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4163

主题

6052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293

荣誉管理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所不知道的袁世凯--《乱世袁世凯》读后感

[复制链接]
查看: 5119|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6:3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威尔/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6-1




文/郑建军
我们都知道“五四青年节”是纪念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青年学生抗议活动,“一战”后,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给日本的《凡尔赛合约》,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居然不能拿回德国在中国的权益,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日本国二十一条要求》(以下简称《二十一条》)成为抗议学生要求废除的不平等条约。而我看到这《二十一条》是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乱世袁世凯》这本书中发现的,包括了最原始的《二十一条》和经过中日谈判的修改版。而作者对日本在1915年1月18日正式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到5月7日日本发出《日本的最后通牒》完全了如指掌。要了解袁世凯,从这里可以知道历史原来不一样。
《乱世袁世凯》的作者帕特南.威尔(Putnam Weale,笔名),也即伯特仑莱诺克斯.辛普森(Bertrarn Lenox Simpson),英国人,1877年生于浙江宁波,是宁波中国海关税务司英籍官员辛盛之的儿子。早年留学瑞士,流利地使用汉语、英语、德语和法语。回到中国后,曾任职中国海关北京总税务司署。1902年辞职后,从事新闻业,先后任职几家英国报纸驻北京的通讯员,伦敦《每日电讯报》驻北京记者,1916年被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聘为总统府顾问,负责对外宣传。1922-1925年任张作霖的顾问。主持过北京最大的英文报纸《东方时报》(The Far Eastern Times 1923-1928)。1930年协助阎锡山收回海关,引起西方列强的严重不满。从其独特的经历和身份看得出来,对当时中国波云诡谲的乱世,他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本书对袁世凯的剖析和民国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识价值,同时也极具欣赏价值。而且通过本书,可以真正了解当时的日本政府的心态和观点,也是日后日本逐步侵略中国的根源,时至今日,日本依然不肯承认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
原书是英文版,1918年在伦敦出版,引起西方广泛关注。因为此时作者是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书中所记载的历史,正是作者的亲历,在当年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此书几乎就是一份内幕报告。
我不知道原书里面引用的日本《二十一条》、袁世凯的文件、梁启超的文件、杨度捧袁世凯当皇帝的小册子、蔡锷等的讨袁檄文是否是日文和中国的文言文,但是引述之多、之全的确罕见,全书298页,引用的文件就占到了100页!其权威性、史料性令人咋舌。估计翻译成英文,原书应该在500左右。应属皇皇巨著。
本书所载的时间从辛亥革命到袁世凯去世(1911年至1916年),其间从中华民国大总统到短命的“洪宪王朝”,短短6年时间,却是民国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期:孙中山的让位、一战、《二十一条》、复辟、保路运动、辫子军复辟……令人眼花缭乱,却是中国现代史上后来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根源。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日本政府为什么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令人发指的《二十一条》究竟有什么混账内容?清朝政府如何下台?外国势力如何左右民国初期的形势?袁世凯是如何想当皇帝的?梁启超又是如何反对袁世凯的梦想?孙中山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仅仅看到这些,就足以令人兴奋不已,想探究事实真相的愿望非常迫切。
我感兴趣的是《二十一条》,不妨截取其中争议最大,而后修改最大的部分--第5号:
第一款在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有能力之日本人,充为政治、财政、军事等各顾问。
第二款所有中国内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
第三款向来日中两国,屡起警察事件,以至酿成轇輵之事不少,因此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中日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须聘用多数日本人,以资一面筹画改良中国警察机关。
第四款中国向日本采办一定数量之军械(譬如在中国政府所需军械之半数以上),或在中国设立中日合办之军械厂,聘用日本技师,并采买日本材料。
第五款中国允将连接武昌与九江、南昌路线之铁路,及南昌、杭州,南昌、潮州各路线铁路之建造权许与日本国。
第六款在福建省内筹办铁路,矿山,及整顿海口(船厂在内),如需外国资本之时,先向日本国协议。
第七款中国允认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
日本政府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试想,如今我国要是如此要求日本,世界将会怎样?然而这却是100年前的中国现状,也是今天欧美列强道德模范的耻辱!
