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孤独的沦陷和解脱---《百年孤独》读后感

[复制链接]
查看: 3857|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0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书推荐 于 2015-6-1 12:11 编辑

每个人由于天生基因、后天经历的不同,其眼里的世界都不尽相同。当一个人把自己眼里的世界,用无论音乐、绘画或者文学等任何形式表现出来时,其他人哪怕再客观,对作者了解再深入,也会根据认知力的局限的或受已有的观点和喜好的影响,对其产生形形色色有偏差的解读。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除了阅读《百年孤独》和准备写这篇文章前看了“百度百科”对这本书的介绍外,没有同作者更多的交集,也没有对作者生活的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有任何的了解。并且,我有我的个性和经历,我具有搞技术工作的人的理工科思维方式。因此,注定我的这篇文章,不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看法。

这本书我连看了三遍。


第一遍,我被其天马行空怪诞离奇又顺理成章妙不可言的表述方式吸引。当时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内涵太丰富,而以我的智商,未必能领略其中一二。我在顶礼膜拜中迫不及待地看完这本书,对其中重复使用的N个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人名,以及错综离奇的人物关系也无暇梳理清楚。就如同堕入一见钟情的情人的情网,被其富有独特气质和魅力的外表,蕴含太多灼见的思想吸引,难以掩饰倾慕之情,急于了解关于他更多的东西。同时,受书中人物无望的孤独气质影响,我的心仿佛也逐渐冷却冻结。

第二遍,由于是紧接着看的,我依然处于热恋状态,在我亲自赋予情人的闪耀光环中,在其幻景环生、深邃宽广的怀抱中,我又一次忘情畅游,洞察人间细微、领略世间万象。而心中那份孤独,更加冰冷坚硬 。

第三遍,还是紧接着看的,但由于见惯和了解的深入,情人头顶的光环已不那么耀眼夺目,热切的心情也逐渐恢复冷静,我才可以按照自己理解能力的节奏沥清人物的名字和关系,才可以用心领悟作者每一个表象后隐喻的事实。此时,心中冻结成块的孤独,已到了我不愿容忍的地步。

不得不承认,《百年孤独》非同寻常的表现艺术,就像梵高压抑迷乱的画作,巴赫深沉悲壮的乐曲那样,具有摄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拨通读者大脑中前所未有的神经元连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罢不能地随着作者的牵引穿越百年沧桑,阅尽马孔多那个特定时空里,个人情欲的巅峰和心灵的谷底,家族注定的兴旺和无望的衰落,社会暂时的繁荣和实质的倒退,最终看透世相,沦陷于孤独。对于我来说,这种孤独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头、一块冷漠的冰块或一坨坚硬的钢铁,可以刀枪不入但失去了女人柔情似水却具有渗透化解以柔克刚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和优越感。这不是我喜欢的状态。岁月的磨砺虽然也给了我的小心脏一个坚硬的外壳,但只是为了呵护内里的柔软、温暖。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比马尔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这些智慧和想法表达出来,让人们喜欢看,能打动人、震撼人,甚至对读者产生更久远实质的影响,需要的是表达的艺术,而马尔克斯恰恰掌握了这门艺术。

若要深入挖掘这本书的在表达方面的艺术,那我不知还得看多少遍,而且得写成一本书而不是一篇文章就能敷衍。这里先从大的方面分享几点我对这本书表达艺术的粗浅认识。

1、场景

这里先谈一谈我对梦的认识,以为我表达对这本书魔幻般场景描写的看法作为铺垫。虽然我对梦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但我看过有关梦的科普知识,翻过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以及了解过其它关于梦的零零碎碎道听途说。我也有将以上知识融合后为自己解梦的经验。以我的认识,梦是人的身体状况、周围环境、所思所想、亲身经历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在潜意识里的反映。

看到马尔克斯魔幻化的场景描述,比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马孔多寻找与新兴发明连接的捷径时,经过的那片天地间一片永恒的幽暗、开辟出来的道路转瞬被新生植物再次封闭的着魔之地;费尔南达生活的那个阴风惨惨、三十二个钟楼的丧钟齐鸣、经年累月每天午休传来的刻板消沉的钢琴曲、墓园长砖铺地的深宅;老年庇拉尔·特尔内拉开的饲养草鹭、鳄鱼、响尾蛇等动物,弥漫着混沌初开气息的“万牲妓院”……令人不可思议又觉顺理成章,不同于现实社会又源于现实生活,其象征意义同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映射得如此完美,与梦境同出一辙。我不禁惊叹作者简直是一个通灵的人,一个造梦者。在作者营造的一个个梦境中,我们的潜意识或者说第六感积极调动起来,感受我们白日生活不曾有过的感受,深入作者思想的深处。

