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控力》:精于专注,让拖延症无处遁形

[复制链接]
查看: 10246|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09:23: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了成功做到自控,我们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
                                                            
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父亲绘画和泥塑。
父亲从未拜过师、学过哪怕一天的画画和雕塑,可父亲的绘画有板有眼、惟妙惟肖,捏的泥塑也出神入化,父亲是自学成才,自己当自己的老师,也没有条件在网络和绘画书籍下依葫芦画瓢,完全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我自愧弗如。如果不是有极强的意志力和对生活的乐观,很难想象在失败了无数次之后还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有一天,父亲趁在工地干活的间隙,计划创作一件泥塑作品。
万事俱备之后,父亲开始动手。正在这时,隔壁宿舍几位工友在大声聊天,天南海北吹牛闲谈,有粗鲁的俚语和有意思的段子,父亲很感兴趣,便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儿,偷偷地在自己的宿舍里倾听。等醒悟过来继续创作泥塑时,灵感已枯竭,那件作品最终也没能完成。
父亲说,当你决定的事情,千万不要被外力影响,因为你决定了,说明你已经深思熟虑、考虑周详了,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地完成,天大的事情也要为此让路,要不然你可能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
父亲读书不多,但在讲述这个道理时,眼神中分明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似懂非懂,只是学到其中的皮毛。
而在读《自控力》这本书时,我得以系统的学习有关意志力和自控力的知识,并且按图索骥,根据书中提供的实践方法,加以练习,终于理解了当年父亲的谆谆教导。
拖延症是种病,得治。可是,如何治,却不得法。
治病救人本是医生的职责,需要具有医术天分的人为之,作为一名拖延症患者,如果要实现自我救赎,首先必须明了拖延症的根源。治病除根,也是符合药理的原则,搞懂病因,才好对症下药。为了成功做到自控,我们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

01.必须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常常苦恼不堪,手头上的事情虽然重要,并且急于完成,却总是无法集中精力,身边的诱惑太多:追剧虽辛苦却乐此不疲;手机嘀嘀当当响,不是微信就是微博;胃内馋虫复活,约三五好友吃喝玩乐;天气晴好,不要辜负大好时光,旅游踏青、放松心情。等这些诱惑轮番轰炸之后,任务的时限早已过期,除了后悔、急躁、落寞之外,也有对自我的拷问,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却要拖延至今?这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的困惑。
意志力就是驾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如果驾驭得好,它就能帮你实现目标,还能让你少惹是非,治愈拖延症的顽疾。“我要做”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我被迫要做,二是我自己想要做;“我不要”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不想要所以不要,二是我想要却因外力逼迫而放弃。前两种态度的引申含义中都有第三种态度的影子,而自控力所关注的正是第三种态度,要弄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且抓住这个需求不放,用坚强的意志去实现“我想要”的目标和任务,不为外力所撼动。
父亲的故事中,工友的闲聊正是引起分心的罪魁祸首,是诱惑。对一个人来说,能够称为诱惑的必是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是“我要做”的。然而,创作泥塑本身也是“我要做”的,两个“我要做”堆积在一起,爆发了冲突,该怎么办呢?这时必须有个明确的选择,要认清自己,确定真正“我想要”的是什么?
创作泥塑是父亲原计划中的任务,是父亲追逐理想漫漫征程的一小步,而旁听闲聊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是可有可无的,对于现时和未来并没有丝毫益处。由此可见,前者是“我想要”的,后者只是一个伪装精巧的诱惑。对于诱惑,自然要一棒子打死,让真正需要的、想要的浮出水面。这就必须借助自控力来充当打手,廓清前路上的一切障碍。

02.懒,是因为意志力不够!

