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复制链接]
查看: 3386|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09:5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某一个周六,我在图书馆待了一下午,读完这本书。

这是一个穷困潦倒却乐观自信的小作家和一个古板旧书商之间的通信来往,结集出版后却被奉为“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何以被奉为圣经?我并不太理解。

海莲,生活拮据,以写字为生,结实儒雅又富有学识的书店经理弗兰克,在长久的通信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愫和友谊。志趣相投的男女很容易产生共鸣,就好像《明亮的星》里,那位孤芳自赏的芬尼小姐,因为一本诗集而对济慈发生爱情。

海莲与弗兰克的第一封信,是请求弗兰克帮忙找一些书,弗兰克则回复她关于书的情况。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们的信从中规中矩到心心相惜,海莲成为“弗兰克先生的汉弗小姐”,弗兰克是“海莲的弗兰克”。连那间海莲一生从未踏进的书店,也在海莲的朋友们口中变成了“海莲的书店”。他们的交流在谈论书之外,开始有了生活,情感,信仰方面的交流。

有趣的是,弗兰克的妻子和儿女以及他的同事们也先后加入了为海莲写信的队伍,海莲在邮寄书款之余,也会为处在困难中的“英国朋友”们寄去一些生活物资。虽然他们从未见面,海莲却已经像是老友般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了。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好奇弗兰克妻子诺拉对海莲的态度。后来在诺拉与海莲的通信中,诺拉坦诚自己曾经嫉妒过海莲,因为弗兰克是如此喜爱读海莲的信,而自己却从未与丈夫有过如此知心的交流。

寥寥的一段话让我脑补了这样一个故事。妻子偶然发现丈夫经常与一位美国女士通信,两人你来我往,每当收到信,丈夫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认真而沉浸地回信。或许这位妻子,也曾在丈夫同事们的玩笑话里捕捉到一丝暧昧讯息,女人的好奇心总是很强大的,有一天,她终于看到了那些信,从信里,她感觉到那位美国女士学识渊博,且幽默风趣,与丈夫志趣相投,与自己截然相反。虽然信的内容毫无苟且,坦荡光明,她仍然出于一个女人的敏感和不安,试着按照信上的地址,寄出了自己的第一封信。

诺拉能向海莲坦诚自己曾经的嫉妒心,说明她早已解开心中的芥蒂,在后来的交往中,海莲多次为诺拉一家寄送生活物资,诺拉也赠送海莲一条邻居老太太亲手织的围巾。这两个磊落的女人,很快便结成了友谊。(写到这里,我不禁笑了一下:这要是放到中国的电视剧里,会不会又是一场“回家的诱惑?”)

我一直认为文字比语言更容易走进他人的内心。人在写作的时候,其实是与自己对话,一支笔总是自然而然地流露着此时此刻的真实想法,剖析着自己的内心,而在语言交流中,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违背自己的本意,因此,文字能比语言更加打动人。顽固地不爱沈从文的张兆和不是也没躲过沈从文的“情书攻击”吗?

或许二十多年的书信往来早已让信之彼端的两个人有了超越友谊之外的情谊,海莲的朋友和弗兰克的同事们的揶揄和调戏就是证明。然而这些“调戏”并没有让这段感情最终发展成为爱情,他们的关系,最终是发乎情,止乎礼。

在生活最苦闷的时候,海莲借酒浇愁,也只是说一句,“弗兰克,能够懂我的人只有你了。”书信,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稳固而安全。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那一面:善良,信任,坦诚,纯粹。这样的情感已经鲜少在现实中存在了。遗憾的是,在故事的最后,这位英国绅士到死也没有见到自己在脑海里描绘过千遍 的“美国来的女游客”,海莲也在无尽的思念中终未踏上她热爱的那片土地。唏嘘之后,我又感到庆幸,“相见不如怀念”,幸好,他们都只保留了最美好最纯真的那份记忆。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这一句,已胜过千言万语。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这是一本信札集。一位主要的写信者是美国30多岁没有婚配的小姐海莲娜.汉弗,另一位写信者是英国一个经营旧书的书店店员弗兰克.德尔,有妻子和儿女。

海莲娜是一位自由作家,收入并不多且不固定。也许因为美国的书卖的太贵,也许因为美国书的装订设计不合意,海莲娜写信给了从广告上看到的这家英国旧书书店,希望能买到一些价格合理的自己想要的书。不想这就开始了一段和弗兰克20年的书缘。

一开始海莲娜还有些客气,但是很快她便用轻松可爱的聊天口气来写信了,随随便便的聊聊身边的事情,心里所想的,甚至撒撒娇;而另一边的弗兰克则基本保持着英国绅士的风度,以比较正式的词语回信,只是在多年后才把称谓改成了“亲爱的海莲娜”,或许如他所言,这是因为这些信与工作相关,需要在店内存档。

信里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比如弗兰克在1949年时,英国国内的供应非常紧张,食品都是配给制。美国的副食供应应该比较充裕和便宜,所以海莲娜给弗兰克寄去了不少食品,比如火腿,鸡蛋(干燥蛋是什么东西?),牛舌罐头,甚至还有当时看来奢侈的丝袜。

到了52年,英国的经济状况应该有了明显好转,弗兰克也倾囊而出买了一辆旧汽车。1953年9月的信里则说道食品配给制已经取消了。

弗兰克在信里提到:如果不是您在信中提及,店内的年轻人竟然不知道英国曾经“占领”过美国。可见战后的年轻人历史知识少的有点可怜,也或许是英国政府刻意弱化曾经失败的殖民史。

这样的书信联系持续了差不多20年,直到1969年初,海莲娜收到了书店寄出的弗兰克的讣告。在这20年的时间里,海莲娜和弗兰克建立了特殊的友情,也许是感情,但是海莲娜从来没有去过英国面见弗兰克,即使在弗兰克和书店其他人热情邀请多次也没有成行,是因为如海莲娜所言经济拮据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她心中一定有特殊的感受和痛心的回忆,所以收到讣告后难以成眠。事后又决定把他们之间的通信集结成书出版,本书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并被拍成电影。如今,查令街84号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景点,无数爱书人、读书人来到这里,用自己的心来体会海莲娜和弗兰克之间无法言说的情愫。那份从未谋面、隔着千山万水的感情,从字里行间里读来却仿佛就在海莲娜身边,她似乎是和身边的大黄狗那样聊着有趣或无趣的话题,只有最体贴的朋友才有聆听这份唠叨的资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3 05:37 , Processed in 0.0612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