2、人物

马尔克斯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甚至可以说极端、夸张。比如,对科学痴迷到不惜灼伤身体、烧毁房屋最后发疯被捆于栗树上至死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超然脱俗到一切随性、不喜欢穿衣服、不谙人情世故、最后飞升上天,美得令男人看一眼便堕入情网不可自拔、浑身散发着令男人致命的诱人体香而自己浑然不觉的美人儿蕾梅黛丝;未出生时就在腹中哭泣,发动过32场起义,冷酷到对任何人没有感情,最后靠重复制作小金鱼排遣孤独的的奥雷利亚诺上校……艺术总是高于生活的,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是作者对众生百态洞悉后的提炼。

3、基调

这本书描写的无疑是一场场悲剧。比如充满活力的乌尔苏拉老去后无力挽回的家庭衰败;感情强烈、勇于反叛的丽贝卡自丈夫死于枪杀后将自己囚禁于家里孤独至死;寄托家庭重望的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成为教皇,却被曾经一起玩乐的伙伴溺死于水池;书中最纯净完美的一抹亮色小蕾梅黛丝,怀着一对双胞胎死于投错杯的鸦片酊;革命轰轰烈烈却无任何意义;科学被遗忘;宗教表面上的庄严实质上的荒诞;几千名被镇压杀害的香蕉园工人随着漫长的雨季和政府掩盖真相的宣传被人们遗忘;随着羊皮卷谜底的揭晓,延续百年历经风雨变迁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的家族被飓风卷走,永远不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隐喻了作者对国家对民族的忧患意识,用悲剧的方式表达更具震撼力,更发人深省。

4、其它细节

这本书可以说从头到尾,字字玑珠,语言风格我前所未见,有时候甚至搞不清楚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但即使这样都觉得很好很自然,比我所看过的其他任何文学作品更能深入人心。举一个例子:“有这位勇士的陪伴时间流逝得飞快,它的名字带有怀旧色彩,他的手指移动棋子时的轻微颤抖不易察觉”。

这本书描写的不是表面人们看到的或人们宁愿认为的现象,而表现的是最原始、真实的人性。比如阿玛兰妲表面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温柔端庄、负疚自责的处女,而在背地里却在后辈身上寻求有不伦之嫌的慰藉。

这本书处处藏匿着作者洞悉世相的智慧闪光。比如:和奥雷利亚诺比吃的“母象”总结的进食技巧:不是靠人为的刺激而是拥有精神的绝对平静;老年失明的乌尔苏拉依靠自己补偿性发达起来的其它感官,及凭百年来的生活经验培养起来的直觉,比眼睛看得见时更能抓住本质,明察秋毫……

这本书是马尔克斯40岁时完成的,马尔克斯关于《百年孤独》的写作意图叙述为 “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从书中可以看出马尔克斯的童年应该经历了很多不幸,这些不幸刺激着一个天生的文学家敏感而富有洞察力的心灵,随着岁月的增长不但没有淡去,而是时常在梦中以各种形式呈现,并且随着作者对人类社会和人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轮廓更加清晰。前面说过,这本书内涵太丰富。首先我领悟有限,其次在一篇文章里不可能尽书,暂且分享如是。

最后再提一句,以作为我对看这本书入戏太深而引起孤独心境的一个交代。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每个人有自己特有的气质,每个人最好寻找适合自己的精神归宿。书中的羊皮卷预言了布恩地亚家族的灭亡,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谁能预言得了,也许是理论物理揭示宇宙起源那一刻,那一刻又何时能够到来。也许我们的生活的星球终将毁灭,但史蒂芬.霍金说了我们要抬头望星球,不能光低头看脚下。只要悲观存在,乐观就不会死亡。

呵呵!恭喜我,心中那截死去的木头焕发出生机、那块冷漠的冰块如春水消融,那坨坚硬的钢铁成为盔甲,呵护我内心的柔软、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10 12:00 , Processed in 0.08928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