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经典语录

[复制链接]
查看: 5269|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2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经典语录

1、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爱别人就是一种个人保险或投资,它是会得到偿还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很近视,看不出这种长期投资的价值。——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4、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5、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6、老子警告我们:“不知常,妄作,凶。”我们应该知道自然规律,根据它们来指导个人行动。老子把这叫做“袭明”。人“袭明”的通则是,想要得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谁若想变强,就必须从感到他弱开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7、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以外的东西。但是,他若是竭尽全力,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以内。因此,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接受它。——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8、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9、是、非的概念都是每人各自建立在自己的有限的观点上。所有这些观点都是相对的。《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事物永远在变化,而且有许多方面。所以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许多观点。只要我们这样说,就是假定有一个站得更高的观点。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假定,就没有必要自己来决定孰是孰非。——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0、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1、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能够归于潜默。——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2、《庄子》的《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3、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4、人只有在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中,才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5、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6、《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7、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8、道家认为,圣人对万物的自然本性有完全的理解,所以无情。可是这并不是说他没有感情。这宁可是说,他不为情所扰乱,而享有所谓“灵魂的和平”。如斯宾诺莎说的:“无知的人不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扰乱,从未享受灵魂的真正和平,而且过着对上帝、对万物似乎一概无知的生活,活着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围内,简直可以不动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万物都有一定的永恒的必然性,他也就永远存在,永远享受灵魂的和平。”——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9、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0、一切哲学都有些共同的东西。——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1、公元三、四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新道家”,史称玄学。——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2、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3、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4、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刊的手稿中指出的:"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中国哲学家)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5、儒家知道“道”之末,而不知其本;道家知其本,而不知其末。只有两家的结合才是全部真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6、成佛是一瞬间的活动,就像是跃过鸿沟。要么是一跃成功,达到彼岸,刹那之间完全成佛;要么是一跃而失败,仍然是原来的凡夫俗子。其间没有中间的步骤。——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7、哲学家若要坚持在我们思想之前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他就在这里陷入邪恶的循环;就好像我们竟有另一种能力,可以用它来思想我们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用来思想思想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用来思想的能力,都是同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怀疑我们思想人生、宇宙的能力,我们也有同样的理由,怀疑我们思想思想的能力。——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8、“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二)。——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9、他活着,就做作为社会一员和作为宇宙一员的义务需要他做的事;一旦死去,他就安息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0、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1、哲学也给予我们人生理想。某民族或某时代的哲学所给予的那种理想,有一部分必定仅属于该名族或该时代的社会条件所形成的这种人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2、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的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3、我们现代人具有关于进步的观点,认为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只能创造于未来,不会失之于既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4、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5、虽然对宇宙有极高明的觉解,却依然置身于人类的五种基本关系的界限之内。——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9-20 05:43 , Processed in 0.12046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