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科幻小说之路

[复制链接]
查看: 5825|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4:43: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书推荐 于 2015-11-6 14:45 编辑

    刘慈欣的《三体》英文版获得雨果奖,意味着中国的科幻小说得到了国际的承认。中国科幻作品似乎一直处于无从谈起的状态,经历过萌芽、成长到被边缘化,中国科幻小说一直被挟带在时代变革与潮流的泥沙中,这些历史背后曾被隐喻的种种,可能已经超出科幻文本的本身。
  舶来品带来的萌芽

吴研人的《新石头记》
  20世纪初由鲁迅、梁启超等知识文化精英将科幻作品从西方介绍到中国来,像鲁迅年轻时曾翻译过《月界旅行》等科幻小说,并谈到“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梁启超也写了一本《新中国未来纪》,这本小说写了2062年的中国变成一个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以及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下中国的力量。
  如果细究起来,中国清代就出现了具有科幻元素的小说:吴研人的《新石头记》。在这么一部小说里,出现了飞车、电炮,潜艇等现代化科技名词,还有验骨镜、验脏腑镜等高新可学仪器,人造气候,在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的的清朝,显然有作者看到了超乎现实环境的未来性。也许科幻小说自晚清引入中国以来,就始终作为一种与现代性有关的梦,参与中国现代化方案的想象与建构。
  然而根据记录,第一部由中国原创的科幻作品是1940年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
  即便科幻作品的创作意识早已萌芽,但中国的科幻之路依旧步履蹒跚。民国时期,中国只有两位科幻小说家:顾均正和熊吉。熊吉是我们中国1976年以前最重要的科幻小说家,创造了《千年后》和《世外天》两部科幻小说。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发表过两篇以上的作者科幻作者有6位。六十年代发表过两篇以上科幻作者,鲁克、一帜、王国忠、萧建亨、童恩正、刘兴诗、嵇鸿、李永铮作为代表人物,其中鲁克、一帜和王国忠虽然五十年代已经有科幻小说发表,。但是篇幅极少。文革前还出现中国第一位女科幻作家,同时也是翻译家的王汶,到了文革期间,就只有叶永烈一位科幻小说家,无可置疑,当时这样的作品是不能发表的。
  文革后的复兴与覆灭

叶永烈著《小灵通漫游未来》
  1976年春,叶永烈发表“文革”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让封闭已久的中国科幻创作看到了一线生机。紧接下来的1977年至1983年,可以说是中国科幻界的黄金时代,诞生了科幻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珊瑚岛上的死光》,科幻文学界普遍认可的《飞向人马座》,几乎都是。直到今天,这些作品仍然被人津津乐道的中国科幻代表作和经典之作。尤其是文革前创作的《小灵通漫游未来》,1978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成为整整一代人的科学启蒙书,首印100多万册,先后发了300万册,这个原创科幻小说的发行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在其后的二三十年时光里,这样的黄金时代在没有复现过,即使是创作环境较为宽松的90年代,其影响和80年代的科幻创作远远不能比。
  80年代的一部名为《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的小说触发了论战:描写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发现恐龙蛋化石并孵化出古代恐龙,被古生物学家批评为“伪科学”,会毒害青少年的。于是牵扯到科幻小说的社会性问题,限定给少儿看的小说,不合适写爱情、犯罪、社会反思,否则就是“低级趣味”。但科幻作家不满意了,于是论战开始。80年代中国科幻小说群体,受到了文学界,科学界,以及来自政治的多重困难包围。多家科幻期刊被勒令整顿。

