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马里奥•普佐是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教父》系列小说与同名电影在世界范围的大获成功奠定了他的地位和名声。让人几乎忘了他为了生计、为了出版这部小说,不得不频繁的出入于各大出版社自我推销,以及,被至少8家出版社无情拒绝的往事。确实,《教父》系列作品不仅是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也是具有开创性的文学类型典范,但这些光环这不能代表马里奥•普佐创作的全部。至少对于我来说,普佐出版于1955年的处女作《黑暗竞技场》更值得推荐,这本书不仅能够管窥普佐擅长说故事的能力,亦是反映德国战后重建初期的文字记录。 《黑暗竞技场》一书仅有14万字,讲诉二战老兵莫斯卡于战后回到美国本土,发现经历残酷战争洗礼的自己已然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为了寻回自我,他以平民身份返回德国不莱梅,找回占领期间的德国情人,开始试图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孰料世事无常,战后德国正在回复重建中,各方利益纠结让这个国家沦为深不见底的黑色竞技场。占领军也好,黑市贩子也罢,人人都试图在这个竞技场中为自己博得一席之地。莫斯卡自然也不例外,他会做出何等抉择? 在小说中,普佐除莫斯卡之外,重点刻画了几个人物,莫斯卡的德国情人赫拉、昔日军中好友艾迪•卡辛、美军安全员沃尔夫、共产党员戈登•米德尔顿以及集中营里劫后重生的犹太人列奥,这些人物组成了莫斯卡回到战后德国的生活核心。这些人物各具特色,或是安分守己、或是贪杯好色、或是贪欲爆棚、或是迷茫无助,他们出没于莫斯卡的周遭,通过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将战后德国的状态一点一滴真实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我们会发现,原来战后德国不仅是战败国,也是被占领区,原有的秩序荡然无存,为了各自的利益,人人都试图在混乱中分得一杯羹。于是乎,趾高气昂的美国占领军、与占领军勾结的黑帮、活跃于黑市的小贩、出卖肉体的德国女孩以及其他的人物纷至沓来,彼此的明争暗斗使废墟之上的德国沦为黑色竞技场。在命运的角斗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失去了自己的目标,丧命的丧命、远走的远走。如果将这部作品与普佐后来创作并热卖的《教父》等作品做个比较的话,你会发现在故事情节之外,普佐作品本质上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作品中的社会环境完全一致,在民主和平旗帜掩盖下的永远是冒险家的乐园,周遭处处是险恶莫测的陷阱,让人防不胜防,个人的灾难与不幸无疑是源自与社会。因此,小说中莫斯卡最后迷失于黑色竞技场中顺理成章,既是他无可逃脱的宿命,亦是身处环境的本质反映。事实上在阅读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普佐近似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不对环境或人物妄加评判,给读者留出足够的空间,才使得小说充满张力,刻画出冷酷黑暗在数十年之后也足以打动人心。理所当然成为描写战后德国状况的上佳之作。 普佐是二战老兵,战后分别以军人和平民的身份留驻德国,亲眼见证了战后德国的惨状,以亲身经历来加以创作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尽管这本小说没有让普佐一炮而红,却足以磨砺普佐的文笔和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最终在《教父》一书获得圆满。同时由于本书无可回避的自传性质,堪称普佐生命旅程中的重要见证。因此,从方方面面来看,称《黑暗竞技场》是普佐走向成功的起点毫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