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十九大报告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 昨天,22家机关读书会代表投票产生15本好书,与大家分享。 1.《读懂“一带一路”蓝图》:白皮书的解析读本,帮助读者全面读懂、读透白皮书。用事实说话,用数字示证,解读“一带一路”对世界的贡献。 “一带一路”峰会筹备时,中国人民大学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以重阳金融研究院为平台,参与到了白皮书的相关研究与起草过程当中。 “一带一路”白皮书作为“一带一路”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描绘了“一带一路”的理念、合作框架、合作领域、合作机制以及愿景展望等各个侧面。 2.《改革大道行思录》: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且行且思的珍贵记录,理解中国改革进程、把握经济走向、探寻未来发展路径的最佳读本,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人士阅读。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追随吴敬琏先生,直面中国的现实,思考改革的未来。 汇集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2013—2017年的重要文章,反映了他对于影响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的思考。 在过去的五年里,吴敬琏先生一直以高度的改革热情和精湛的专业素养推动改革进步,影响巨大。 本书收入的文章,既有对改革总体方案、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模式转型等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也有对“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产权保护、制度反腐等经济社会议题的精湛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后乡土中国》:后乡土中国,从历史变迁以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乡村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十九大报告 在中国研究,最适宜于开始的单位是乡村,因为大部分中国人都住在乡村里;而且乡村是足够小的社区。 空巢社会、村庄未来、进城意愿、妇女角色、自力养老、家族力量…… 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有着怎样的形态?现代化转型中的后乡土社会如何建设? 4.《徜徉在史学与文学之间》:作者近年来的学术和文化领域方面成果的结集 全书内容归属史学与文学类,落墨于“文史之间”,以深入浅出,明白晓畅为特色。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并以某一篇名作为小标题。 一、“守望”:收文12篇,是关于中外史学的一些思考,而侧重对西方史学的思考。但述史体例大多文学化(散文化)了,属学术随笔之类。 二、“无花果树下”:收文12篇,这些篇什集中反映了这一两年作者“不务正业”,属于跨界于散文创作而又情系学术的一些文章。 三、“最是长相忆”:收文8篇,散文体裁,多为对士林交游往事的追忆。 四、“让克丽奥走向坊间”:收文11篇,含括近年来的书评、序文等。 5.《学术的重和轻》:学识的“厚重”与文笔的“轻灵”完美结合,以轻快的文字写出深刻的见解,在学术的“重”与“轻”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自明徐光启、李之藻等广译算学、天文、水利诸书,为欧籍入中国之始,前清学术,颇蒙其影响。”梁任公把以徐光启为代表追求“西学”的学术思潮,看作中国近代思想的开端。 作为一本学术随笔集,收录了美国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剑鸣教授最近十余年的学术短论、研究札记、演讲稿及访谈等文章二十余篇。书中所谈虽多为严肃的学术问题,但也可带来阅读的轻松和愉悦,掩卷之际,或许能对其学术旨趣有会心之感。 6.《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走入古代文学大观园寻找中国趣味 揭示出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使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对古代文学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借助于现存的文学文本,发掘并重建古人的心灵世界,进而深入地审视古人的文化心态,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形象而直接地触摸历史的脉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为透彻地认识中国文化的真谛。 文学研究的终极意义,正是提升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本原的认识,亦即西哲所谓“认识你自己”。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入研究,从审美趣味、文体特性、叙事观念、文化心态、文学教育等多个视角,由内而外地铺陈开来,揭示出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使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书中撷取作者近三十年文学研究的精华,充分展示出“问题—文献—历史—理论”四位一体、依次递进的研究范式,以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术理念。上迄先秦下至明清,既有传奇戏曲,也有诗文小说,既有宏观的理论辨析,又有微观的文本研究,在一次次拓展研究视角的过程中,不断延展历史思考的深度。 7.《食林广记》:吃,是扯不断的离骚,更是逃不掉的家乡记忆和情感烙印。 周代八珍都是什么? 伊尹是辅佐商汤代夏的功臣,他的哪些话成了中国烹饪的理论基础? 夜市,从北宋东京开始 河南名馍,你吃过几个? 包子的哲学 一碗汤,从河南到甘肃 七夕该是什么味儿 …… 8. 《电影是什么?》:“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奉献给广大影迷的“电影圣经”。 为电影开启通往新时代的大门,开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他让电影成为美学,更让电影成为哲学。 这是我读过的最辉煌的影评人,一个没拍过任何电影却永远地写进电影史的人。 —— 罗伯托·罗西里尼 下一页更精彩:哪些书适合公务员看?公务员书单15本
|