《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
 
  科幻小说引起了到底应该姓“科”还是姓“文”的讨论。科幻作家认为科幻小说是文学形式,科学家,评论家,领导认为科幻小说是科普形式。 要求科幻小说更多地围绕着科学内容展开,压缩其中情节、背景描写、人物刻画等文艺成份。后来,一些科幻作家的说法已经不是正常的学术争论了,是要“借助清除‘精神污染’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的声势,企图从政治上把一些科幻小说打成毒草,1980年,钱学森在全国出版工作者会议上表达了自己对科幻小说的反感。国科幻小说开始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
  于是从1983年11月开始,中国当时的所有科幻作品被彻底打上了“精神毒草”的标签。各类科普杂志上不再发表科幻作品,图书市场无论是国外的作品引进还是本土作家的创作,一切涉及科幻的原创性出版活动几乎都被彻底停止。
  科幻作品发表园地萎缩,由原来20多家减少到只剩下四川《科幻世界》一家;中坚创作力量严重流失,一些刚刚由出版社印出、即将发行的科幻小说都被禁止出版。
  九零年代的断层
  七八十年代的国际科幻小说界,兴起了一场名为“塞伯朋克”的科幻小说运动,力求回归早期科幻小说重视科技和进步的特点,提倡科幻小说本身的特质,并且提前20年预言了网络时代的到来。代表作家作品是美国作家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和斯特灵的《蜂群人》等。90年代以后,随着对这一科幻思潮的翻译和介绍的传入,中国才开始有类似风格作品的出现:星河的《决斗在网络》(1995)和杨平的《MUD-黑客事件》(1998),可以看作中国赛博朋克作品的开山之作,在当时的科幻创作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也有评论说,中国并没有真正的赛博朋克,过于拘谨、干净和缺乏细节的情节,技术想象力的不足,都让这种科幻风格的创作延续下去。
  另外,科幻题材为何在文体上始终处于尴尬位置?科幻题材长期在主流文学评论界被忽视和轻视,它不属于纯文学范畴,也时常被排挤于通俗文学之外。长久以来,它因为未形成如言情小说、历史小说那样的明显的类型,至多是分散在儿童文学等各类“偏远的”主流文学之中。
  拓展阅读: 八十年代科幻黄金时代的五大主力
  童恩正
  1963年,童恩正写了科幻小说《珊湖岛上的死光》,在1978年发表后轰动全国,获得全国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且立即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受到正统文学和广大社会的欢迎。就是这篇作品,同时被资深科幻小说评论家评议为中国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后来,这篇小说还被改编成连环画、广播剧,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令无数国人热血沸腾。1980年拍成的同名电影是很多人平生看过的第一部科幻电影。
  郑文光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著有《飞向人马座》,铸就了中国科幻史上的里程碑。1954年,郑文光在 《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小说史上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从地球到火星》是一个短篇科幻小说。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但却是新中国第一篇人物、情节俱全的科幻小说。经历了八十年代对科幻小说的批判运动,郑文光因此一病不起。
  叶永烈
  上世纪七十年代,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奇异的化石蛋》印了50万册,《金明系列惊险科幻小说》四卷,每卷印数也在20万册,。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短短几年中,发表了近200万字的科幻小说,每年要出版4—5部科幻新著,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作品所开拓的题材领域,在中国科幻界都无人能敌。1984年,他写作了他最著名的科幻作品《小灵通再游未来》,然而此后不久却告别了科幻,转入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
  刘兴诗
  刘兴诗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鼻祖之一”,他在第一次科幻大潮到来时,他就创作了《美梦公司的礼物》等少儿科幻作品。第二次大潮中,刘兴诗推出了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美洲来的哥伦布》。该作品与《珊瑚岛上的死光》并列为当时硬科幻与软科幻两个流派的代表作。
  肖建亨
  肖建亨是建国以后,我国科幻小说为数不多的开拓者之一。肖建亨的科幻创作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的。到“文革”之前,他陆续创作了《钓鱼爱好者的唱片》《奇异的机器狗》《布克的奇遇》等一系列中短篇科幻小说。这期间,他还创作了两部科幻长篇,但无缘出版,终毁于“文革”之时。著有著有科幻小说《谜一样的地方》、《奇异的机器狗》、《密林虎踪》、《梦》、《金星人之谜》、《布克的奇遇》、《铁鼻子的故事》、《球赛如期举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2 03:06 , Processed in 0.06709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