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想

[复制链接]
查看: 3987|回复: 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4:2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4:28:34 | 只看该作者
《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

假期里我仔细阅读了《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它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杨敏毅和心理咨询师谢晓敏撰写的,倍受我们教师的关注。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用心感受作者指导教师如何与高中生交流,探讨学生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细细读来,慢慢品味,收获颇丰。

《怎样读懂学生》这本书里杨敏毅老师以故事为中心,以聆听手记为载体,对教师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全书案例与手记相结合,贴近高中生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帮助学生理性对待高考、考试、处理人际关系、与家长和谐沟通,解决一些基本的学生的心理障碍:如失眠、晕血症、抑郁症、强迫症等言行学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帮助非心理专业的一线教师更能轻松地读懂学生心,对学生做出更有益的指导。

我们从事教学工作,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的学生。那么如何读懂学生便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要事情。如果弄不懂学生在想什么?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就会无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跨过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

读懂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当学生考试失利的时候、当学生早恋的时候、当学生对生活感到迷茫、恐惧的时候,当学生出现自残行为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办?究竟怎样做对学生最有帮助?

《怎样读懂学生》这本书精选的48个典型案例中的学生都是高中生,有人因为留级,有人因为性骚扰,有人因为父母离异,有人因为被自家兄弟姐妹、或是被“别人家的孩子”比得抬不起头来,由此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

多年来我接触更多的是小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虽然年龄比较小,但出现的问题一点也不少。比如:不愿上学,嫌学校的厕所不如家里或者幼儿园的干净;不喜欢学校的食堂,说不如家里的饭菜可口;每天起床太早了,因为在幼儿园都是比较随便,或者可以偶尔晚一点等等。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如何读懂刚刚入学的孩子,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就显得格外重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更不能居高临下地逼视孩子,也不能粗暴冷硬地刺伤孩子。要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平等地进行交流,倾听孩子的诉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分享孩子的快乐。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坚信孩子“行”。我首先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经常同他们个别谈心,从学习、心理、家庭等处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心学生的生活,不仅是家长的事情,也是老师应尽的义务。孩子们年龄小,经常有个头疼脑热的。作为老师,我总是在孩子出现不良状况的第一时间联系他们的班主任或家长,安慰他们,不必担心掉课,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再大,如果得不到家庭的响应与合作,必然是势单力薄的。所以我经常通过班级QQ群、电话、家长网校、短信等多种途径,表达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现和提出一些建议等等。虽然工作不轻松,但是生活是很充实的,收获也是很多的。

每次当读到书中“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这个案例时,那个微笑时眼神里会流露出冷漠的女孩璐璐就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也让我联想到很多有着同样经历和困扰的小孩子们。如今很多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严重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长期生活在家庭纠纷或父母情感纠葛中的孩子,会变得敏感、不自信、冷漠、胆小、缺乏安全感,渴望拥有父母的宠爱。对于班级里单亲的孩子们,我们作为老师,能给予孩子的就是更多的关心、陪伴和倾听。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他们和所以的孩子一样,能得到相同的爱和理解。

这本书旨在帮助老师指导学生理性对待考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家长和谐沟通,解决常见的心理障碍,帮助我们一线教师读懂学生,轻松做教师。我愿意在教学的道路上去探索教学的真谛,读懂每一个学生,实现学生的幸福,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4:27:57 | 只看该作者
《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想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需要从威严的讲话者变为积极地倾听者,不断从中发现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教给学生表达方式和内容,清晰地倾听学生不很简练、不够清晰,不很连贯的表述,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应当是机敏的倾听者。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时不应只是保持沉默,还要从学生的发言中听出其确切的言下之意。要努力理解发言者见解中的关键点并依据学生的情况和自己对所谈问题的理解进行判断,给以回应。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落实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让每个学生受到老师同等的关怀。师生的交流越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会提高。

在学校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少数人可能会出现某些心理障碍,个别人可能会有严重心理疾病。对这些心理问题能否做出正确处理,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跃学习全凭兴趣,动手能力极强,对感兴趣的不要求做也早早做好。对不感兴趣的就是不肯参与。贪玩不做或少做作业。几次找他谈话,他总是听不进去,老师常常指出他的缺点,要求他改正,争取更大进步,他仅仅点点头,不出一两天又照旧。老师试图让他有深刻认识,自觉改正,要他自己分析哪些不对,就是不开口,弄得老师不知所措。事后还和老师谈天说地,毛病照旧。

小跃现象各个年龄段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如果他的一些行为得到肯定和奖励,他就更愿意做,就会有更多机会得到奖励,就更愿意坚持做下去——这是“良性循环”。而另一些行为因得不到奖励只是批评,就不愿意做,就没有机会得到奖励,于是就更不愿意去做——这是“不良循环”。

教师要注意分析:①制订他能够接受的具体目标,耐心引导从最容易做起,创造条件,他一旦做到,及时鼓励。②鼓励要有梯度,做到一次,鼓励强度小一些,多次坚持做到,鼓励大一些;所做事难度小,鼓励强度低一些,难度大,鼓励强度高一些。③改变“笼统批评,全盘否定”,尽量找出可以发展、扩大的亮点,重点放在引导他具体怎样做,不简单说教、批评。④适当减轻对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表扬力度,鼓励强度小一些,鼓励时间间隔逐步拉长。原有良好行为已成习惯,即使减轻强化力度,也不会削弱。从而“不良循环”进入“良性循环”。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我们教师不能都要求达到专业水平,但至少对孩子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能做出初步鉴别,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严重后果。

孩子学习负担和压力大, 针对这一普遍心理问题,我们教师该怎么做?

方法一: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像乐队、舞蹈队、体育队等。文体活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改变心情,使人更活跃,对生活更有信心,学习起来尽头更足。

方法二:抓住点滴时间,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可以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能。体制好精力充沛,不会轻易产生疲劳,可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体制差智力活动难以维持,一旦产生疲劳就很难恢复。学习越紧张越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身体。课间十分钟可以踢毽、打沙包、跳皮筋、跳绳,在校园里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换换脑子。在这里慎重地提醒老师,不要侵占课间10分钟。

“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短短一年里,开设莎士比亚戏剧、棒球、电影、经济学课程,花时间带学生去旅游,但学生考试成绩却非常好。雷夫讲到:“我的学生考试成绩好是因为他们是放松的。我告诉他们,我希望达到的,不是说考试成绩怎么样,而是我在一年中让他们学到什么生活技能,他们不是为考试而学习,他们是为生活中使自己受益的知识而学习。让他们很放松,他们就会考得很好。”相信我们能从雷夫的做法和话语中领悟到许多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2 15:26 , Processed in 0.1159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