集中精力、拒绝诱惑、控制冲动、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战。顽强的意志力是一个人最突出的优点。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比个人魅力更有助于领导别人,比同理心更有助于维持婚姻幸福。
无论拖延症还是懒癌患者,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这类人只知道待办事项上一堆的过期目录,只知道上司交代的任务已经催促好几遍了,只知道原本计划好的考试和学习班一拖再拖。这类人也明白懒和拖延是一回事,可根源在哪里?未必清楚,以他们的行事方式,也必然懒得深究,一直在迷茫中得过且过。其实,这就是一个意志力的问题,不能放任自我,生活需要控制。
大自然的神通远在我们想象之外,漫长年代的物竞天择,造就人类身体上的协调和流畅,机体本就是个高度智能化的机器,各司其责,以最经济的能耗产出最大的效益。包括意志力在内,都在机体的精打细算之下。大脑所拥有的自控能力虽不为我们所知,但始终在潜移默化地左右行为和想法,与大脑配合的是如此完美,以至于丝毫不见其踪迹。适者生存,自控力的进化更加证明其关键,若不应用得当,便是暴殄天物。
勤能补拙,并不是虚言,而保障勤劳的基础便是自控能力。关于勤劳,大家听听可以,向往之,崇敬之,可倘若亲身履行,就没那么容易,需要克服的诱惑之多,不可想象。然而,还是有那么多靠着勤奋登顶人生巅峰的,这些人也许并不是智商最高的,不是魅力最强的,不是最能善解人意的,从表面看,这些人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优点和长处,就只有勤奋一条,便胜过无数拔尖的才能,这是自控力的功劳,是意志的集中体现。
自控力之所以能产生作用,有其生理基础,在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中,早已考虑到这一让人专注的能力。既然,把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会耗费能量,会消耗为数不多的糖,那自控力一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人们习惯于懒惰,这是抵抗自控的最大敌人,如果意志力不强悍,没有充分的力量克服懒惰,自然获取不到“我想要”的,使次要任务挤占主要目标的时间,造成拖延,自控力的管理也会流于形式,更不可能遇事时“三思而后行”。

03.
克服“善与恶”的平衡

人脑中存在着一套完备的“奖励系统”,并且时时调控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这种“奖励系统”驱使我们在做一件自认为相对积极的事情之后,犒赏自己可以做一件消极的事儿,也就是善行之后以恶行来补偿。
大学时期的考试,多数人奉行“优秀无用,及格就好”的宗旨,虽然平时吃喝玩乐、游戏人生、谈恋爱、参加社群活动,忙的不亦乐乎,鲜有时间复习专业课程,甚至经常翘课干一些不可告人的糗事,但每次临考前,必然会集中精力,搞突击迎考,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到功课复习中去,废寝忘食,极为刻苦。
在考试的压力下,人人做到了自控,把“我想要”的做一名好学生的意志发挥到极致,成绩优秀是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关键指标。
然而,考试结束后,压力缓解,心神顿时放松,大家仿佛约定俗成一般,将复习资料撕成碎片,潇洒地抛向空中,欢呼庆祝,开始疯狂的犒劳自己。吃饭、喝酒、跳舞、看电影,甚至彻夜不眠,比复习迎考时还要辛苦,压抑的情感一旦释放,便一发不可收拾。
全力准备考试,可谓“善行”,是克服自我懒散而做出的一件好事,考完之后的狂欢,则是对做好事的犒劳,人人都觉得理所当然,没什么值得怀疑的。而这样的狂欢,实际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与“我想要”的好学生标准背道而驰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涉及“善与恶”平衡的事例多如牛毛,很少会有人追究其中的不妥之处,以至于人们把这样的犒劳当做一种常规的遵循,每次付出努力之后,都会想当然的放松、娱乐、放任自己。
倘若将这种“善与恶”的平衡置入待办事项中,在每个阶段的付出之后,总是会以犒赏为由,停下来,先让自己放松一下,本该今日事今日毕的,却一次次拖延,最终无法如期完成。
因此,克服“善与恶”的平衡,对拖延症的治疗至关重要,要始终警惕“进步可能让我们放弃曾经为之奋斗的东西”

