了一个西政情结,不管你现在在哪里,你的那份情结仍旧是你内心那一块最柔软的地方。春风化雨,润泽青史,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奋斗求索。西政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攻坚阶段,对学校历史的“寻根”,是能激励全体西政人缅怀前辈,铭记过去,铭记辉煌,向往辉煌。西政需要再续辉煌,在向法治社会转型的当下,西政当重拾“中国法律的黄埔军校”之重任,让更多西政人成为像贺卫方、梁治平、梁慧星那样的“星星”,闪耀在学界和实务界。歌乐巍巍,仰天地浩然正气,嘉陵滔滔,求世间不变公平。这样的西政精神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弘扬的。路在我们脚下,一步一脚印,或深或浅,但我们总是在路上,看到的总会是有一番风和日丽。博学笃行任四时风雨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文以载道积十年岁月谆谆教诲语发自心。

60周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颗小树苗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的年轮印记,意味着一个少年成为老者的人生旅程,更意味着一份文化底蕴沉淀的历史厚重。而我们站在这里。看见的是下一个更加灿烂的60周年。我们幸运着,企盼着,眺望着,准备着。

一路风雨一路歌,合着那铿锵有力的节拍,我们从容,坚定,豪迈地高声唱着,“继往开来,吾辈当先,扬西政精神,垂久而传远”。

【校庆纪念作文篇三:喜迎校庆作文】

金黄的深秋驾着微凉的“风车”姗姗到来的时候,我们那慈祥的母校迎来了她六十周岁的生日,因为如此,一切空气变得活泼而轻盈起来,仿佛都为滁州学院——这位优秀的“母亲”,献上最深情的祝福。

六十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六十年的时间,可以历练一所学校,我们走过艰辛,走过辉煌,曾经在困境中追求突破,在璀璨中点亮斗志。回顾六十年风雨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师资力量稳步提高,教学业绩引人瞩目。

回眸六十年,卓然不凡。滁州学院走过了脚踏实地、诲人不倦的六十年,走过了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六十年。六十年来,滁州学院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打造了滁州学院昨日的辉煌;用知识和智慧,挺起了滁州学院今日的脊梁;用博爱和文明,积淀了滁州学院丰厚的底蕴;用豪情和壮志,书写了滁州学院壮丽的篇章。真可谓:耕耘共收获一色,奋斗与成绩齐飞。

弹指六十年,桃李芬芳。每一个心灵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一个梦想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滁州学院是一片智慧的沃土,一座攀登的人梯,一盏不灭的烛灯,一个灿烂的星际。在这一片属于梦想的天空,用阳光和希望,为无数心灵托起飞翔的翅膀。六十年璀璨,聚焦多少远眺的目光;六十年雄视,生长无数奔放的诗行。

风雨六十年,悠悠情愫。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在滁州学院这块沃土辛勤耕耘过的每一位教职员工;我们不会忘记,在山东轻工业学院留下青春印迹的每一位校友。

透过薄薄迷雾,看那初生的阳光一丝丝地落下来,柔柔弱弱百般可爱。喜欢倚着栏杆默默凝望外面的风景,看斑驳的树影,看同学背着书包结伴而来,把青春的足迹带进校园的每一寸土地。

足球场上纵横驰骋,篮球场上叱咤风云,运动会上洒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演讲比赛上留下了我们激情的篇章;文艺晚会上拍摄下我们纯真的演义……

滁州学院,是我们青春的舞台。我们伴着花样的年华一起走过……

明月之下,我感叹:“有的人相识很久,但还是那么陌生;有的人刚刚见面,却恍若隔世相逢……

滁州学院,是我们友谊的摇篮。滁州学院,我们伴着心灵的共鸣一起走过……

很早的时候,天才微亮,雾气笼罩着整个校园。灯光也不甚明亮,一圈光晕乳白色的,如被浓浓的牛奶洗过。就这样,新的一天到来了,它却预示着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滁州学院就是这样一位人生的智者,用他的心去包容我们,爱护我们,指引我们去做未来社会合格的主人。鸟儿欲展翅,他便为我们提供天空,蔚蓝温馨;鱼儿欲嬉戏,他便为我们提供海洋,幽邃神秘……

未来就在眼前,只要心中有梦,理想就不会破灭。面对未来,我们高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命运不会施舍,何不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滁州学院,是我们通往梦想的阶梯。滁州学院,我们伴着坚定的信念一起走过……这片圣洁的土地上,洒下了我们多少欢笑?多少泪水?成长的足迹、纯真的誓言,都是忘不掉的日记。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滁州学院今日的荣耀是对过去积累的肯定,我们又怎能为曾经的光环所困住?勤学好问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去开创一条新的道路,为我们的家园涂上一抹清新的色彩,洒满爱的浓厚……

