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tag 标签: 余华

相关日志

分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热度 1 love落叶 2016-3-18 13:24
这是我在北京的第三年,之前也没有停下来思考,总是随着心在漂。 到现在我也没有攒了多少钱,我依旧没有买了我喜欢的mac pro,也没有买了我喜欢的相机,身上的钱依旧还是不够。 没有钱,没有抱怨,就像当年选择在运城停留一年一样,我从来不后悔,否则我又怎么能割舍掉心底的那份思念。 当我决定离开的时候,我就放下了那些不会再属于我的幻想,像诗,像是大片的黄花,那么美。。。 现在生活的目标开始像余华的《活着》一样,生活的意义就是活着,我们选择不同方式和过程来结束生命。 我也始终相信,只有将普通日子习惯了,才能明心见性看见我的归宿。 剩下的那些日子,我会继续在平凡的日子里偶尔说走就走,去我喜欢的城市,看遍最美的风景。 加油。。。for 那些有意义的日子
个人分类: 随笔|2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余华 活着
热度 1 De3mber 2015-8-7 17:21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在当当网上,没事儿干就上网找找有什么好书作为下次买书的备选,无意中点开了页面,看上面说什么这是余华的经典之作,余华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经典的一板一眼,而是略带痞气,想来到对我的胃口,并且刚11块钱一本,就果断收藏了,但从此也没了什么下文。知道这个月毕业回家,和同学说好去南京旅游,想来我这人除了看书也就旅游这一爱好还在坚持,就上网买了本地图册,满49包邮,就难这本书冲了数。前几天闲来无事拿出来翻翻,不想竟然一个下午就给看完了,这可是破了我看书速度的记录,而且也少有小说我一看上就想一口气读完的。 在读前面那几篇序的时候,就感觉这书是我喜欢的类型,尤其是喜欢韩文版自序里的一段话,感觉很有道理而且觉得余华的语言很精练到位,属于一点即中恰到好处的类型,上面是这样说的“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 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 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和前面几篇自序风格不符的是,文中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都是哲理的文字,而是一个特别抓人眼球的故事。 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自己不擅长总结出什么有深意的道理,也没什么文采,但是在贴吧里看到一篇读后感,既有我所想到的一些也有没有想到的内容: 读完 《活着》 ,我感到的是一种低沉的怒吼,无声的震撼。小说 中没有精心雕琢的文字,没有蓄意煽动的悲情,甚至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波澜壮阔的人生。当所有人都仰望灿烂星空的时候,作者却将目光转投于最为卑微的草根之中。以作者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在卑微的草根中所蕴含的令人心惊的力量。 人为什么活着?这永远是一个问题,答案也因人而异。有人活着是为了享受物质,有人活着是为了追求精神,有人活着是为了亲情与爱情。可当一个在物质上一贫如洗,在精神上混沌未开的人看着他至亲之人一个个离去之后,这样痛苦的人生,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其实恰恰相反,生命的意义往往藏匿在痛苦之中,生命只有经受过痛苦的淬炼才能变得完整与通达。试想年轻时的福贵,终日挥金如土,游戏人生。可他并不了解自己为什么活着,睁眼便为该如何挥霍时光而苦恼。这样的行尸走肉,又能看到什么活着的意义。而当年迈的福贵经历过人生的大悲大痛之后,给既是作者又是人物的青年讲述自己之时,在那眯缝地眼中却无不透视着超迈的豁然。如此对比之下,年轻和年迈的福贵哪个更有活着的意义呢? 活着本身就是寻找活着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痛苦,可痛苦并不能代表活着的意义。人类最终追求的是从痛苦中诞生的幸福。对幸福的定义是发至内心的满足和愉悦感,可放眼如今,人们的生存环境愈来愈优越,可幸福感却不升反降,究其原因,只能说富足的物质虽然提升了生活质量,却更膨胀了人类的欲望,增多了满足的需要。这样下去,幸福便如一架永无尽头的天梯,尽管不断攀登,幸福却总在上方。而福贵一家人,尽管在汪洋般的痛苦中无助漂浮,却一直有一份满足存于心中。家珍即使在儿女丧尽,重病将死之时,仍然可以满足的总结自己的一生,并在生命的最后深刻,无比温情的对福贵说:“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这一句话,胜过多少金山银海,胜过多少海誓山盟。 即使在无边的黑暗中,人生也总有一丝光芒如同峭壁上的缆绳,给人活下去的力量。这一丝光芒便是希望。正如雅典娜在装满洪水、瘟疫和战争的潘多拉魔盒中偷偷放入希望。命运也总会在人面临绝望之际,重新给予生存的理由。当福贵一次次亲手埋葬至爱的亲人,苦难无数次叠加,可现实仍然为他保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有庆没了,还要抚养凤霞:凤霞没了,还要照顾家珍:家珍没了,还要顾及二喜:二喜没了,最后还有苦根。命运就这样一路使他绝望,却又留下一丝希望。他被这一丝希望牵引着走过大半生。可到最后,苦根也没了。这时的他还有什么希望呢?我想这时的福贵老人活着已不需要的指引,他已经真正看透了死亡。死亡,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虽不至庄子鼓盆而歌那般洒脱,却也可在心中达到一种平静和从容了吧。活着的人终究会死,而死去的人不能复生。既然与亲人重聚只是迟早,那为什么不将就着过完余生呢。人生到达福贵老人这样的状态,是痛苦或是幸福,都不重要了。 痛苦中诞生的幸福,绝望中孕育的希望和,最终凝练成两个字:活着!人生只为活着而活着,而活着二字已囊括世间所有。 纵观整部小说,作者是以福贵老人之口,从一个侧面深究人性的顽强与坚韧。当然,优秀的小说总是要有对整个时代的铺陈与评论。淮海战役,文化大革命都被设定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而在后者那样的恐怖时代,更有像有庆和春生之死那样骇人听闻的现实。宏大的背景和惊人的事件最终都是为了衬托出卑微而伟大的生命,《活着》就是一部考验生命极限的作品。 当生命经过痛苦与磨难的考验之后,得出的结果是:生命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融化,但绝不会为痛苦的重压而折断。
2818 次阅读|2 个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9-17 04:14 , Processed in 0.24490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