04.
不要向明天赊账

有些神经学家认为,我们只有一个大脑,但我们有两个想法。或者说,我们的脑袋里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我们总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我们在想到未来的选择时,会很容易犯下大错,我们不断期望明天能做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比如,在待办事项上最重要的任务,因为自控力出了问题,或者说是犯了拖延症,也可以说是及时行乐的那个大脑占据着上风,没有按照预先的计划完成,这时,我们就寄希望于明天,并且坚信明天一定会超额完成,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样想的同时,就自然而然地原谅了今天的拖延,因为,我们向明天赊账,将只是想一想的事情当做是已经完成的任务一样对待,让我们心安理得,让我们觉得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存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对于资深的拖延症患者,这也是他们惯用的伎俩。反复向明天赊账之后,便依赖于明天的神通,不再把今天当做完成任务的最佳时刻。即便今天犯了错,明天依然可以补救,连最起码的羞愧也没有了。
及时行乐的大脑,总是拖延着我们的决定和行程,并且以极为诱人的明天作为保底的乐园,那么,今天的时间分配注定是随意的安排,不紧凑、不积极,关键的事项总是最为繁重、最难做的,也是消极的大脑所不愿意涉足的,往往难以控制自我尽快完成。
每个人的一天中,都有对自己来说最为高效的时间段,有的是早晨,有的是深夜,不一而足。这个时段,脑中一片清明,毫无杂念,神经信号的传递也异常顺畅,是记忆、思考、灵感、创造的温床,是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没有把握约束自己向明天赊账,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未来。

05.
杜绝光环效应

人们在处理一件事情时,脑子总会有两个以上的声音在指导应该如何做,倘若两个声音只是方法不同也就罢了,顶多造成效率的高低,不至于纠结。但是,如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就够头痛的,稍有不慎就会与愿望背道而驰。这两种声音都是大脑里的正常信号,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分管不同职能的意识,冲突在所难免,选择的参考标准正在于“我想要”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然而,自控力薄弱的人,常常在“我想要”之外的事件上贴上华丽的标签、光环,这些光环正是自我催眠的借口。
研究生答辩前夕,在我紧张准备答辩论文PPT的关键时刻,谭咏麟演唱会在上海如期举行,而我手中恰好有一张朋友送的门票。内心纠结的很厉害,究竟该不该去,要不要去?这是个异常尖锐的问题,一方面极希望能够顺利毕业,PPT的制作和熟悉是关键,另一方面,我是谭咏麟的资深歌迷,一场演唱会是百年难逢的膜拜偶像机会,在两难选择之间,天平开始向着相对较为简单的目标倾斜。我搜肠刮肚,为演唱会贴上无可争议的光环来麻痹自己,这场演唱会可遇不可求;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谭咏麟是我的偶像;入场门票是免费的,体现了朋友的友谊和心意;倾听音乐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对答辩不无好处,等等。
这些微妙的光环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开始动摇,并且做出了选择:放下紧迫重要的PPT,去听演唱会。光环诱使内心相信,将“我想要”搁置在一边做其它事情,是有情可原的,做的其它事情都是积极的、向上的,是有利于自己前途发展的,而且还是机不可失的。获取这样的安慰信息之后,心里面对拖延的负罪感便烟消云散,拖延以正当的理由蒙混过关,不再是压在心口上的一块石头了。而真正“我想要”的却丢在九霄云外了。
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也越来越需要自控力。为了适应环境、与人合作、维持关系,人脑很早就学会了自控。只有大脑紧跟时代的脚步,我们才能拥有意志力。意志力是一种抑制冲动的能力,它使我们成了真正的主人,成为“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根本保障,更是解决现代人类普遍拖延症的利器。
研究证明,自控力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严密的训练得以加强。在我们有意训练意志力、增强自控能力的同时,精于专注,让拖延症无处遁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10 11:31 , Processed in 0.06962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