六十年的历史已在身后,一起走过的日子,留下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我知道未来在等着我们,所以,我固执地相信,滁州学院——我们可爱的家园会永远年轻……永远……

感谢您,我亲爱的滁州学院,给了我们种种宝贵的良机。祝愿您,我敬爱的滁州学院,愿您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辉煌、美丽。

【校庆纪念作文篇四:献给我的母校】

时间或许真的有些匆匆了,十年之久却似过眼云烟了。或许一个仅呆了两年的学生并无法畅谈你的风华十载,但我能用心去聆听……

我喜欢徜徉于那植满汀兰的花廊,柔抚妸娜的垂柳,因为我爱慕你的英姿。烈日下花廊中紫藤投下斑斑驳驳的影;煦风中杨柳飘飘宛若忘我的舞者;风雪中挺拔的白桦,那是屹于大江畔浩然的诗人……校园中无处不氤氲着美的气息。我听到了:这并非偶然,而是您一手操持起来的,愿紫藤的清香拂去孩子们的压力,依依杨柳驱走阴霾,白桦的风骨带来坦荡。于是您的倩影便映入了心扉。

我喜欢驻足于楼前,看着米黄色的欧式教学楼,体味一番别样的异国风情。因为我憬慕你的中西合璧。米黄色的欧式建筑荡漾着一股浪漫气息,似又愈显得典雅了。外教亲切地教导着,孩子们尽管羞涩却流利地讲着,俨然一副论辩的样子。就这样彼此的互动间,中西的文化融会贯通。您不只是知识的源泉,更是中西合壁的完美见证。故你的典雅和浪漫融入了我的身体。

我喜欢穿梭于熙熙攘攘的走廊,捕捉同学们嬉戏的身影,聆听琅琅书声,因为我崇尚您的博大。英语班的学生流利地交流着英语,热情洋溢;普通话班的同学学着老师的口形发言,刻苦练习;毕业班奋笔疾书,埋头苦读。这并非分为等级,而是为了优者更优,弱者循序渐进向前,身负重任的能够踏实地冲过关卡。你不放弃任何一位学子,给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所以您的博大渲染了我的心灵。

浅秋的细风吹灭了你十岁的蜡烛,昨日似乎稚嫩的身影已渐行渐远。其实说你是母校,倒不如称你为老师,你博大捧起一代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你更是朋友,用美丽点缀学子的人生。我愿在这秋风习习中,讼一首赞歌献给我亲爱的母校。

【校庆纪念作文篇五:我将在这里开花】

转眼浅秋,初三的年轮悄然拨动,有些匆匆。

夜条起深沉的舞步,在星的浅涟下,愈加成就,一阵喧嚷后,大部分的人流渐行渐远,教学楼一片沉寂,几盏明晃晃的等还未息,我独自坐在花廊,心中一片祥和。于是我想起了你

你固然是无与伦比的美丽。紫藤萝细细嫩嫩的藤儿,摆来摆去,垂落至地的长藤打个弯绕着我的裤脚,墨绿肆意泼洒四溅,只留一抹俏皮的翠绿坠在叶尖,几分欲滴不能的样子。在绿叶和古滕间,那黄色的小花秘密的缀满了整个天空,恬静温馨,马上要逝去的阳光从叶缝中钻出来,犹如一片星光,闪耀着流动的质感。你,美得如此突兀,如此繁华。你便在我心里印下了一个淡淡的轮廓

在你带领下的老师们也是神采各异。教师们或风趣幽默的,早早谢了顶;或严厉寡语的,像单调深沉的苏铁树;或激情盎然的,如拥有少女青春的白色野山茶,满树的春节,摇曳着奉献。他们告诉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们教导我:生命的美不在于目的,而在于历程。他们如同七色星露,个自闪耀着不眠迥异的光泽,我有怎能辜负这片片多姿的星晕呢?

你还记得吗?十年前,春风婆沙,丝绦拂堤,你用手臂紧紧的抱拥了第一批学长学姐们的欢声笑语。当我步入校园的第一刻起,我似一颗种子,深深的眷恋上了这块方方正正的黑土地。我挥汗如雨;洒在这片土地,你辛勤耕耘,厚育莘莘学子玲珑精致的人生。你说,你会载着我,在放逐理想的草原上肆意奔跑,我说,我会举着你,毅力在不眠的苍穹。于是,我伸枝展叶,在你的摇篮里和其它的种子一起竟逐。

风华十载,你饱经沧海桑田的变幻,而在我的面前,你依旧博大深沉,你还年青,你还有更多的种子去播撒,而我:

将要在这里开花,是您,我的外中,才使我将在这里开花。

我很笨,不会用曼妙的语言讴歌你的伟大,于是我只能自豪的说:

