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家宝地质笔记》 读书笔记_《温家宝地质笔记》 读后感

[复制链接]
查看: 4073|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8:02: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家宝地质笔记》 读书笔记_《温家宝地质笔记》 读后感

  《温家宝地质笔记》的封面是一幅山水画。画里,连绵的祁连山旷远如大海,一个地质笔记簿在大山前翻开,融入大山厚重的绿色。    祁连山,让人想一想就心动的名字。对温家宝来说,祁连山留下了青春的脚印和汗水,祁连山,就是那段青春的岁月。
    “我常常出神地望着祁连山,它是那样的挺拔,山峰陡峭,棱角分明,直刺蓝天;它是那样深邃,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深不可测;它又是那样美丽,山峰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山谷绿柏成荫,一片葱绿。”
    48年前,温家宝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背起行囊,远离家乡,远离喧嚣与繁华,来到祁连山脚下。人生如大山般在他面前展开,满身的才能等着在这里施展。他拿起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爬上山坡,趟过河流。穿心河、九个青羊、白石头沟、乌兰大阪、双叉子河……这些地名记录在他的野外记录簿和日记本里,见证了他的成长,也在他心中连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温家宝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在野外记录地质现象的情形:“我左手戴着棉线手套,以端牢记录本,右手不敢戴手套,怕写的字不工整。记一会儿,感到手冻得不听使唤了,就把手放进皮袄口袋里焐焐,或者搓搓,待手有点暖和后,再继续记录。”
    他在日记中还写道:“在野外考察中,我从未定过一个‘遥测点’。因为我的良知不允许我那样去做。我决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哪怕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我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认真记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因此,当我们翻看书中的日记、笔记和地质图,只需一瞥,就忍不住惊叹其字迹的清秀、工整、一丝不苟。要知道,祁连山的工作环境高寒、险峻,生活极端艰苦,若不是心静如水,若不是心甘如怡,若不是有一种强大的信念支撑,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这些在岁月中尚未褪色的字迹,是对作者信仰、追求、精神和人格的最好证明。
    透过《温家宝地质笔记》,我们看到一个热爱自然、用心感悟的人。书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句子,也有很多语言,描写了“我”作为一个个体生命在大自然面前产生的心灵震撼。作者从大自然中汲取着精神力量,把艰苦的工作和生活作为磨炼意志、增长学识的课堂。面对巍巍祁连,“山上的白雪连着蓝天。在云雾中,常常分不出山和天。”在春天到来的野外,“清澈的雪水在冰下潺潺地流着,在冰雪消融处,河水从冰雪下面欢快地流出地面。”在山谷瑰丽的黄昏,“霞光把山岭照得通红,那红色的岩石就像血染一样。”在营地静谧的夜晚,“深邃的夜空中,星星是明亮的,每一颗都看得那样清楚,仿佛离我们很近。”于是他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得其乐:“我喜爱野外生活。四周是那样寂静,除了哗哗的水响,万籁无声。这样的环境,对于一个勤于思索的人,十分适宜。我想利用一切时间,思考和学习。”于是他感悟到这样的人生格言:“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
    透过《温家宝地质笔记》,我们看到一个钟情地质事业、不畏艰难的人。作者在日记里写道:“纵横全国的大小河山,贮藏了丰富的矿藏。我要在祖国的土地上,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为人民造福。”怀着这样的信念,他踏实勤奋地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淘洗重砂、打岩标样本,这些看似单调而繁琐的工作,我也极认真地完成,不仅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而且随时注意观察地质现象。”于是,到野外工作的第二年,他就“已经能够独立进行野外地质工作了。”并且“总觉得潜力很大,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可以把地质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他从不退缩,无论是遭遇洪水还是风沙,他坚信“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身体素质并不突出的他“单程走了十多公里,高差近千米”,“回来的路上,每人还背十多公斤的矿石”,但他“顶下来了,上山是第三名,下山是第四名”。在地质工作中他也获得了常人难以获得的快乐,他觉得“每个标本如同一件工艺品一样”,野外考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也有着神仙般的诗意与广阔”。于是,在离开地矿系统之后,他依然“梦里常回祁连山,最忆荒野找矿时”。
    透过《温家宝地质笔记》,我们看到一个追求真理,善于学习的人。他“出身教师世家,从小喜欢读书”,进入北京地质学院之后,他在父亲画满了红线的李四光《中国地质学》上又“圈圈点点,作了许多新标记”。他“不满足于书本和课堂学到的知识,抓紧一切时间去涉猎各种学术理论和观点”。通过读书,他认识到“一个科学工作者应该以献身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去从事科学研究”,“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承认规律和真理,而不屈服于任何权威”。对真理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求,不仅贯穿了他的野外地质工作生涯,还对他走向领导岗位后的管理工作和调查研究产生了影响。他不愿做“那种不学无术的领导者,也不做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被任命为甘肃省地质局副局长后,他依然把“熟悉地质业务技术”、“刻苦攻读外语”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进入地质矿产部工作之后,他在日记中勉励自己:“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事物本质”。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为了坚持真理,他“不苟同于某家之言,独立地和盘端出对问题的全部看法”。
    透过《温家宝地质笔记》,我们看到一个胸怀大志、体恤他人的人。他时刻以报效祖国、造福人民为自己的理想,“身在深山,但胸怀却像海一样的宽广”,他“把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产生了无穷的力量”。”在疾病缠身时,他发誓“以坚韧、顽强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只要一天不倒,一息尚存,就要为人民工作一天。”他30多岁就当上处长,面对别人的恭维,他却想:如果“学习无一定计划,工作和生活也缺少目标”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的生命这样度过,该是多么可怕而又可悲啊!”他看到农民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拿到地质队来卖,不由得拿他们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对比,“内心感到无比的惭愧”;他在火车站候车室看到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光着身子睡觉,便“陷入了苦苦的沉思”,那画面“一直浮现在脑海中,难以忘却”。
    如果人生也是一座耸立的大山,那么它绝不会凭空到达某一个高度。温家宝曾对这本书的编辑组说,希望将来读了它的人,不管是否从事地质工作,能够体会到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应该是一个热爱自然和追求科学的人,应该是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专注地对待工作的人,应该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
    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他就一定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9-20 07:56 , Processed in 0.09696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