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春天,我要打败所有的书 我要干我熟悉的营生,让红色和绿色同归于尽 让他们邪恶,面对前世的深情问心无愧 ——清平《春天的书房》
我在一个暖暖的春日,想念一间书房。这间书房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一间,只要走进其中,就会瞬间生发出恋爱、白日里做梦以及黑夜里独自行吟的感觉。是不是很神奇?有点像跨过机器猫的任意门扑进去的另一个梦幻世界。这间书房在二楼,一个四合院的二楼上靠东、不大的一间,里面的摆放简洁庄重,有一面巨大的实木书桌,方便在上面随意摊开十本书,也方便铺开大幅的画纸,桌上有一个欧式复古小台灯。靠窗的一面摆放着三四盆月季,四五盆海棠。完全靠墙的一面有一架不算昂贵的钢琴。还有一面墙与一个简单、复古的实木书架紧紧偎依。这些物什和书架上的书都是静默如迷的朋友,它们在每个有风、有雨、有雪或者有闲的时刻等待我热切温柔地前来赴约。
我想无数次闷头闯进这样一间真正属于我的有植物气息的能够照进很多阳光和月光的书房。这间书房其实还没有诞生呢,还在我想象的子宫里。房间是真的有这样一间,就在我现在住的一楼卧室同样位置的二楼,从去年九月我家小公子开始入园,我就打算给自己美美地收拾出来一间书房。孩子入园了,时间没有像想象中一下子多出很多。我仍然忙,楼上的房间仍然闲置着,至今空无一物。处女座的行事风格一向是,要么不收拾,要么就收拾得让自己十分满意。
前几日小病,卧床不起,既不想看电脑,也不想没完没了地捧着手机,生病变得脆弱彷徨时,欲念反而都清减了,心中痒痒地就想翻翻书。算起来,只有书本能让自己安静自持地抛开生活的外衣,不受任何外在的限制,看得到自由广大的世界,然后也就能看穿喧闹与孤独的本质,不再自困井底。读书是一种不会被抛弃的忠实陪伴,它还能智慧地帮助你成长。始终相信人会因读书变得聪明、有意思一些,常捧书本的人心中有大千世界。
因此,就想起书房这个未完结的梦。
看到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章,也是说到读书这档子事,他引用了曾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的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的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话说到了爱书人的心坎里。他说人类自古以来保存智慧无外乎两个手段,一种是实物,比如建长城,二者就是书籍,而且以后者为主。“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大师们把“读书”捧得这么高,自然是深有体会达成了共识。可惜每每看到现在中国人的阅读报告,读书概念普遍很淡薄,平均阅读量少得可怜。大概是被十几年的教科书荼毒坏了,又很容易上劣质通俗文学的当,还有如今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大肆叫卖当道,以为读书就是被迫应付教育读的或者纯粹打发时间读着玩儿的,还有人是奔着书里的“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去读的,比如紧抱激素过剩的营销学、成功学等的大腿,个人觉得这些和真正的读书趣味相差太远。
真正的读书应该沉下心来,和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籍相对,文字就像烈日艳阳烘烤你,也会像秋风冷雨一样慰藉你,用一视同仁的思想知识丰富你,引领你,直到你的心灵听得见岁月洪流和宇宙钟声的久远历史的回响。
“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北京万圣书园墙上的这两句话化自郑愁予的诗《野店》,说的是一种前仆后继的书店传承精神。爱书的人大约也都爱书店。不同的城市有很多不同性格的书店,就像台湾的诚品书店,北京的万圣书园、三联、单向街,都已成为城市名片重要的一笔。
书店的灯光和气味是特别吸引人的。我去过的城市不多,问候过的书店也屈指可数,但这并不影响我表达爱书店的心情。就像谈恋爱一样,有的人会谈很多次,每一次都尽情忘我,有的人一生就谈一次,一次就足以领会“情”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在上大学的城市曾频频光顾校门外的“席殊书屋”,这家书店虽然不大,但人文气息浓郁,对于囊中羞涩的学子来说足以能看到最新出版的书和买到少数特别想据为己有的书。在济南呆过的一年多,频频光顾山师校外一家叫“致远”的书店,书店在文化东路和西路交汇的十字路口的一隅,店里很安静,我的《金蔷薇》就是在那家店买的。那时也常常去英雄山文化市场,跟好友去淘过很多次,顺便还能吃到可口的竹筒粽子。来北京后的前两年,常去现代城的“光合作用”里鬼混,这家店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记得有段时间光合作用闹过发展危机。在他家买的几本书质量很差,《古都》和《三生三世》居然散页散得不成样子,让我再也不敢随便下手了。在那个环境里蹭书看的感觉还是很惬意的,无事打扰时,一猫就是一下午。
之后的几年里,偶尔会去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图书大厦转转,人都很多,也会路过一些人席地而坐的风景——捧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仿佛时间隐入身后的书架角落里,退后变得很慢很慢,直到你已感觉不到它。但我觉得大空间显得嘈杂,不如小书屋来得安静撩人。
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网上购买了,有了孩子后时间不自由,不可能再随心所欲地去书店逗留。或许等他再长大些,可以带他一起去。
看到别人从《书店的灯光》一书中摘出这样的句子,让我怦然心动。“我被这些图书的重要性,也被我对图书的孤陋寡闻所触动;也许就在此时我明白了人生短促而书海无涯。”“那些书仿佛变成城市里灯光闪烁的窗口,诱惑地显露出居住在封页之间的百态人生。这已不仅仅是生意,这是快乐,精神和肉体的快乐。”
我至今还保留着的小梦想之一,就是不仅能有自己的一间独立书房,这个比较容易实现,还能开一家书吧。虽说现在书吧生存不容乐观,我想时代滚滚向前,阅读的需求就像精神世界里的吃喝一样,仍是会被一部分人强烈渴求的吧?机缘巧合时,可以连同几个志同道合的书虫一起搞一下,或者尝试一下众筹。只是要等待机缘。
我书读得并不算多,因为读得很慢。读书的季节时光很慢,风景很美。一般不喜欢跟人主动聊起“你最近在读什么书”,这比聊其他生活层面的东西显得奇怪。但人家问我,我会积极地像个小学生,认真回答,热情推荐,以为会遇到同道中人。觉得读书和藏书都是极具占有性的私密行为,自己遇到一本好书,进入一个神奇的思想领地,我拥有过这块领地并一并拥有领地之上的知识荣耀,有极大的成就感。那时我会快乐得像个孩子,心领神会得像一个智者。
春天了,给自己建造一座简朴的书房,哪怕它只是存于内心里,打开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边无际浩瀚的书波像理想情人的容颜一样荡漾,醉人。风雨如晦时,它还可以供你容身躲藏。这主意是否不错?
原文来自/有意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