你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校庆纪念作文篇六:守望校园的银杏树】

1984年秋天,我从吉首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幸运地来到了附小,在走上讲台的第一个学期,刚开学不久,由于学校要举行全国性的“注?提”实验教学研讨现场会,受学校语文组的安排,要我办一期以开展“注?提”实验为主题的黑板报。那时的黑板报墙正好依傍着一棵银杏树。记得那天,秋风一起,满树的黄叶就像黄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直铺成一地的金色地毯。注视着这棵银杏树,眼眸中闪烁出惊奇,当时正在一旁指导我出刊的,时任教导主任的石家隆老师便脱口咏出一句陆游的诗“鸭脚叶黄乌桕丹,草烟小店风雨寒。”写的就是银杏叶黄与乌桕叶红相互掩映,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秋色图。我便向石老师问起了校园中银杏树的由来,他说是五十年代初期学校的一位老教工种下的,直今已风雨无阻守望校园三十多年了。

于是,我似乎对校园中唯一的这棵银杏树有了许多的特别。无论是夏日里在银杏树下休憩片刻,惬意地感受到阳光总会透过叶片洒满斑驳的倩影。随风吹动的旋律,满眼都是飞扬起来的激情;还是金秋中在银杏树下漫步,欣赏着在秋风里尽情摇曳的黄叶,满怀都是收获起来的感动。回想起带着孩子们在树下所讲述的孔子种上银杏树,从此“杏坛”就成了平民学校或教育的代名词的那番情境,以及自己根据银杏树叶形及树叶纹理设计的美术课在全省竞赛中获奖的喜悦,确实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她所赋予的那份自然和率真。

春华秋实又十年,坚强的银杏树更加通直挺拔,常给附小人坚不可摧,高洁美德的启示。在九十年代中,附小校园环境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围绕银杏银的几栋砖木结构的瓦房已拆除,建成了高耸雄伟,美观整洁的混泥土教学大楼和逸夫科技楼。新建了塑胶运动场,各种教学功能室应有尽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启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不仅成为了全州示范性小学,而且还是全州教育实验中心。所有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而唯一没变的就是那棵银杏树的位置,仍然屹立在校园的正中央,时刻守望着附小的一切,见证着附小师生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跨入新世纪又一个十年,银杏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枝干变得越发的苍劲,叶帽变得也越发的宽大,而在银杏树守望下的附小,也更加体现出全面高效、和谐、健康发展的态势。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附小人奋斗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学校秉承“启智求真、厚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先后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学校”、“国家基础教育示范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一代又一代学生在这里成才,一批又一批教师在这里成长,尽展出七十年附小名校新的风采。如今,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正像是承载着附小七十年办学的艰辛与丰硕。

春发、夏荣、秋实、冬寂,从那棵银杏树的身上,年少的我曾吸取了几多蓬勃的朝气和奋进的力量,而今,步入中年的我站在树下,品读着校园小报《银杏树》,更添加了对这位饱经沧桑却依然健朗老者的敬仰,她是如此安详。我走上前去,抚摩着她苍老的树皮,她的叶子沙沙作响,似乎在向我诉说着她真诚守望校园的情怀和所经历的风雨之路。

【校庆纪念作文篇七:不曾远去的声音】

四月的黄昏,独自漫步母校。心会莫明地感动……

此时,香樟的老叶儿掉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被扫成了一大堆,一大堆,是永远的岁月以顺其自然的姿态汇聚在一起了。一个熟悉的长者将叶堆儿轻轻点燃了。往事就这么氤氲地弥漫在校园的空气中,有着土地的清香,又有心香一缕一缕缥缈在枝枝叶叶间,不为别的,只为那些不曾远去的声音。

蒋水田老师是我们初中八十四班的班主任,语文教师。我刚来到八十四班时,他总会在班上念我的作文,还叫我写《脚印》——将所有童年往事都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陈述出来,给他看。那是对学生一种至高无上的鼓励啊,我开始以一天几千字的速度写,没有纸了,蒋老师给我教案纸写,那时不知同学们会羡慕,更不知,很多年以后,成文利同学还会问起:“你按蒋老师的要求写了吗?”那一刻我的心激动不已,想哭!原来蒋老师的话,曾在很多的同学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当我将我的书给她们时,她们都不会惊讶,还会说:“才出一本吗?”似乎我应该多写点才不至于辜负了亲爱的蒋老师的叮嘱。也许一直以来,我就是在这种拔高的激励中自信地走出来的吧!一个学生,没有一个老师的赞赏和肯定是很难成才的,我的母校有这种人文底蕴丰厚的老师。

刘水清老师高中时教我的历史,当别人告诉他我看过很多书时,他却一语惊醒梦中人。“有的同学虽然看了很多书,但没有记多少啊!”这是上历史课时他似乎是随意说的,但我的心里却激起了波澜。所以,后来在荣桓图书馆度过的所有假期,在衡阳念大学时读书当中,我都会记住这句话。为此,我将《约翰·克里斯朵夫》看了无数遍。将《红楼梦》翻了又翻,不再在书海中蜻蜒点水,不再让书中的醇香悄然远逝。一个优秀的老师就可以这么公正地塑造一个孩子的灵魂,让他们走好人生的路。我的母校有这样的人啊!

