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敢于担当——《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复制链接]
查看: 3483|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9:2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率湘军扑灭了太平天国农民起议,也开启了号称近代变革之始的洋务运动。虽然“誉之者则为圣相,谳之者则为元凶”,但抛开政治上的功过是非不谈,但他临事时“挺身入局”的担当,入局时“只谈做,根本不谈做之后的得与不得”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形势正当危急,慈禧太后点名让曾国藩去收拾这个烂摊子。这时,朋友故旧都劝曾国藩不要去蹚这浑水,提醒他要三思而行,以免晚节不保。事实上,曾国藩正是在天津教案后被举国上下骂为“卖国賊”的。但是曾国藩出发前却在给儿子的信里袒露心扉,以为国家有难,自己身为直隶总督,虽然知道此行不利,甚至有可能因此身败名裂,但也无可推托。所以他临行之前,让手下买了一口棺材,然后大笔一挥,写下一句“大将不辞刀头死”,抬着棺材就上路了。此去抱着必死之心,明知是个死局,还要挺身入局,这不是简单的性格刚列,而是一种临事的大勇气,大担当,正是忠君之事,义之所在,避无可避。所以,他身后的百年虽然毁誉参半,但历经时光的磨洗,其人生的光芒至今却依然被人不断提及。

  其实,纵观历史,在各个时期,都有这样一群人,放下个人名誉、地位、利益甚至是生命的得失,跟随着内心的坚定信念,去做“义之所在”的事,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带来我们今天的美好时代。

  也许眼下没有要我们抱着赴死之心去奔赴的死局,但我们的工作中,仍然会有许多困难,许多风险,让我们裹足不前,让我们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甚至能躲则躲,相互推诿。温家宝总理曾告诫要“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奋勇向前”。“敢于担当”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事担当的情怀,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胆报国的誓言,敢于担当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使命与责任,精神来源于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磨练,精神来源于信念和坚韧不拔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2 02:24 , Processed in 0.06125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