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沟通的艺术》:琴瑟绕梁,必留余香

[复制链接]
查看: 10047|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09:19: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沟通常常不是完美的表达,有时候说谎、一点小技巧却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我始终认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便是艺术,而沟通则是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以贯之的行为,每个人都在时刻与别人沟通、与自我沟通。正因为太过频繁,像睡觉呼吸一样自然,沟通行为本身已然融入到机体运转的流程里,很少会浮现在思维表面,也就不为我们所感知。

人们需要沟通就像依赖空气一样,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基本诉求。在我们的认知里,只有温饱才算得上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民以食为天,吃不饱穿不暖则绝对没有心情和精力做其它事情。而沟通却是被忽视的环节,主要是因为沟通不像衣食那么醒目,让人一眼便看出是否缺乏。
《沟通的艺术》一书中,作者列举了几个例子,因为沟通的缺失,离群索居、心理不健康,甚至自杀。还有狼孩的自我认同差异:生理上是如假包换的人类,心理认知上却趋同于养育他长大的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欠缺与同类的沟通,没有从沟通中获得正确的自我认同。
如果没有此类书籍的点拨,我们很可能一直浑浑噩噩,在自以为是的平凡生活中得过且过,即使明知自己欠缺一些东西,也想不到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既然沟通这么重要,而我们又对此这么“陌生”,很有必要读读《沟通的艺术》这本书。
01.沟通是生存的法宝

从生理需求角度看,人通过沟通来获取知识,探索其他人的内心,取得共识和谅解,丰富自我认同。只有在沟通中,才可以成就真实的自我,使感性心理与理性世界达成和谐统一,内心的迷茫和不安在反复沟通中渐渐散去,自我认同铆钉在某一合理位置,便有了家一般的感觉。
从社会现实角度看,沟通尤其重要,倘若没有沟通,将寸步难行。比如聋哑人,虽然以有限的沟通方式与周围的世界相处,然而有限毕竟不是全部,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在快节奏时代,聋哑人的沟通受到极大限制,口语性障碍比比皆是,非口语性障碍虽然微乎其微,但单靠一条,并不能达到有效沟通,这是聋哑人与正常人区分开来的关键因素。
当然,会有少数人钟情于孤独,而在遇到真正的孤独之前,人人都坚信自己能忍受孤独感所带来的种种茫然、窒息、无所适从,并且跃跃欲试,大概平时的生活缺乏热闹和与人频繁交往的机会,便由此以为自己是孤独的。既然早已尝试过孤独,也顺利度过艰难的时刻,就不会再惧怕任何独处的时间了。而实际上,还远远不够。日常中虽然有相对孤单影只的时候,却还是与人有沟通,这种沟通不是以激烈的方式进行,而是安静的,是不经意的,是隐含在一个神态、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上面的。
从内心讲,每个人都不希望受到打扰,不希望被别人左右,不希望活在别人的故事里,不愿意做被支配的那个对象。然而,反过来却是成立的,我们总是向人施加影响,想一呼百应,想支配别人的命运,想左右别人的人生。也就是说,人们还是渴望交流沟通,只是要视情况而定,要做自己的主人,站在有利的位置发号施令,无论倾诉还是交流思想,最好以自己为主导,别人为从属
这是人的私心,是避免受到伤害的保护机制,是生存的法宝。
02.沟通不是简单的“施与-接收”

我们想象的沟通,大概是“我说你听、我施与你接收”。
然而,有效的沟通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多交友多聊天就可以达到,不是频繁参加舞会、各种Party就能奏效。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质量,质量的优劣并不依赖于数量。因此,即使看起来内向,不太合群的人,未必没有良好的沟通,而那些貌似开朗、社交颜值特别高的人,在沟通上不一定就比别人强。
人们常说,当讲则讲,不当讲则沉默是金,意思是未必话多才是沟通,其中还有度的衡量,过之少之都不行
没有单纯的诉说者,也没有单纯的倾听者,不管说还是听,无一例外地需要接受或者施与的对方,对方不是静物,不是空气,更不是日月星辰,而是活生生的人,或者那怕一只猫,一只狗,只要在你说的时候,它能假装表示听懂,摇摇头摆摆尾,对你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沟通则必须遵从“施与-接受-反馈”的全部环节,才称得上有效沟通,否则的话,只能算作对牛弹琴。反馈是种尊重、认可,是促进施与和接受循环往复的关键,绝不可忽视
03.同理心是沟通的关键要素

