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是霍比特人?喜欢托尔金的经典名著《魔戒》
[复制链接]
|
查看: 9667|回复: 0
|
我很是喜欢托尔金的经典名著《魔戒》,不光特地买了原著来读,电影也看了好几遍。之所以情有独钟,是因为这部巨著想象奇伟,古意盎然,而且蕴含着一个令我倾心的道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多么崇高的理想,都不能借由邪恶的手段来实现。
《魔戒》的主人公希望维护中土世界的美丽与和平,理想不可谓不崇高,面对的是凶残可怖的敌人,任务不可谓不艰辛,但他们从未打算借助威力至大的魔戒,就因为它是腐蚀人心的邪恶工具。令人欣慰的是,托尔金的故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主人公成功地摧毁了魔戒,战胜了所有的黑暗势力。
故事毕竟是故事,现实的情形却往往不那么圆满,不愿意借助“魔戒”的人们,往往会输给不择手段的对手,落得令人叹惋的结局。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从伯夷叔齐到文天祥史可法,我国历史上的英雄大多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也许是基于这样的“教训”,到了赢家通吃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奉行成王败寇、英雄不问出处、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准则,以为只要打出鲜明悦目的旗号,便可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为所欲为,虽然不好公然使用“不择手段”这个难听的词汇,但也不妨“不顾一切”,或者“不惜一切代价”。
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这是说再伟大的抱负也不能借助不义的手段来实现,不能一切都不顾,不能一切代价都不惜。孟子又说,“天下溺,援之以道……子欲手援天下乎?”按照朱子的解释,这话的意思是,天下的沦亡只能用正道来拯救,如果用上了歪门邪道,那便是南辕北辙,绝不能达到拯救天下的目标。由此可见,成王败寇的观念虽然在今天颇为流行,但却绝不是我们传统的主流。我们的传统,总体上说是较为可爱的,关侯武穆等人虽说赍志以没,终究不失为流芳百世的英雄,曹瞒秦桧之流固然一时得志,到底甩不脱奸贼的骂名。李世民英明神武,算得上一等一的有道明君,尽管如此,历代史家依然对他弑兄杀弟的罪行口诛笔伐,并没有一味颂扬他的文治武功。
作用于外界的理想崇不崇高,有时是一个很难下的判断,原因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复杂,自己的手段卑不卑劣,自己却通常是心知肚明的。无论理想崇不崇高,无论它是拯救世界、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民生、增加GDP、提高企业竞争力还是实现自我,倘若以为追求理想可以不择手段,这种追求的目标便不再是理想,仅仅是利益,而且是一己的私利。
在我看来,托尔金把拯救世界的重任交给了与世无争的霍比特人,实在是一个十分巧妙的构思。霍比特人身形矮小,本领低微,并不具备显著的英雄特质,他们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手笔,有的只是平凡的善良心地。靠着这样的善良心地,他们顶住了种种压力和诱惑,靠着他们的善良心地,托尔金的故事圆满收场。
也许,要维护世界的美丽与和平,我们更需要的并不是伟大的权谋和恢宏的战略,恰恰是这样一种,平凡的善良心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