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算不上马尔克斯最好的作品,谈马尔克斯必谈《百年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无可救药的平庸,一如当中国作者遭遇马尔克斯的八十年代一样,这种平庸背后难易掩饰当年阅读的集体匮乏。在马尔克斯逝世一周年这天,贴篇旧文,聊聊马尔克斯和中国盗版的昔日恩怨。 马尔克斯:谁的百年孤独? 文/徐瑾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一烂熟于心的经典体例,已经进入不少中国先锋小说家的血液之中,开启了另外一个世界的窗户。 无论承认与否,先锋文学作家中几乎人人都着迷马尔克斯,不仅文学创作受其滋养,甚至写作中也常出现一些模仿的句子。譬如苏童在《平静如水》中如是写到,“蝉在一九八八年夏天依然鸣唱。我选择了这个有风的午后开始记录去年的流水账……我想起一九八七年的心情平静如水。”至于早就被誉为中国“马尔克斯”的莫言,其成名作《红高粱》中的开头也出现神似《百年孤独》的开篇,“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这一长长的名单还可以开出更多:贾平凹、韩少功、陈染、刘恒、余华……男男女女,蔚为大观。在马尔克斯的世界,不少中国写作者第一次感受到叙述的魔力,历史不再线性,时间可以循环。 这本写于1965年到1967年之间的《百年孤独》可谓“小说中的小说”,亦是马尔克斯本人最具有分量的代表作。从1967年6月面世算来,迄今刚好44周年。据说,第一版8000册数天之内抢购一空,而再版亦是如此,风靡全球。 等到马尔克斯上世纪80年代荣膺诺贝尔文字奖之际,瑞典皇家科学院统计,《百年孤独》已经销售一千万册以上,同时译成了32种外国文字。其中,有没有算上中文无人知晓,但是80年代《百年孤独》已经出现中文译本,后面陆续出现了几个不同版本,使得80年代的诸多文学青年有缘“开光”,有人估算在20多年间中国内地的累计销售应有上千万册。 然而,这些版本均未获得马尔克斯授权,也就是彻底的“盗版” 。90年代,马尔克斯访问中国,他发现中国铺天盖地都是未经授权的《百年孤独》后,怒斥中国为“海盗国家”,甚至放言“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 也正因此,马尔克斯与中国几乎形如怨偶,无论如何试探,他一直不肯松口《百年孤独》版权。据说,沪上一家出版社曾经出价50万美元,仍旧未能打动马尔克斯,他的心理价位更高,据说高达百万——对比博尔赫斯所有版税不过5万美元的价格,马尔克斯的价格显然有着报复意义,更有着对于历史的责备。 事情在2010年出现了转机,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最终打动了马尔克斯。不仅在于传说中的“百万美元”天价版税,更在于相关人士尤其是其总编辑陈明俊锲而不舍地沟通。据称,2008年,陈明俊在给马尔克斯的一封信中写道:“正如当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着‘大——师——!’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样,我们正隔着太平洋竭尽全力高喊着‘大——师——’向您致敬。我们相信,如果您听到了,您一定会像海明威一样挥一挥手,大声喊道:‘你好,朋友!’” 根据香港文化人梁文道透露,他第一次认识陈明俊时就听说,当年陈明俊成立新经典出版社的时候其中一个想法就是出版《百年孤独》。“如果夸张点儿讲,他是因为想要出这本书,而成立了一家出版社。也是几年连续不断地联系、奔走,终于感动了马尔克斯先生,才有了这个合法的中文版出现。” 目前来看,无论出版多少册,也很难弥补版税付出。出版方的说法颇具人情味——不仅挣钱不是重要问题,甚至有着为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刚好站在这个起点上,刚好赶上我们为上一代人还债,我们也有这个能力,我们就为这个还债。” 在各方雀跃之际,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诸多作家并不知当时看的《百年孤独》是盗版,如果他们知道,还会不会继续阅读呢?或者像圣人那样毅然不饮“盗泉”之水,掩卷而去,那么还会有中国80年代的“文学爆炸”吗? 这是一个道德困境,或许永远无解,也是中国文学界乃至出版界的“原罪”一种,而涉及的利益方并不局限于马尔克斯甚至《百年孤独》。如果说,三十年后我们来纪念并感谢《百年孤独》这一源泉的大方慷慨与富饶,很多时候也印证出我们三十年前的无知与匮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