当欣赏一个人时,这个人必然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或品质,或智慧,或为人,或能力,在这些特质里面,不一定全部入你的法眼,不一定都是你所欣赏的,但只要有一点属于你的菜,即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对方的评价来获取自身的认同,或者目的性更强的,直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实用。既然要获取认同,对方的意见至关重要,却又听不得令自己难堪的语句,所以,常常会存在功利性的违心和隐瞒,不利于有效沟通。
诚然,影响沟通的因素奇多,文化,性别,职业角色,自我概念等。这些因素造成了知觉上的倾向,人们常常受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严厉,对己仁慈,总是强调别人的缺点,总是选择环境中最明显的刺激,总习惯“先入为主”,留恋于第一印象,追逐“光环效应”,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而沟通的目的在于去除这样的影响,尽可能完整的表达相互之间的真实想法,但在长期温养的知觉倾向下,这样的努力显然捉襟见肘。
我们经常鼓励人们要有同理心,从对方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真诚的关心对方。同理心是沟通的重要一环,也是重塑知觉的关键步骤,然而同理心不能等同于同情心,即使有再多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量,同理心却可以,完全转换角色,对调身份,原本不理解不原谅的行为和话语,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04.沟通并非完美的表达

完美正如几何图形中的正圆一样,具有无可挑剔的绝对对称,拥有无可争议的圆满。然而现实中对完美的追求,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说说而已,做不得数。即使你想要达到完美,也是不可能,纯粹自欺欺人。所谓完美即是一种理想状态,无丝毫瑕疵,无令人讨厌的味道和色彩,无让人忌讳的款式和搭配,你能想象的所有美好加于一身,成就一个令人窒息的梦幻体。这个念想也许穷尽一生也无法实现,更别提事事都要求完美是多么天方夜谭的空想。
沟通的目的是向好的,是为了消除误会,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感情。然而,沟通者却会遇到许多困惑,倘若直抒胸臆,如实向对方说出一切事实,而这些事实却是可以伤害到对方,那么就无法达到沟通的目的,反而会损害来之不易的初步关系。倘若不告知真实,说谎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又有违沟通的原则。大多数人的做法是宁可违反原则也不要损害感情,于是,只好说谎,暗示,避重就轻。
我们的道德教育和一般想法使我们厌恶任何不真实的事物,伦理学家指出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以诚实为根本。然而,虽然诚实是令人向往的原则,有时却可能会带来不愉快的结果,要能够在这些情境自我袒露显然非常困难,而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但逃避也不见得总是可行的。沟通者并非总是完全诚实,当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诚实但不舒服的情况中时,会使用常见的四个自我袒露的替代品,它们是沉默、说谎、模棱两可和暗示
医生对病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魔力,也可以说是心理暗示作用,这种暗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情恢复的程度,以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好坏。积极的暗示有向好的作用,比如医生明确告诉病人,这病能治,而且肯定能治好,即使医生在说一个善意的谎言,对病人来说却是一袭春风,吹去笼罩多日的阴霾,心情顿时舒畅,身体状况也随之好转。倘若消极的暗示直接施予病人,常常会发生一句话要了命的结果。
因此,沟通常常不是完美的表达,有时候说谎、一点小技巧却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沟通的艺术》一书,全篇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部分。“看入人里”只要探讨了与个人有关的沟通因素,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看出人外”聚焦于探讨与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关系管理,强调关系的重要性。简单总结本书,则可以用“我”、“你”和“我们”三个词概括。
人有双重性格,虚伪的、真实的,激进的、温和的,暴戾的、软弱的。在何时何地展现哪一种性格,常常由沟通的对象决定。如果与自己沟通,你所展示的是隐私的自我,是另一个的自己,在公众面前从未公开过的,是隐藏在心底里不肯与旁人沟通的。如果与别人沟通,展示的则是公开的自我,流露出的都是优越的一面,是积极的,令人奋进的,是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公众开放的。
不管沟通自我还是沟通别人,最后的落脚点都聚焦于“关系”两字,是对关系的浓厚过程。改善与自我的关系,则可以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无论优点还是缺点,无论长处还是短板,都将在明了之后做深入的调适,以更完美的姿态从事优雅的人生。增强与别人的关系,有利于感情的亲密,有利于高效完成任务,有利于学习和分享,有利于更为积极的工作方法和态度。
沟通是你面前横卧的琴瑟,古朴典雅,却散发出炫目的光彩,用心弹拨,音律旋出,绕梁三日,余音如兰花幽香,连绵不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4 23:22 , Processed in 0.06849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