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能够顺利解决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困局:清廷退位,民国诞生,功劳大焉,他也是维系当时国家统一的核心人物。但是,反对民主、冻结国会,直至登基当皇帝,这些反革命的行为成为他功过的分水岭,臭莫大焉!关于复辟封建王朝,其实也不像后来我们被教导的那样,杨度的《君宪救国论》,以及袁世凯的德国顾问古德诺博士的《备忘录》,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势力的复辟理想,和当时中国政府的金钱来源--西方列强中亲袁派的思想,这是我们完全不知道的历史事实。如今我们仅仅用“反动派”来忽略历史的惯性和文化的滞后,显然失之偏颇。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抓住了当时的重大事件,提供了其中重要的文献,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有了科学的依据和奋斗的雄心。
传统上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往往非好即坏。事实是一个人能够在历史上留名,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袁世凯能够从基层做起,直至1号人物,必有其历史价值。可以说,如果袁世凯没有革命的觉醒,辛亥革命必定失败,他陈兵长江北岸,没有对起义部队展开殊死战斗,这才是中华民国成立的前提。为什么孙中山要辞去临时大总统,因为他无法解决当时中国走向共和的问题。只有袁世凯继任,才使得全国走向宪政,迫使清廷退位,实现中华民国的成立。
袁世凯在对日《二十一条》的态度上也绝不是卖国贼,因为《二十一条》不是无本之源,首先是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我国的野心决定的。其次是之前甲午海战后中国与日本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落实后,持续的甜头带来的胃口大张所致。到了民国初期,中国政府既无财力,又无武力,同时国内各方势力都有不同列强的背景。《二十一条》的第一号,是关于山东德国占领区的分配问题。在这里再次发生了类似“日俄战争”的事件,只不过日本的对手换成了德国。中国政府再次划分了“交战区”这种可笑、但是实属无奈的耻辱之举。所以德国战败,日本占领,当时谁能阻止?第二号则是日后“九一八”事件的伏笔,因为当时日俄战争使得俄国退出东北,而英美谋划的南北满洲里铁路流产,日本成为那一地区的唯一霸主,既成事实,令人心痛!第三号则是无耻的“政治工业”产物,主要是涉及湖北、江西的“汉冶萍”矿产资源,日本想在英国的长江流域势力范围创造“垄断”区域。因为当时英国重点关注上海及周边地区,日本人精打细算的毛病在英国的身边打下了一个楔子。第四号:“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岸港口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不要以为这是日本人的“好心”。因为当时随着清政府与各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早就将中国沿海港口进行了瓜分,日本来得晚了,自然份量少,所以才有如此要求。第五号大家都知道了:吞并中国的前奏曲!对此,当时的袁世凯政府被要求对此“保密”,但是纸包不住火,媒体还是披露了消息,义愤使得群情激昂,包括英美等列强强烈要求日本政府“澄清”,日本外交使团在北京与中国外务部举行了24次会议。虽然中国的谈判代表被迫在某些问题上作了一些让步,譬如在满洲里铁路和领土的“租借”期限以及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第一号和第二号),但是,在本质问题上,如“汉冶萍的特许权”(第三号),以及第五号的致命要求,中国绝对寸土不让,甚至拒绝讨论某些条款。随后,日本在4月27日提出了《日本国要求修正案》,玩起了“换文”的外交辞令。而中国政府则发表了《备忘录》,并拿出了《中国最后修正案》,内容只有修改过的第一号至第三号,并要求日本归还其取得的德国所占中国领土,而且完全没有第四和第五号,这对于我们曾经受到过“袁世凯是卖国贼”教育的人倍感惊奇。5月7日日本提出了《最后通牒》,其中对中国政府的讨价还价“十分愤慨”,并且对中国拒绝的部分作了“外交辞令”的修改。总之,日本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中国也没有完全捍卫自己的权利。弱国无外交,至今也应该是国人的警钟!《二十一条》坐实了中国人对日本的愤恨,也分化了当时中国的各种势力,16年后的“九一八”事件与此不无关系。
实际上袁世凯的“洪宪王朝”并没有真正实现。这个故事大家知道的是各种“劝进会”,甚至包括妓女的劝进,劝进的电报如雪片般地飞进北京。其实,反对的力量更加强大,梁启超是学者中的“主力”,在获悉袁世凯将对他下毒手后,作为回复袁世凯邀其进京的答复,他写下了著名的答复信,至今仍是著名的历史文献。蔡锷的云南起义则直接导致了地方与中央的离心离德。当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5省相继宣布“独立”后,袁世凯放弃了“登基大典”,发表了无可奈何的文告。也就是说他最终也没有“名正言顺”地当上“洪宪皇帝”,之前也就黄袍加身2周而已,落下了历史笑柄和骂名!本书收录的这些珍贵的文献还原了历史。
看完《乱世袁世凯》令人唏嘘不已,不仅还原了部分历史事实,还发现了民国时期中日问题的根源。为什么“黄金40年”的全球化却导致了欧洲的分裂,乃至爆发人类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战”?日本人全盘西化后崛起的后果却是复制了欧洲的霸权注意,把亚洲视为自己的后花园?我们现在羡慕的西方文明有多少残酷的反面教材?日本走向侵略、军国主义与西方文明脱不了干系!本书让我们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对袁世凯这个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有了另外的了解渠道。袁世凯一身历经朝鲜事变、辛亥革命、清廷退位、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洪宪王朝复辟等重大而悲壮的事件,无一不与他息息相关。短短6年,却是惊涛骇浪,历史人物的才能、智慧、局限、局势交织所致的人生,还是一言难尽。
本书是老外写的,他们写东西的确与国人的表达方式差别很大,我们写历史人物长于盖棺定论,定性的语言不免“太主观武断”,还有学“八股”式的虚伪。老外的英文长句则偏重资料的堆砌,令人信服,但是读起来也不免感觉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10 10:48 , Processed in 0.06678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