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书展在每年的8月,我从2005年至今,每年都会抽空去看一眼,没有间断过。今天从书展回来,灯下写日记,一时兴起——或者说无聊也可以,突然想看看自己这些年在书展中都买过哪些书。于是翻箱倒柜,找出从前的日记,一年一年查过来,从前的日记拿在手里快速翻动,有一种流年似水的错觉。 我真正开始写日记是2006年进入大学后,所以第一次去书展的准确日期并没有记录下来,当时并不知道书展是每年都会有的,所以捡了便宜似的,一口气买了很多书,但具体是哪些已不能完全列出。 只记得那一年书展隆重推荐的书里,有一套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将近二十种,每本都厚如砖头,被我拖回家,搁在书橱中,十多年来从未系统读过,只是当工具书和闲书,偶然翻翻。这套书后来又陆续出过几种,其中包括我最偏爱的《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前段时间又拿出来翻了几下,发现纸页都已泛黄,心里顿时觉得抱歉,有点对不起它们似的。 后来每一次去书展的收获,都留在了日记里,现在抄在下面: 2006年8月8日 晴 上午七时半起,至上海书展,购得黄霖《文心雕龙汇评》、王朔《看上去很美》、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评注》、郑逸梅《南社丛谈》四书。 《看上去很美》 评:以我并不算坏的记忆,我记得早几年的书展,有一块不小的民营书店的展区,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私人书店,并排成书摊,挂着自己的招牌。这种情况后来渐渐消失,现在的书展中再也看不见了。但当时自己限于眼界,并没有留意那些小书摊,现在回想,当时自己一定错过了不少有意思的书。 这一年买的书中,值得一提的是王朔的《看上去很美》。王朔在文学史上是典型的被标签化了的作家,但在我看来,这部长篇小说绝对是个例外,他这辈子哪怕只写这一部小说,就足够进入文学史了。 2007年8月19日 雷雨 上午八时起,与张光耀至上海世贸商城书展,购得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册、《朱子学提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桑格格《小时候》。 《小时候》 评:重新翻到这一年的日记时,我自己也有点意外,居然那么早就开始收钱穆的书,不得不承认,我读书的兴趣点好像从一开始就确定了。 不过我真正愿意推荐的,倒是桑格格。《小时候》是她当时的第一本书,后来又陆续出了《黑花黄》和《不留心,看不见》。作家的头衔用在桑格格身上,似乎并不恰当,太严肃了些,她属于是真正有灵气的那种人,文字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很深情。她的书我后来至少买过十本,送人,生怕别人不知道她似的,送的时候再三叮嘱对方要认真看啊,因为她的文字不仔细读,会轻易错过。 2008年8月16日 晴热 上午八时起,中午与张光耀共饭,下午二人同往书展。购《周作人散文分类全编》一套十册、罗素《西方哲学史》两册、钱穆《黄帝》、《叔本华论说文集》、《龚自珍全集》、《里尔克诗选》、《买书琐记》及林语堂《中国人》。 《周作人散文分类全编》 评:这一年的最大收获是《周作人散文分类全编》,并不常见,当时以白菜价买了下来,应该说这也是我逛书展这些年来买到的最得意的书。 2009年8月14日 阴 阵雨 中午十二时起,下午与张光耀同往上海展览中心书展。购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册、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吉登斯《自反性现代化》、常乃惪《中国思想小史》及《水浒传》《西游记》。 《国史大纲》 评:又买了一套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并不是前年买的书弄丢了送人了出车祸了发生意外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只是我的老毛病犯了:觉得好的书,一定会买的——而且最好买两套,以防万一。当然,学术史毕竟冷僻了点,纯粹是个人爱好。钱穆最值得推荐的其实是另外两种:《国史大纲》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010年8月14日 晴热 上午七时半起,中午与陈博成至书展,购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炎夏之都》、《传说》,王小峰《沿着瞭望塔》,《殷海光学记》,蔡翔《神圣回忆》,南帆《叩访感觉》及明信片两种:《黄宾虹山水画选》《恽寿平山水画选》。另购杂志《独唱团》一本。 《世纪末的华丽》 评:朱天文是少数几位能够持续给我灵感的作家之一,这一年她来书展签售,并现场讲座。朱天文真是老实人,在书展这种嘈杂的环境下,居然一口气讲了一个多小时。 看了日记才发现,《独唱团》竟然是在书展买的,很遗憾,真的只是一次独唱。 2011年8月18日 阴 上午九时半起,与孙捷同往上海书展,购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评:从这一年开始,因为电商的崛起,在实体书店或者书展这种场合买书的数量骤降,去书展基本只是为了“捡漏”。这本在书展意外觅得。至今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能及时买到他的《士与中国文化》,只能姑且等着。 2012年8月18日 晴 中午十二时起,下午与苏斌同往上海书展。购蔡翔《神圣回忆》两本,《洛神赋图》及《韩熙载夜宴图》明信片各一套,朵云轩信笺一套50张,博古斋信笺两套各50张,另购周虎臣小楷笔一支。 《神圣回忆》 评:渐渐感觉到书展的沙龙和狂欢节的意味,已经难以感受所谓“书香”的静谧。这背后当然有很多资本运作的逻辑,但有些事,弄懂了,反而没意思了:“不求甚解,也是一种解”。 这一年买得最多的居然是纸笔文具。 2013年8月17日 晴 上午九时半起,外出,与陈博成、苏斌同往上海书展,无所得。 评:终于到了“重在参与”的地步,空手而归。 2014年8月16日 多云 上午八时一刻起,下午与苏斌至上海书展,购《海昌丽则》及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另寄明信片一张。 《章太炎的思想》 评:这一年书展唯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字里行间书店的展区有一个寄定时明信片的活动。于是煞有介事地坐在那里,斟字酌句地写了一张明信片,密密麻麻挤满了字,简直是在写信了。虽然我的朋友最后没能收到那张明信片,但是我觉得坐在那里写明信片的那一刻,对我而言似乎更重要,它让我意识到,亲手写信寄给朋友,或许是一种即将失传的表达。今天还有人写信么? 2015年8月22日 雨 下午阴 上午八时起,下午与苏斌至上海书展,购张汝伦《德国哲学十论》及仿画两种:范宽《溪山行旅图》,《朝元仙仗图》。 《德国哲学十论》 评:“读其书,想见其人”,这话在张汝伦身上或许应该反过来:“见其人,想读其书”。 这两幅仿画也是意外收获,优点在于它是原大,而且是卷轴形式,而不是书页。 2016年8月20日 晴 下午一时起,与苏斌至上海书展,购丰子恺《子恺书信》一套三册、《子恺日记》《子恺诗词》《子恺书话》。另购《刘禹锡集笺证》一套三册。 《刘禹锡集笺证》 评:《刘禹锡集笺证》心仪已久,终于在书展买到。当然,有得有失,这一年看见了《金性尧全集》中的其中几本,一时犹豫,没有买,错过了。 2017年8月18日 多云 上午七时起,晚与苏斌至上海书展。购李敬泽《咏而归》及《刘小晴楷书洛神赋》。 《咏而归》 评:因为工作的关系,今年居然以工作人员身份进入书展——十多年前第一次来书展时,哪里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在书展卖书?坐在展区内呆看眼前来来往往的人群,许多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以及那些结伴而来的中小学生,不禁自问: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吧?一点没有卖老的意思,我看着他们,只觉得像是在看当年的自己。从前的记忆慢慢浮起来,于是写下了以上这些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