初中、高中我一直很胖,不注意美的塑造。我那时有一个绰号叫“阿胖”。别人叫我时,我微笑地答应,从不在乎。长年穿一件红色金丝绒的上衣,一条哥哥不要的黄绿色的军裤,这套衣服穿了又洗,洗了又穿,整个人看上去像一个马大哈似的,又象是马戏团的小丑。同学们暗笑,也不在意。有一天,吃完饭,我还买了葱饼,吃得津津有味,突然迎面碰到了宾老师,我们的体育老师,他的声音洪亮,“谢芳芳,你还吃,还想胖,是不是?不怕丑吗?怎么总穿这件老古董似的衣呀?”我笑着叫“宾老师”,还是将饼塞满嘴巴,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旁边的梁玲玲、文瑜看不过了,有点正式地说:“你不能再胖了,这衣莫穿了!”我才觉悟过来!所以若干年以后,老同学相见,都说我变了一个人,是的,瘦了,再也胖不起来了!就是因为宾老师的提醒,同学的劝慰吧!

毕淑敏说:“提醒幸福吧!”

而我的母校的老师说:“提醒美的塑造吧!”

这些声音不会远去……

在这里路过,留下心香一瓣;呆过,酿成蜜饯一坛;笑过,人生惊鸿一瞥;哭过,回味青春一曲。

香樟叶儿燃烧的烟雾继续地缥缥缈缈在校园中,将母校熏成了一个仙境,我以为。

【校庆纪念作文篇八:一颗火热的心】

我们这代人,是唱着“我们年青人,有颗火热的心……”这首歌,伴随着它的节拍成长起来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得到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我们的心里树起了一座圣坛——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崇高的真理沉淀在我们心底,像一块燧石,在现实的敲打中时时喷发出火焰,伴随我们一生。

学生时代,我们懂得了“一切服从祖国需要”。这为我们这群雏鸟插上了翅膀。我们中有些同学,初中毕业时,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本打算考中专。但当祖国说,未来建设需要更多高级人才,要动员绝大多数人升普高。于是我们便毅然决然跨入省立衡山二中。在这知识的摇篮里,我们都沿着党号召的“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全面发展方向奋力前行。课堂里,我们如饥似渴地求知;操场上,我们生龙活虎地锻炼;社会活动中,我们积极参加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我们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记得1954年寒假,我和部分师生参加县文化馆组织的下乡宣传队,白天冒风寒,踏泥泞,晚上在煤气灯下全神贯注地演出;道具,我们自己扛着赶路;布景,我们大家动手拼装。虽苦犹乐,其乐融融。这乐来自于我们的崇高信念。记得一次演出中,我用从农家借来的道具——把小酒壶放到柴火堆边热水喝,不料壶被烧破了一个洞。这破坏了群众纪律,影响极坏。我真是悔恨交加:悔自己知识浅薄,不知道锡的熔点低,铸成大错;恨自己不能忍耐,缺乏自制,喝点冰冷的水不就没事了。从此,我铭记教训,时时自律。

从宣传队返校,我马上投入了紧张的备考。不幸1955年3月8日突发高烧,持续11天不退,确诊为胸膜炎,住县人民医院治疗一月有余。幸有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亲人的爱护照顾,我奇迹般地仍赶上了全国第一次统一高考这趟列车,我为自己“听从了党召唤”而自豪。

工作年代,我们心里都想着“一切为了建设祖国”,这像给机器安上了强劲的马达。大学毕业时,正遇上国家“三年暂时困难”时期,面对艰难困苦,我们毫无惧色,每个人的分配志愿表上都赫然写着“服从祖国分配”。我们的滚热的胸膛里涌动着同一个旋律:“哪里需要那里去,哪里需要那安家。”因此,我们的同学现在分布在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我们常常扪心自问:先辈们为了人类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我们该怎样继承他们的精神!工作中,专拣重担挑,还生怕做得不够好;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铁肩担起这副重担;生活中,吃粗饭食,穿补丁衣,毫不在意;我们中还有人政治上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虽然我们穷困辛苦大半生,但我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们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真理。我们不愧是不怕苦累、任劳任怨的一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1 19:05 , Processed in 0.07018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